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7月,蘇聯政府突然照會中國政府,決定召回全部在華專家,廢除兩國經濟技術合作的各項協議。受其影響,部分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也停止了對中國的成套技術設備的供應。在此情況下,中國政府把引進成套技術設備的來源地開始轉向西方發(fā)達國家。
7月,聶榮臻向中共中央提出在蘇聯中止技術援助后的應對措施時,周恩來批示:“凡可購買的重要技術資料,應從西方國家千方百計地買到,買不到的,應另行設法搞到?!睘榇耍泄仓醒牒蛧鴦赵撼闪⒘顺商自O備進口五人小組,方毅任組長,柴樹藩任副組長。
從1962年起,中國開始從資本主義國家引進成套技術設備。從1963年下半年到1964年,中國政府又與日本、荷蘭、英國、意大利、法國和聯邦德國的廠商簽訂了15項成套設備進口合同,總金額達13億美元。中蘇關系惡化后,中國更加注重發(fā)展國防尖端技術和與之配套的工業(yè)技術,以及國民經濟中缺門短線的新技術。1963年9月,國家科委提出了引進冶金、機械、電子工業(yè)設備和新技術的66個項目,周恩來批準后,向國外派出考察組進行考察和相機詢價。此后,又陸續(xù)批準了7個項目。1964年,又批準引進成套設備項目63項,單項設備項目50項和購買技術資料項目70項。
此舉取得了良好效果,推動了經濟調整和發(fā)展,促進了科學技術發(fā)展,為與西方國家建交創(chuàng)造了一定條件,也為后來的對外開放積累了經驗。
(維之摘自《中共黨史研究》2016年第7期,牛建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