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爾多斯?衣斯木江
摘 要:高中開設音樂課的目的在于通過欣賞古今中外名曲名調名段,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想象并理解音樂內涵的音樂實踐活動。音樂學科與其它學科相比有它獨特的魅力,它是用旋律、節(jié)奏等構成特殊的音樂語言來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因此,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來提高高中音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根據(jù)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的特點,以及音樂教學中的問題,對具體的教學方法及策略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高中音樂;特點;問題;教學方法;策略
高中音樂是高中教育階段的重要課程,是對高中生進行美育的主要渠道。通過學習音樂,可以陶冶高中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增強高中生的藝術素養(yǎng)。在新時期,高中音樂教學更具有生機與活力,能夠引導學生從整體把握音樂的表現(xiàn)形式和情感內涵,進一步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潛質。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影響高中音樂教學有效性,因此,高中音樂教師要對此重視起來,增強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一、高中音樂課程標準
(一)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針對高中音樂課程提出了以下幾種基本理念:第一,在音樂欣賞中提高高中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并以此為核心,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第二,全體同學一視同仁,但是不埋沒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第三,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且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及意識;第四,在多元化音樂種類的教學過程中不忘弘揚我國的傳統(tǒng)民族文化,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操。
(二)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的特點
第一,高中音樂課程在設置時應當給學生提供選擇性的空間,注重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這樣更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特長,同時要求教師有較高的能力和水平,能夠不斷的拓展自己的知識范圍;第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修養(yǎng),高中生的音樂文化修養(yǎng)是指學生對音樂中體現(xiàn)的人文方面的理解,以及對音樂的表達形式、音響、種類等方面的認識,其目標是為了提高高中生的品味以及文化素養(yǎng),并使高中生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實與滿足;第三,使學生在“比較”中體驗和欣賞音樂的美好,而不是被動的欣賞與理解,讓學生能夠在音樂的比較中學會對音樂的判斷、鑒賞以及學會對音樂作品的價值欣賞;第四,通過對音樂的學習,讓高中生能夠拓寬思維方式,讓高中生更深入、準確的了解音樂的抽象性特征。
二、高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文化學科壓力過重
高中生面臨著巨大的高考壓力,這是每位高考生都避免不了的。由于音樂課程并不參與普通高考,這就導致了包括學校、家長及學生三方面的不重視。學校為了讓學生多接受文化教育,經常不安排音樂課或是讓其他文化課代替音樂課;家長方面覺得高中生高考才是主要的,讓學生在校外也不能進行有關音樂方面的訓練或學習;學生自身方面,由于每天都有大量的作業(yè)及試題需要完成,根本沒有空閑時間來參加音樂活動。有的學生雖然對音樂課很感興趣,但是迫于升學壓力以及來自學校和家長的各方壓力,也只能選擇放棄。這些都導致高中音樂教學工作得不到實施。
(二)教師教學方法單一
很多高中音樂教師不注重自身知識的培養(yǎng)和深造,思想無法與時俱進,仍然停留在應試教育層面,教學思路不開闊,教學時以自我為中心,把學生放到從屬的地位,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有一些高中音樂教師在教學中只是單純地向學生灌輸音樂知識,忽視高中生的音樂體驗和探究,教學內容與實際相脫節(jié),高中生無法感受到音樂的藝術特點。同時,還有一些高中音樂教師責任心不強,上課時只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并不關心高中生是否學到音樂知識和技能,導致音樂課無法開展。
(三)高中音樂教學投入不足
現(xiàn)階段高中生在學習生活中,所面對的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媒體時代,他們的審美、知識接受方式已經發(fā)生了根本改變,多媒體教學對高中音樂教學的有效性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然而,由于學校等方面缺少對音樂教學資源的投入,使得音樂教學所需要的設備不能滿足當前的教學需求,例如樂器、音響設備及音樂教室等,這些都阻礙了音樂教學的正常開展。還有的學校雖然具備足夠的教學資源,但是卻不能將其充分利用起來,教師隊伍不夠壯大,使得學校擁有的資源不能發(fā)揮其真實效用。
三、高中音樂教學方法及策略
(一)正確認識音樂教學的重要性
音樂是增強人類情感,提高學生對美的認識的有效途徑,特別是高中階段,學生的心智開始向成熟方向發(fā)展,音樂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正確認識高中音樂教學重要性的基礎上,逐漸增加音樂教學的課時量。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或旁聽音樂課的形式,讓學生和家長都感受到學生學習音樂課所帶來良好效果,使家長逐步認同音樂教學對學習促進作用,和對學習壓力釋放的良好作用,從而支持學校的音樂教學的實施。
(二)引導學生成為音樂學習的主體
高中音樂課程是基礎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多年以來都在不斷的發(fā)展和改進。而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高中音樂教師應該深切認識到這一點,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去,充分發(fā)揮學生在音樂教學匯總的主體作用。對此,可以從聽、想、說、唱等四個方面入手,培養(yǎng)學生欣賞和創(chuàng)造音樂的能力。聽是讓學生有目的性地去聆聽,讓學生全神貫注地去欣賞音樂作品。想是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作品中,放松心情,開闊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這也是進行音樂教學的最終目的。說是讓學生把思想和感情融入對音樂的感知以及情感的體驗中,讓學生的感受得到進一步的升華。最后是唱,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開口唱,幫助學生把握作品的主題和形象,以行動的方式參與到學習中來,增強學生對音樂的印象,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三)實現(xiàn)教學方法多樣化
興趣是決定動力的關鍵因素,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了高中音樂教師應當研究的課題。教師應當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運用啟發(fā)式、討論式、激勵法等方式以及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钴S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如在課堂上播放一段經典音樂,讓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音樂進行分析,使學生能夠集中精力,思維得到開拓。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適當?shù)脑黾右恍┢渌颇康闹R,如與音樂有關的人文科學知識、歷史知識等,豐富教學內容,增加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四)培育學生健全人格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感受、鑒別、判斷、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在教學中,要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根據(jù)音樂藝術的表現(xiàn)特征,引導學生整體把握音樂表現(xiàn)形式和情感內涵,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xiàn)中的作用。音樂課應充分發(fā)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根據(jù)高中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藝術持久而穩(wěn)定的興趣和愛好。
四、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教學對于高中生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它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審美,陶冶情操,讓學生能夠在輕松地環(huán)境中開展其他學科的學習。因此,學校及教師應該重視高中音樂教學,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高中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促進高中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趙利文.新課程高中音樂教學的探討[N].發(fā)展導報,2017,03,10031.
[2]彭昕.淺談高中音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7,01: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