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職高語文教材上有一篇文章叫《貴在一個“新”字》,是著名數(shù)學家、教育家王梓坤寫的,強調(diào)一個人有沒有創(chuàng)新的能力,關(guān)鍵就在于他善不善于獨立思考。聯(lián)系不久前讀到的一本很火的叫《不跪著教書》的書,我不由得感慨頗多。王棟生老師認為要想讓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并提出一個發(fā)人深省的問題:“如果教師沒有獨立的思考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么樣的人?”我覺得這個問題值得每一個教師仔細掂量。時下有個詞出現(xiàn)的頻率非常高,叫“核心素養(yǎng)”,對我們教師來說,獨立思考的能力絕對算得上是核心素養(yǎng)了,但遺憾的是,真正具有獨立思考的精神和能力的教師并不多見。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并不是大家不懂得獨立思考的重要性,而是惰性力量在作怪,時間長了,自然就不善于獨立思考了。下面筆者就針對語文教師如何獲得獨立思考的能力談一點粗淺的體會,不當之處敬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廣泛涉獵與專題閱讀相結(jié)合,努力提升思維品質(zhì)
愛因斯坦曾說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蓖瑯拥牡览?,我們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優(yōu)秀的教師,也必須擁有獨立思考這個方法。毫無疑問,讀書是最能幫到我們的途徑,因為只有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讀書,我們才能充實心靈,獲得教學必需的知識和能力,保證教學的源頭始終有活水涌來。
提到閱讀,不少教師馬上就會列舉出一長串的書目來,像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個建議》、佐藤學的《教師的挑戰(zhàn)——寧靜的課堂革命》、朱永新的《新教育之夢》、李鎮(zhèn)西的《做最好的老師》等,認為自己的閱讀面夠?qū)捔?,認識事物的能力夠強了,完全可以勝任課堂教學了。不過我總覺得有點缺憾,因為這種閱讀功利的目的太明顯,往往是為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問題而閱讀的,多少有點囿于專業(yè),視野比較狹窄。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認為我們還得講究一個“雜”字,只要能提高我們的人生修養(yǎng)、文化修養(yǎng)、專業(yè)修養(yǎng),不論什么樣的書或文章,哪怕看起來與我們的語文教學無關(guān),都應該讀一點。只有瀏覽各類書籍,既求“?!庇种v“博”,我們才能像朱光潛先生說的那樣“擴大眼界,加深知解”,才能真正提升思維的品質(zhì),漸漸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二、借鑒教參與深入挖掘相結(jié)合,逐步增強教學自信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這應該是每個教師都懂得的常識??蓪嶋H情形呢?很多教師盡管教案寫得非常詳細,但仔細一看,基本上都是從教學參考書上照搬過來的。也就是說他們沒有花多少時間去研讀課文,反而將相當多的精力用在了研讀教參上,在他們心里,“參考”意見完全成了標準答案。其結(jié)果可想而知,在課堂上他們只能捧著教案(也可以說是教參)按部就班地講解,根本沒有自己的見地,完全不見質(zhì)疑的精神。還有些教師備課的態(tài)度似乎也很認真,授課時總是喜歡運用多媒體手段,看起來課堂氣氛熱鬧了,教學方式靈活了,可是課件的制作不是基于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對教學資源的整合,而是從網(wǎng)上直接下載的,屬于人云亦云。
以上情況的出現(xiàn),與授課者怕動腦筋、貪圖省事不無關(guān)系。而真正有價值的備課應該是教師先行鉆研教材,查找相關(guān)資料,力求吃透課文,再結(jié)合教參豐富自己的認識,如果兩者看法不一致,應當再啃課文或與同行探討,以謹慎地選取科學的說法。我們只有這樣將適度借鑒教參與立足課文深入挖掘有機結(jié)合起來,才會在思維碰撞中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慢慢地增強教學自信。
三、傳統(tǒng)講授與大膽對話相結(jié)合,反復錘煉教學藝術(shù)
在語文課堂上,要想讓學生領(lǐng)略到課文中形形色色的美,自然離不開教師細致的講解,但如果僅有教師單邊的活動肯定不行,因為我們難以清楚每個學生是不是都在認真聆聽,是不是都聽懂了,還有沒有什么疑問,這時候“對話”就很有必要了。實施對話教學的好處是多方面的,不僅可以營造一種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充分調(diào)動每個學生自覺融入課堂的積極性,讓他們真正體驗到當課堂主人的責任與快樂,還可以激發(fā)我們的思考,讓我們感受到“教學相長”的喜悅。原因很簡單,課堂上學生難免會提一些看似古怪的問題,或者回答問題時給出的答案與我們預想的大相徑庭,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思維敏捷,反應靈活,能瞬間作出正確的處理。久而久之,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必會大大增強,教學機智也會在無形中獲得。
四、課堂改革與課后反思相結(jié)合,不斷豐富教學智慧
如果說摒棄傳統(tǒng)的“滿堂灌”、主動與學生“對話”能有效促進教師的成長,那么堅持教學反思同樣是促使我們成熟的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可以說但凡講到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專業(yè)成長,沒有哪一本書、哪一個專家不強調(diào)教學反思的必要和重要,實踐證明要想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不經(jīng)過教學反思的涅槃,確實是行不通的。教學反思可以采取各種各樣的方法,比如在教案的“課后反思”部分就課堂教學的得失寫上寥寥幾句,在個人教育博客上發(fā)表教學感悟,或者寫成教育教學隨筆,不拘長短,不論成功的經(jīng)驗還是失敗的教訓,只要及時記錄下來就有收獲。最后需說明的是寫教學反思一定要堅持不懈,只要養(yǎng)成了這個好習慣,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一定會在不斷積淀的教學智慧中日益凸顯出來。
(黃春秀 江蘇省海安雙樓中等專業(yè)學校 226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