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新源 申子嫣 (北京化工大學 100080)
三星堆青銅器紋飾的藝術特征
龔新源 申子嫣 (北京化工大學 100080)
在我國青銅時代,無數(shù)技藝精湛的青銅器被能工巧匠制作而出,書寫了青銅的歷史,其獨特的造型和繁雜的紋飾數(shù)不勝數(shù),讓人贊不絕口可謂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藝術寶庫,然而三星堆青銅器的出土問世,更是為我國的青銅史畫上了濃重的一筆,其中青銅人像更是三星堆獨有的文化代表,其夸張的造型,曲折硬朗的線條更是充滿了無限的韻律。
三星堆;青銅器;紋飾
1.造型特點
三星堆中出土的禮器并不是特別的多,但有著較為明顯特征。三星堆出土的禮器主要有尊、罍兩種,還有一些禮器如太陽輪、眼型器等都是中原文化中所沒有的,表現(xiàn)出了古蜀先民獨特的審美。這些禮器普遍線條曲折硬朗并且圈足很高,其高瘦的特點與青銅人像有著同樣特質,給人以莊嚴肅穆之感。高高的圈足能夠將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在禮器的腹部,瘦直飽滿的腹部給人以豐滿而又不外溢的審美感受,比中原的禮器的圓鼓柔和的線條更具莊嚴的力量。另外一個特點就是造型抽象簡約,例如太陽輪,其整體為一個圓環(huán),中間為凸起的半圓,并向四周射出五條代表光芒的線,內外兩園通過這些光芒連接在一起,內外呼應沒有其他任何多余累贅的紋飾,又如眼型器,整體為抽象概括的三角,中間眼珠為半圓凸起,眼白為棱角分明的三角體簡明干練,同樣無任何裝飾,可見當時人們概括抽象的能力已經非常之高。
2.紋飾特點
三星堆青銅器中禮器上的許多紋飾風格和中原的許多紋飾相接近,也運用了大量的獸面紋、云雷紋、夔龍紋、渦紋等來裝飾,但三星堆青銅器上的線條硬朗清晰,剛柔并進富有曲折變化,擁有剛柔之美。例如青銅虎尊為例,其中獸角外形整體為方形但細節(jié)部分又采取圓潤的弧線為外弧線,棱角分明但又不失其圓潤。同時獸角和獸頭內部都用云雷紋做裝飾,起到了映襯主體,強化主體的目的。其次裝飾圖案統(tǒng)一而又有變化,青銅尊腹部和圈足均有獸面紋進行裝飾但彼此又有區(qū)別,三星堆禮器中的獸面紋繼承和發(fā)展了中原文化的獸面紋,與中原的青銅尊有相似的地方,但不同之處在于中原出土的銅尊頸部裝飾都是云雷紋和三角形結合的循環(huán),但三星堆青銅銅尊頸部只裝飾了三頭弦紋,這樣的裝飾方法既突出了獸面紋的特征,又使青銅器上下部分交相呼應,相得益彰。
3.審美特點
尚高尚瘦是三星堆青銅器的主要特點,在中原文化中繼承了端莊嚴肅的的特點,同時又結合了自己蜀人的特有文化和神仙崇拜在青銅器上得以充分體現(xiàn)。三星堆禮器雖然不多但是風格較為統(tǒng)一,同青銅人像面具一樣盡顯高瘦之威嚴。眼型器、太陽輪、青銅神樹,無不向人們傳遞著一種震懾感,使其達到通曉天地的人類追求。另一審美特點是實物抽象化,古蜀先人通過對生活中的崇拜的動物和植物進行提取概括,從而抽離出事物本體使其陌生化和簡體化。使其這一形象既滿足神仙崇拜的應有獨有特征,又不能夠被清晰具體的表達出某一具體形象,通過夸大某一部分,吸取各種動物的特點在幾經變形,抽象規(guī)范化使其達到神秘而又凝重之感。
1.造型特點
三星堆出土了許多大小不等的青銅人像和青銅面具。青銅人像采用了象形的表現(xiàn)手法,立體感很強并且整體的樣式均為瘦高的特點。通過專家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三星堆青銅器的鑄造采用了多種方法,例如青銅人頭像采用的是倒立澆注法、青銅大立人像則采取分段鑄造、青銅人獸面具使用接鑄和鑲嵌法等。這些不僅表達了古蜀先民的高超的技藝和智慧也體現(xiàn)出對造型的把握能力,凸目、橫眉、碩耳成為了三星堆人像的主要特點,其造型特點首先立體鮮明。在立人像中我們可以看到古蜀先民對于手和肩膀做了放大和夸張,身體瘦高,其次形態(tài)威嚴高聳,給人以威懾感。其次是造型各異千姿百態(tài),有全身像、人頭像、面具等。根據(jù)大小我們大致可以分為大、中、小三種。第一種為大型人像遠超我們現(xiàn)代人的超大人獸面具,這些面像眼球都有外凸,額頭鼻端帶有卷云形刀狀羽翅,力挺面具之外。第二種為真人大小的青銅人像,其中包括立人像和人頭像,青銅大立人像只有一個,人頭像較多,人頭像造型與立人頭部相近。第三類小型青銅人像,有跪坐人像、頂尊人像、獸冠人像等,這些人像面部特征和造型特征等與前面相似,但形態(tài)各異,大多數(shù)以做法、祭祀、跪坐等姿勢為主。這些人物都應用了夸張與形變。在制作人像的時候古蜀先民把人的局部放大化,從而產生一種神秘而又簡潔莊重的美感。這是古蜀先民對于我們自身認知的獨特審美理念的詮釋。
2.人像紋飾特點
三星堆青銅人像的造型瘦高,其紋飾也根據(jù)所處的職位不同有所區(qū)別。青銅人像的紋飾主要以兩種形式出現(xiàn),一種是青銅人像衣著的表現(xiàn),另一種是出現(xiàn)在人像身上不同部位的傳統(tǒng)紋飾。除青銅大立人像的服飾繁縟復雜外,其他青銅人像服飾均比較簡潔。另一特點紋飾抽象細膩。青銅人像中衣服上的紋飾盡管裝飾在衣服上,但卻表達了紋飾自身的寓意,具有獨特的風格。最具代表性的是立人像的衣著紋飾,他的衣紋飾有四條龍,龍紋一致,分別在身體的左側前后各兩條。龍?zhí)ь^闊口,頭有垂須,前臂細長,兩爪放大呈緊握狀,撐于軀干兩側。軀干回旋,威嚴壯觀。三星堆青銅人像的另一類紋飾飾于人體身上,這些紋飾給人以強烈的儀式感。古蜀先民對衣著的刻畫較為詳盡,并以此表達和記錄了那個時代的服裝款式種類、人體裝飾等,為我們當代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財富。
3.審美風格
三星堆里的青銅人像,在人像局部刻畫和人物造型上均超過了同時期的中原人像。在鑄造中,古蜀先民采用立體塑形的方式,使青銅人像造型飽滿、紋飾豐富。古蜀先民把青銅人像進行了形變,將人像程式化,使在其特征上給人以一致感,但卻又保持了個體特征。三星堆古蜀先民對于人像的臉部描繪尤為重視,特別是對于臉部刃線的雕琢,具有十足韻律和神秘之感。帽子和服飾上的各種紋飾也表現(xiàn)了精湛的工藝與獨到的審美。青銅人像的臉部特征清晰可見,粗獷的眉毛,眼球高高凸起,眼角向發(fā)際處揚起,中部鼻梁短粗、鼻翼外張并用一條仞線與耳根相連,嘴角上揚,審美風格是在粗獷闊中又有一絲靈動,莊嚴中帶有一絲神秘。青銅人像的制作過程中,古蜀人把自己內心的構思,通過青銅作為媒介按照自己眼中美的規(guī)律創(chuàng)作了這些驚世之作。
所以說三星堆青銅器無論是平面紋飾類和造型類紋飾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財富,我們應該將其融入到當代的公共空間中,不止因為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更是因為這些紋飾和造型背后所隱藏的審美是符合我們審美觀念的。
[1]李澤厚.美學三書 [M].安徽文藝出版社年版,2009.1.
[2]范小平.古蜀王國的藝術星空 [M].巴蜀書社年版,2012.09.
[3]蘇寧.三星堆的審美闡釋 [M].巴蜀書社年版,2002.09.01.
[4]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祭祀坑[M].文物出版社,2013.05.
莊一兵
龔新源(1991.1- ) 男,滿族,河北人,碩士學歷,學校:北京化工大學, 研究方向:藝術。
申子嫣(1994.4- )女,漢族,河北人,本科學歷,學校:北京化工大學, 研究方向: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