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昌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720102
摘要:目前鐵路工務部門對線路的日常搗固作業(yè),均使用軟軸搗固機,其所用的振搗棒損壞率比較高,已經(jīng)成為各個工務段工廠的主要任務,從北京局“轉觀念、闖市場、增效益”的主題實踐活動出發(fā),概括介紹軟軸搗固機振搗棒的維修工藝。
關鍵詞:軟軸搗固機;振搗棒;維修;方法
2016年的下半年,保定工務段的振搗棒維修每個月保持在200根左右,成為工廠的主要任務,在近期連續(xù)購買上百根膠管以及軟軸心全部用完的情況下,最近又是告急。因此,為了實現(xiàn)增效節(jié)支,減少工作量,工廠近日組織了技術骨干利用半天的時間,利用“頭腦風暴”法的開展研討會,探討維修方法,以提高設備的完好率。
1 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jù)16年下半年振搗棒的維修記錄,得出30~40%是膠管折斷,40~50%軟軸心折斷??梢哉f這兩項故障是維修工作量大的主要原因,根據(jù)結構分析,它們是保護與被保護的關系。因此,這兩項之間一定存在著必然聯(lián)系。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我們對振搗棒進行“解剖”研究。 “解剖”后的結構如圖片所示。
通過解剖后的理論分析:軟管中的螺旋彈簧鋼片應該是均勻的。但是,在與手柄鋼管接口處出現(xiàn)“張嘴”狀態(tài)。分析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如下:
在振搗棒使用過程中,手柄與棒之間是相對固定的,而鎬板插入石渣的方向基本是不變的,也就是在使用過程中整個棒的彎曲點方向基本不發(fā)生變化。因此,經(jīng)過長時間使用,產(chǎn)生塑性變形所造成。出現(xiàn)這種情況后,外面的橡膠反復擠壓拉長,形成疲勞折斷。在此過程中,此處的彎曲角度逐漸加大,軸心的彎曲角度也隨著加大,因軸心具有彈性,自身具有抗拒彎曲的本能,進而在軸心高速轉動的情況下,與螺旋彈簧鋼片產(chǎn)生摩擦生熱,再加上螺旋彈簧鋼片是插在手柄鋼管內的,勢必造成螺旋彈簧鋼片的內徑變小,減小軸心的轉動空間,同時增加軸心與螺旋彈簧鋼片內壁的摩擦面。在這種摩擦生熱的環(huán)境下,螺旋彈簧鋼片的溫度不斷升高,外面的橡膠在溫度升高后失去自有的彈性,“包裹力”逐漸減小,使此處更加容易彎曲,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進而產(chǎn)生:外面的橡膠疲勞折斷、螺旋彈簧鋼片高溫退火、軸心退火降低抗扭力而被“擰”斷,通過右邊的照片足以證明以上的論斷。
2 解決問題的措施
(1)建議生產(chǎn)廠商:改變設計結構,將螺旋彈簧鋼片與手柄鋼管之間的插接結構改變?yōu)椤皩庸芄拷Y構”,使軸心的轉動空間都是一個尺寸,從而達到均勻摩損,克服局部退火現(xiàn)象。
(2)改變潤滑油。由于軸心是在螺旋彈簧鋼片內高速運轉,于內壁產(chǎn)生摩擦,為了降低摩擦系數(shù),通常在軸心上涂抹普通黃油,這種油脂在有溫度的情況下,很容易變成液態(tài)流向低處,即部分流入振動源(在設計結構上有油封,但是,油封有一定的使用壽命),造成沒有振動(外部良好就是不振)的現(xiàn)象。因此,改用二硫化鉬潤滑脂,它具有耐高溫的性能,可以減少潤滑脂的液態(tài)化,使軸心的潤滑效果延長,同時減少因有油振動源不振的現(xiàn)象。
(3)涂抹油脂的部位。每次維修過程中,必須在振搗棒的彎曲點左右各200毫米范圍內涂滿油脂,從而降低彎曲點的摩擦系數(shù),延長使用壽命。
(4)增加彎曲點的抗彎強度。利用厚度在5毫米以上的橡膠包裹在彎曲點上,從而增加抗彎強度,減少膠管的疲勞折斷。
3 實際效果
經(jīng)過目前的實施,維修工作量大幅降低,每月降到40%,維修數(shù)量保持在80根左右。
4 產(chǎn)生的經(jīng)濟效益分析
4.1 節(jié)約工費
按目前維修一根平均用工0.25計算,人均日工資200元。則每月節(jié)約工費:(20080)*0.25*200=6000元,每年:6000*12=72000=7.2萬元。
4.2 節(jié)約材料費
按16年平均計算,每年維修數(shù)量在200*12=2400根左右,改變維修方法后,每月維修80根,每年維修數(shù)量在80*12=960根左右,減少:2400960=1440根,根據(jù)16年維修統(tǒng)計36%需要更換膠管和45%需要更換軸心進行計算,膠管單價:240元;軸心單價:90元。節(jié)省成本為:膠管1440*36%*240=124416元;軸心1440*45%*90=58320元,共計:124416+58320=182736=18.2736萬元。
兩項合計共節(jié)約成本支出:7.2+18.2736=25.4736萬元。
4.3 社會效益
通過提高了維修質量,減少了因維修振搗棒而發(fā)生的差旅費以及交通運輸費,并減少了交通安全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