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國立
松阪牛肉
◎ 張國立
我有個朋友,他的妻子陪女兒在國外念書,他一個人留在臺灣打拼。有次我問他周末怎么打發(fā)時間,他帶著很不以為然的表情說:“打發(fā)時間?我是享受時間?!?/p>
為了了解他是怎么“享受”時間的,我星期日特地跑去他家玩,這天的整個行程是:
上午十一點(diǎn)抵達(dá),他很快樂地迎接我,并且問:“吃牛排怎么樣?”當(dāng)然好。
他先煎小牛排,熱好鍋,把肉放進(jìn)去,說:“一面要煎一分半鐘,千萬別急著翻面,等一分半鐘后再翻,再煎一分半鐘。”在煎肉的同時,旁邊有個小鍋正熬著醬汁。
第一道牛排不是很大,有開胃的作用。他開了瓶紅酒,陽光斜斜地射在餐桌上,我們把冬天的寒冷關(guān)在門外,把牛肉的熱量嚼進(jìn)了肚內(nèi)。
再來的第二道牛排,用的是松阪牛肉,它充分體現(xiàn)了朋友待客的熱誠,可以想見肉不好買也不便宜。煎的過程依然是先煎一分半鐘,翻面后再煎一分半鐘。牛肉很松軟,放在舌頭上有自動融化的豐富感,雖然肉味不及前一種,卻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味道。
我們還各吃了一小碗牛肉面,有點(diǎn)恨不能如鱷魚翻身般將肚皮曝曬在太陽下。
稍微收拾一下廚房,朋友換上球鞋,說:“走,爬山去。”他家在臺北郊外,不遠(yuǎn)處有山間步道,爬到山頂需半小時,下山再半小時。我們趁著傍晚柔和的光線,邊聊天邊散步。
我時常懷念朋友星期日做菜的那種休閑,口中也不禁常泛起那天松阪牛排鋪灑在舌間混著油脂的濃郁肉味。(摘自《散文》(海外版)2017年第3期 圖/亓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