楊甫
摘 要:水稻的種植不僅關乎我國的糧食安全,還直接影響到廣大農民的切身經濟利益。隨著水稻栽培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水稻種植業(yè)相較以往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如何實現水稻的高產栽培以及如何有效防止病蟲害是當下的主要研究問題,本文對此進行了探討和分析,以期能夠為當下水稻種植提供一些思考。
關鍵詞:水稻種植;高產栽培;病蟲害防治
對水稻進行高產栽培以及及時有效地防治病蟲害是提升水稻產量的必然要求,也是當前水稻種植業(yè)發(fā)展的主要方向。這就要求在實際的水稻種植中要注重總結經驗,借鑒先進的種植技術來改進水稻的栽培工作,提升單產,同時要對各種病蟲害的防治進行研究,不斷提升水稻種植的質量和產量,促進水稻種植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維護我國的糧食安全。
一、對水稻進行高產栽培的措施
1.科學開展水稻品種的挑選工作
可以說,水稻的品種是影響水稻產量的決定性因素,在開始正式的水稻種植之前,要對水稻的品種進行科學的選擇。在選種的過程中,要著重考慮以下因素:首先,要注重對水稻栽培環(huán)境的考察。水稻種植環(huán)境的氣候和土地狀況對水稻的產量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需要對種植地的自然環(huán)境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把握,根據其自然環(huán)境狀況選擇合適的品種進行種植,以保證水稻的存活率和產量。其次,要充分考慮不同品種水稻的品質,包括耐旱能力、抗病蟲害能力、產量、味道等,這不僅關系著水稻的產量和存活狀況,還會影響種植戶的經濟收益。最后,要考慮到水稻的收獲時間,根據種植地的自然環(huán)境狀況以及種植戶的需要來確定是選擇早熟還是晚熟的水稻。
2.改進水稻育秧技術
在進行水稻的育秧之前,要充分了解該品種水稻的性質以及生育期等信息,結合種植地的自然環(huán)境狀況選擇合適的播種育秧時間。在水稻的育秧技術方面,目前常用的育秧技術是旱育秧技術,這種技術具有省時省力、節(jié)約水和土地資源的特點,相較于其他育秧技術具有突出的優(yōu)勢。在應用旱育秧技術時,要注意選擇地勢相對較高、較為平坦的地面,在土質上要保證鹽堿度要低,并且土層較為疏松,具有較好的滲水性。土層疏松的另一個目的是可以為水分和養(yǎng)分的儲存提供充足的空間,以滿足水稻生長的需要。
3.對肥料的使用進行科學合理的控制
肥料的使用在水稻的生長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對水稻用肥時要注重把握時機和用量,充分發(fā)揮出肥料對于水稻成長的促進作用。在施肥的過程中,要注意保證肥料的多樣性,滿足水稻對不同養(yǎng)分的需求得到供應,施肥時要以有機肥料為主,配合著使用一些無機肥料,比如氮肥、磷肥和鉀肥。農家肥中含有豐富的磷和鈣元素,是促進水稻生長的重要肥料,可以作為底肥來使用。在施肥的時候要注意根據實際的水稻種植面積和數量來確定肥料的用量,既不能施肥過少、種類單一,這樣滿足不了水稻生長對肥料的需求而導致水稻的營養(yǎng)不良,也不能過度施肥,過度施肥會導致土壤和水分中肥料的濃度多大,這樣容易產生燒苗的現象,結果反而適得其反。
二、對水稻常見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1.增強防治病蟲害的意識和本領
首先,廣大水稻種植戶要深刻認識到病蟲害對于水稻種植的危害,尤其是對于那些長期經歷過水稻病蟲害的種植戶而言,很容易忽視病蟲害的發(fā)生,并且對病蟲害的危害缺乏深刻明確的認識。為了提升種植戶的病蟲害防治意識,相關部門應該及時采取措施來普及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和宣傳會的形式,以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同時,廣大種植戶要提升防治病蟲害的本領,這需要當地的農業(yè)部門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比如定期邀請一些農業(yè)專家進行水稻病蟲害防治問題的講座,定期組織種植戶學習相關的理論和技術等,通過這些方式能夠加強種植戶對病蟲害防治的意識,并逐步提升其防治病蟲害的知識和技術,,不斷提升防治水平,促進水稻產量的提升。
2.做好預防工作
在水稻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中,預防工作是第一位的,做好病蟲害的預防工作可以有效化解病蟲害發(fā)生的風險,將種植戶的損失降到最低。具體的措施有,首先,要提前做好水稻的選種工作,對不同種類的水稻品種的性質進行充分的考察,盡量選擇那些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品種。同時,在水稻進行栽培前提前把農田里的雜草去除干凈,并采取措施加快雜草的腐爛過程,降低水稻病蟲害發(fā)生的可能性。
3.改進病蟲害的治理方法
在對病蟲害進行治理時,要充分結合不同地區(qū)、不同時期病蟲害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來進行治理。在具體的治理過程中,要注重采取多種方式結合的特點進行綜合治理,多管齊下,以求達到最好的病蟲害治理效果。第一,利用害蟲具有趨光性的特點,在水稻種植地里安裝射頻式殺蟲燈,在蟲害泛濫之前可以有效消滅掉多種害蟲,這一方法是充分利用了物理學的原理,不會對水稻的正常生長產生不利影響;第二,借助化學方法,在進行育種栽培前對種子進行殺菌消毒處理,在這一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化學試劑使用的數量和比例,防止疫病的發(fā)生;第四,要根據水稻的生長階段和生長情況進行化學施藥,在施藥時,一要注意對化學藥品種類的選擇,針對病蟲害的情況進行用藥,二要注意施藥的時間,要減少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施藥盡量選擇在晴天的16:00之后進行。
4.加強田間管理
在傳統(tǒng)的水稻種植模式下,種植戶往往只注重對水稻的栽培,而忽視了日常的管理,很多水稻在種植初期的長勢很好,但是后期的生長情況不太好。為了徹底減少病蟲害發(fā)生的風險,種植戶要改變過去的栽培模式,在后期管理環(huán)節(jié)加大監(jiān)督和考察力度,加強對田間的管理。這樣就可以及時發(fā)現水稻的病蟲害問題,便于及時采取措施將病蟲害處理于剛剛形成的階段。在進行田間管理之前,要做好對各項信息的準備工作,及時發(fā)現田間的異常情況,并及時進行灌溉、除草、施肥等管理活動,定期進行田間管理可以定期對上述問題進行排除和解決,為水稻的生長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良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
三、結語
綜上所述,首先可以認識到水稻的栽培情況對于維護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意義,認識到對水稻高產栽培和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也分析了在水稻種植業(yè)發(fā)展的新背景下對水稻進行高產栽培和病蟲害防治的具體措施,必須在實際的水稻栽培中積極貫徹落實這些要求,為水稻栽培的質量和產量提供保證。
參考文獻:
[1]黃艷.宣恩縣水稻高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6,(8):187-189.
[2]黃后林.水稻豐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要點[J].四川農業(yè)科技,2015,(7):43-44.
[3]王忠.水稻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J].吉林農業(yè),2015,(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