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嵐 (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350018)
高校古箏教學中“分層并進”的具體策略分析
孫 嵐 (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350018)
本文簡要介紹了高校古箏教學中根據(jù)不同原則對學生進行分層的方法,主要闡述的是提高不同層次學生學習古箏效率的策略,最后總結(jié)了“分層并進”教學理念在高校古箏教學活動應用中的注意事項以及對提高古箏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意義,旨在在教學實踐中對“分層并進”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與完善,以保障高校古箏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
高校古箏教學;分層并進;具體策略
所謂分層并進教學,就是在教學活動中對課程的備課、上課,學生的輔導、作業(yè)布置等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習慣、認知水平以及智力水平等因素的差異,然后對他們進行分層次的教學,區(qū)別對待,從而使教學活動更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古箏是高校課程中一個實踐性強、周期性長的聲樂學習科目,講師在進行古箏教學時,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在上課之前要對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習慣等進行充分的考察和分析,然后根據(jù)學生學習基礎的差異進行分層教學。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主要是他們的生活背景、古箏的學習時間以及個人興趣等,可以把學生分為三個組別。
(一)基礎組
基礎組就是那些基礎較為一般的學生,通常占一個班學生的20%左右,他們的接受能力一般,大多表現(xiàn)出對古箏的低興致?;A組學生大多是一個班上比較活躍的部分,他們雖然基礎較差,但發(fā)展空間就顯得更大了。這些學生還有一個通病,即自制力較差。
針對基礎組學生的教學,首先要充分意識到每個學生對于古箏的接受能力存在一定差別的現(xiàn)實,同時古箏本身的演奏技巧比較難以掌握,容易導致學生消極、抵觸的不良學習情緒的產(chǎn)生。因此,教師要多與他們進行交流溝通,可以在教學中多播放經(jīng)典悅耳的古箏曲目給學生聽,不但可以幫助舒緩學生的情緒,還能激發(fā)他們對古箏的興趣?;A組的學生自控能力差,所以對教師的依賴性比較大,無法自主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教師一方面要盡量對基礎組的學生進行古箏彈奏技巧和簡單古箏曲目的教授,另一方面要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以免他們因為遇到困難而產(chǎn)生退縮甚至是放棄的想法。
(二)提高組
提高組學生一般是在一個班里占比例最大的群體,他們接受能力相對較強,具有一定的古箏基礎,同時對古箏也有較大的興趣,自控能力也比較強。但是由于各種原因,比如他們可能會覺得現(xiàn)在的水平已經(jīng)足夠了,導致提高組的學生在學習上的懈怠。
針對提高組的古箏教學,由于他們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古箏演奏技巧及古箏有關的知識,所以相對基礎組的學生來說,可以加大教學古箏曲目的難度,同時要幫助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讓他們通過一個個目標的實現(xiàn)來發(fā)掘和認同自身的潛在價值,從而激發(fā)他們在古箏學習中的上進心。一般情況下,提高組都是性格相對較為內(nèi)斂的學生,遇到問題不會主動請教他人,他們的表現(xiàn)既不拔尖也不墊底,所以是教師比較容易忽視的群體,因此在古箏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高對他們的重視,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提高組學生與他人進行交流溝通,提高他們的活躍性,從而保證他們的學習效率和質(zhì)量。
(三)競賽組
顧名思義,競賽組就是古箏教學的一個班里拔尖的學生群體。這些學生古箏的基礎很好,對古箏有著濃厚的興趣,通常已經(jīng)學習了古箏較長時間,基本上全面掌握了古箏演奏的方法和技巧,并且他們接受能力強,學習自覺性很高。這部分學生可能存在的缺點是他們?nèi)菀桩a(chǎn)生驕傲的心理,心理素質(zhì)相對較差。
針對競賽組的教學,教師可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一方面多鼓勵學生參加適合他們的古箏表演競賽,讓他們通過競賽發(fā)現(xiàn)自己演奏方法中的不足,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多督促學生堅持練習高難度的古箏曲目,幫助他們進一步提升演奏技巧。同時需要注意的是,要讓學生明白參加古箏競賽的主要目的是鍛煉,競賽的結(jié)果是次要的,贏了要戒驕戒躁,輸了要不氣不餒,以不斷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zhì)。
(一)基礎組學生的教學目標及方法分析
根據(jù)基礎組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基礎組的教學目標最主要是注重培養(yǎng)他們學習古箏的興趣,同時要加強對基礎組學生的監(jiān)督工作,提高的他們的自制力與學習積極性。具體來說,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分層并進”教學方式的優(yōu)勢,在基礎組學生中為提高組或競賽組的學生設定幫扶對象,通過“一對一”的教學模式,不但可以幫助提高基礎組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還能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增加班集體的凝聚力,從而保證全班同學一起進步。需要注意的是,“一對一”教學的對象最好都是出于學生的自愿,如果沒有充分尊重學生意愿,容易導致他們產(chǎn)生逆反心理,這樣就不僅達不到幫助基礎組學生的目的,還會影響提高組和競賽組學生的學習。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重培養(yǎng)基礎組學生的自信心,多關心他們,協(xié)助他們制定和完成學習目標,從而不斷提升他們學習古箏的興趣。
(二)提高組學生的教學目標及方法分析
對于提高組的學生來說,教師要適當提高教學目標,同時注重豐富古箏日常教學活動中的內(nèi)容,促進學生對古箏藝術(shù)領域的進一步探索。一方面,教師要堅持向提高組的學生教授古箏的基本演奏方法和技巧,不斷夯實他們的古箏基礎,并在學生中樹立學習典范;另一方面,要提倡提高組的學生向競賽組學生學習,鼓勵他們表現(xiàn)自己,及時解決古箏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并引導競賽組的學生對提高組的學生進行演奏技巧的指導,從而增加他們的交流溝通,實現(xiàn)這兩個層次學生古箏技藝的提高。
(三)競賽組學生的教學目標及方法分析
針對競賽組的學生,在符合他們實際情況的前提下,教師可以指定盡量高的教學目標。首先要求競賽組的學生全面、熟練的掌握古箏演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盡量多的掌握高難度演奏技巧;其次是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科學地增加教學內(nèi)容的難度,讓學生多學習和鑒賞各種類型的高難度古箏曲目,包括古典曲目與現(xiàn)代曲目。另外,課堂教學中,競賽組學生的學習主要是對其它組別的學生進行古箏演奏技藝上的指導,一方面可以幫助他們了解自身演奏技藝中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提升競賽組學生的表達能力,為以后參加古箏競賽時更好應對各種突發(fā)狀況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分層并進”的教學模式對于提高高校古箏教學質(zhì)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古箏基礎、學習能力以及對古箏的興趣等多方面的因素,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同時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因材施教,盡量滿足不同學生對于古箏的實際需要。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在古箏教學的實踐中繼續(xù)對“分層并進”方法進行探索研究,力求實現(xiàn)該方法的不斷改進與完善,從而為高校古箏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提供保障。
[1]張藝馨.分析“分層并進”應用在高校古箏教學中的具體策略[J].藝術(shù)研究,2016(3).
[2]閆怡君.高校古箏教學創(chuàng)新及有效性提高策略[J].戲劇之家,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