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群兄
一個名叫“圈爸”的80后在公眾號里曬出了家人陪伴女兒的水彩畫,一下子引得人氣大增,漲粉無數(shù)。雖然畫作看上去并不專業(yè),甚至有點“拙劣”,但“圈爸”還是溫暖了不少網(wǎng)友。他記錄和女兒成長的水彩畫微信號,開通短短幾個月就“漲粉”上萬,并且每天還有增粉的趨勢。
“圈爸”名叫王孝賢,南京人,從事IT行業(yè),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理工男。然而,他何以興趣轉(zhuǎn)型,愛上繪畫?還得從4年前說起。
王孝賢的工作一直很忙,女兒圈圈從生下來到上幼兒園,他都很少陪伴。甚至于十天半個月圈圈都看不見爸爸的身影。通常,他回家的時候,圈圈睡了,而他上班的時候,圈圈還沒醒。長此以往的生活并沒有讓王孝賢感到有什么不妥,他甚至覺得他的責任就是讓妻兒老小過上富足無憂的生活。
一次,女兒學校開家長會,老師點名要求圈圈爸爸去參加。不過在妻子和女兒的強烈要求下,王孝賢還是擠出時間趕去參加家長會。
家長會上并無其他家長,老師拿出一幅畫給王孝賢看,說她要求每個學生畫一幅“全家?!钡膬和?,唯獨圈圈的畫里沒有爸爸。老師語重心長地對王孝賢說:“現(xiàn)在的孩子不缺吃、不缺穿,唯一缺的是愛和陪伴。希望你能騰出時間來多陪陪孩子,不要讓她以為‘全家福里只有她和媽媽兩個人?!?/p>
看著女兒的畫,王孝賢有一絲不悅,他覺得不管怎么樣,女兒都不應該忽略他的存在,畢竟他自始至終都在為這個家而努力著。但回頭再想想老師說的話,他又覺得有一絲愧疚,因為他同樣忽略了女兒。王孝賢向老師承諾,以后一定多陪女兒,讓她幸福的成長。
王孝賢知道女兒愛繪畫,于是決定從女兒的興趣入手。然而,對于繪畫零基礎的他來說,無異于攻關一個科研項目。“怎么畫”、“畫什么”成了擺在他面前的兩大難題。不過,王孝賢始終相信,成事在人,只要他用心學,必定能學出個樣來。于是,他推掉了所有的應酬,利用休息日和下班后的時間,一頭扎進了繪畫的研究里。
通過幾個星期的揣摩和研究,王孝賢很快掌握了繪畫的基本要領。先用鉛筆打底稿、布局位置,再用黑色勾線筆把輪廓描好,然后用軟頭馬克筆畫人臉,用淺色水彩筆鋪底色,最后用深色水彩筆標細節(jié)。通常情況下,一幅簡單的畫,王孝賢要花半個小時至1個小時左右。
開始的兩年,作為菜鳥的王孝賢還在繪畫技巧上慢慢摸索,兩年才畫完一本“成長日記”。不過,兩年的堅持卻讓“圈爸”養(yǎng)成了繪畫“成長日記”的習慣,兩年當中,他從沒一天停止過手中的畫筆。
4年下來,王孝賢竟在不知不覺間畫了兩千多幅記錄女兒成長的水彩畫。圈圈的一顰一笑,一怒一嗔,全都被王孝賢捕捉下來,繪于紙上。甚至于圈圈的幾句童言稚語、他們與圈圈不一樣的思考方式,以及一家人的笑料,也全都被他繪了出來,躍于畫紙上。
陪伴,是最溫暖的愛。王孝賢用自己的細心觀察和不懈努力,將和女兒的代溝一點一點地填補上。并且圈圈也被他的堅持所感染,她會在爸爸生日時送上自己的繪畫祝福。有一次圈圈在睡覺的時候,竟然在睡夢中拉著他和媽媽的手說:“我們是開開心心的一家人?!边@個80后理工爸在聽到女兒的這句夢話后,激動地哭了起來。他說:“我能感覺到女兒的幸福,并且很慶幸自己‘回頭是岸,在女兒的成長道路上,沒有永久性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