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芬 黃錄野 馬榮鑫
摘要:
為研究EPS填充混凝土的損傷破壞機理,基于混凝土塑性損傷本構模型和泡沫塑性本構模型,用Abaqus對EPS填充混凝土隨機細觀模型進行準靜態(tài)壓縮試驗的數(shù)值模擬.結果表明:受壓損傷沿著45°方向發(fā)展,受拉損傷沿著豎直方向發(fā)展.在同一應變下,同一EPS體積含量模型的受拉損傷比受壓損傷更明顯.EPS顆粒的存在能夠增強EPS泡沫填充混凝土的韌性.
關鍵詞: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細觀結構模型; 受壓損傷; 受拉損傷; 有限元
0 引 言
近年來,國內(nèi)研究者希望在泡沫混凝土材料的基礎上,開發(fā)具備緩沖性能好、密度低、隔熱和耐高溫等優(yōu)異特性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xpanded Polystyrene, EPS)填充混凝土作為工程材料攔阻系統(tǒng)的新型攔阻材料.采用實驗的方法研究EPS填充混凝土時,需要進行大規(guī)模的試驗,人力、物力成本很大,試驗結果又往往會受試驗條件以及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借助CT斷層掃描技術與三維重構技術可以準確描述EPS填充混凝土,但是工作量大、成本高,一個試件只能重構出一個三維模型.如何建立符合實際的EPS填充混凝土統(tǒng)計意義上的隨機細觀模型,通過數(shù)值模擬進行數(shù)值試驗,便顯得十分重要.
目前,EPS填充混凝土的準靜態(tài)壓縮損傷破壞機理研究工作有:吳震[1]通過ANSYS采用簡化的基體應力應變曲線,研究不同體積含量下EPS多孔混凝土的破壞;周可可[2]通過ANSYS采用雙折線損傷模型研究較低體積含量下EPS輕質(zhì)混凝土的破壞;劉嫄春[3]通過Abaqus采用彈塑性損傷模型研究EPS混凝土的破壞.
文獻[4]編制程序并建立符合實際的EPS填充混凝土統(tǒng)計意義上的隨機細觀模型.本文在此工作的基礎上,基于Abaqus的Conrete Damaged Plasticity塑性損傷本構模型與Crushable Foam Plasticity塑性本構模型,進行準靜態(tài)壓縮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EPS填充混凝土的損傷破壞機理.
1 EPS填充混凝土隨機細觀模型
根據(jù)研究方法和分析尺寸的側重點不同,研究尺度可分為微觀尺度、細觀尺度和宏觀尺度.文獻[4]認為EPS顆粒對EPS填充混凝土的影響不可忽略,在數(shù)值模擬中,需要考慮EPS顆粒的建模.本文從細觀尺度出發(fā),將EPS填充混凝土看成是由混凝土基體和EPS顆粒組成的兩相復合材料,采用EPS填充兩相隨機細觀模型進行有限元分析.
在特定的三維立方體試件中,隨機投放EPS顆粒,假設EPS顆粒為等大的球體,并在試件中服從均勻隨機分布,然后抽取試件的中面作為EPS填充混凝土的隨機細觀結構模型,將問題簡化為二維問題.采用此算法生成的模型,EPS體積含量較低,最高只能達到30%左右,改進上述算法后EPS體積含量可提高到55%左右.根據(jù)文獻[4]算法,運用MATLAB編制相應的程序,分別建立EPS體積含量為25%,40%和55%的EPS填充兩相隨機細觀模型各3個.EPS體積含量40%的EPS填充兩相隨機細觀模型見圖1.
2 EPS填充混凝土各相材料本構模型
2.1 混凝土基體損傷塑性本構模型
文獻[5]描述混凝土基體損傷塑性模型,以下各參數(shù)物理意義詳見文獻[6],混凝土應力應變曲線見圖2.
本文采用Abaqus自帶的Conrete Damaged Plasticity塑性損傷模型描述混凝土基體,輸入數(shù)據(jù)均來源于文獻[7].張戰(zhàn)廷等[5]和張勁等[7]給出相關參數(shù)的確定方法,并確定參數(shù)的準確性.具體的輸入數(shù)據(jù)見表1~2和圖3~4.
2.2 EPS的本構模型
本文采用Abaqus自帶的Crushable Foam Plasticity塑性模型描述EPS顆粒.屈服之前,EPS顆粒表現(xiàn)為線彈性行為,屈服之后,由Crushable Foam Plasticity模型描述其應力應變行為,輸入數(shù)據(jù)均來源于文獻[8].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3和圖5.
3 EPS填充混凝土準靜態(tài)壓縮力學性能的數(shù)值模擬
3.1 顯式動力學分析理論基礎
Abaqus/Explicit中的顯式動力學分析過程[9]基于顯式積分準則與對角元單元質(zhì)量矩陣或集中單元質(zhì)量矩陣共同實現(xiàn).物體的運動方程式由顯式中心差分法的積分準則集成,即
使用前一增量步已知的(i-0.5)和(i)可以向前計算下一增量步的運動狀態(tài),中心差分積分算子在這個計算過程中是顯式的.顯式過程計算效率的關鍵是使用對角單元質(zhì)量矩陣,因為在增量步開始計算加速度時要將質(zhì)量矩陣進行轉(zhuǎn)置,如
顯式過程使用很多較小的時間增量對時間積分,顯式中心差分算子是條件穩(wěn)定的,其穩(wěn)定性限制根據(jù)系統(tǒng)的最高階特征值給出,
3.2 模型建立
抽取EPS填充混凝土試件的中面進行數(shù)值模擬.由彈性力學可知,中面附近處于平面應變狀態(tài),分析過程中約束模型的法向自由度.考慮到上下砧板剛度相對較大,采用剛體進行模擬;準靜態(tài)壓縮過程中存在復雜的接觸情況,所以采用通用接觸,讓程序在分析中自動識別接觸;切向行為采用Penalty摩擦公式.采用隨機細觀結構模型,不考慮混凝土基體與EPS顆粒之間的界面破壞,采用共節(jié)點進行連接.試驗時,下砧板固定不動,上砧板勻速運動對試件進行準靜態(tài)壓縮.為模擬這一加載條件,約束下砧板參考點全部自由度,讓上砧板參考點勻速向下運動,其余自由度全部約束,邊界條件見圖6.
3.3 分析結果
考慮EPS顆粒的影響,對EPS填充兩相隨機細
觀模型的損傷破壞進行研究.對于體積含量為25%,40%和55%的模型,在不同應變下,選取應變分別為0.000 4,0.006 0和0.025 0,受壓損傷與受拉損傷的演化過程分別見圖7~12.
在準靜態(tài)壓縮位移的作用下,損傷起源于EPS顆粒與混凝土之間的黏結界面;隨著試件整體壓縮應變的不斷增大,損傷沿著黏結界面環(huán)向發(fā)展,產(chǎn)生多個損傷起源,并向EPS顆粒之間的混凝土內(nèi)部發(fā)展.
由圖8,10和12可知:受拉損傷剛開始形成多條獨立的小裂紋,裂紋方向沿著豎直方向發(fā)展,隨著小裂紋數(shù)量的不斷增加,最終形成較大的整體裂紋.
由圖11和12可知:當體積含量同為55%且應變相同時,受拉損傷比受壓損傷更明顯.當體積含量為25%和40%時也有相同的規(guī)律.
當應變同為0.025 0時,由受壓損傷和受拉損傷對比可知:隨著EPS體積含量的提高,受壓損傷和受拉損傷均呈減少趨勢,說明EPS顆粒的存在可增強EPS填充混凝土的韌性,這與吳震[1]與胡俊[10]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一致.當應變值為0.000 4和0.006 0時也有相同的規(guī)律.
EPS混凝土的隨機細觀結構模型損傷破壞數(shù)值模擬可直觀地呈現(xiàn)EPS混凝土的拉裂與壓碎過程,顯示混凝土在準靜態(tài)壓縮作用下的損傷破壞機理.
4 結 論
(1)損傷起源于EPS顆粒與混凝土之間的黏結界面,隨著試件整體壓縮應變的不斷增大,損傷沿著黏結界面環(huán)向發(fā)展.
(2)隨著受壓損傷發(fā)展,壓碎區(qū)最初形成的細條紋狀不斷變粗,方向沿著45°方向發(fā)展,最終形成較大的整體壓碎.隨著受拉損傷發(fā)展,最初形成的多條獨立小裂紋不斷增加,沿著豎直方向發(fā)展,最終形成較大的整體裂紋.
(3)在相同的EPS體積含量下,應變相同時,受拉損傷比受壓損傷更明顯.
(4)在相同的應變時,隨著EPS體積含量的提高,無論是受拉還是受壓,損傷均呈減少趨勢,說明EPS顆粒的存在,可增強EPS填充混凝土的韌性.
參考文獻:
[1]
吳震. EPS多孔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及三維數(shù)值模擬研究[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學, 2012.
[2] 周可可. EPS輕質(zhì)混凝土的實驗研究與數(shù)值模擬[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學, 2010.
[3] 劉嫄春. EPS混凝土試驗、本構模型及節(jié)能評價研究[D]. 哈爾濱: 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 2013.
[4] 劉芬. 基于細觀模型的泡沫填充混凝土力學性能的數(shù)值模擬[D]. 廣州: 華南理工大學, 2014.
[5] 張戰(zhàn)廷, 劉宇鋒. Abaqus中的混凝土塑性損傷模型[J]. 建筑結構, 2011, 41(S1): 229231.
ZHANG Z T, LIU Y F. Concrete damaged plasticity model in Abaqus[J]. Building Structure, 2011, 41(S1): 229231.
[6] 王金昌, 陳頁開. Abaqus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M].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6: 8294.
[7] 張勁, 王慶揚, 胡守營, 等. Abaqus混凝土損傷塑性模型參數(shù)驗證[J]. 建筑結構, 2008, 38(8): 127129.
ZHANG J, WANG Q Y, HU S Y, et al. Parameters verification of concrete damaged plastic model of Abaqus[J]. Building Structure, 2008, 38(8): 127129.
[8] 晏紅梅. 泡沫塑料散體顆粒在動態(tài)加載下的力學性質(zhì)及其在沖擊能量吸收中的應用[D]. 寧波: 寧波大學, 2010.
[9] 江丙云, 孔祥宏, 羅元元. Abaqus工程實例詳解[M]. 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6: 282283.
[10] 胡俊. EPS混凝土力學性能及抗爆、抗震性能研究[D]. 合肥: 中國科技大學, 2012.
(編輯 武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