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茂之
【編者按】崇高,并非英雄、偉人的代名詞,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走進崇高、擁有崇高的精神和“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境界。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承擔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青少年的理想信念、道德意志、文化素質(zhì)、創(chuàng)業(yè)進取精神關系到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興衰成敗,所以不能忽視崇高的教育價值。
新的一年,《青春期健康》雜志社將繼續(xù)圍繞傳播崇高理念,報道校園先進事跡,促進校園文化建設,開展豐富校園活動方面與走進崇高研究院進行合作,旨在為青少年樹立良好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起到指導作用。
“青年者,國家之魂?!鼻嗌倌暝趯W習和生活之外,要鍛煉健康的體魄,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更要不斷塑造精神和信念的力量。要時刻記得提醒自己:“今天你崇高了嗎?”才能讓我們在追尋中升華,在思考中成熟,在歷練中找到生命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座談會上的講話,無疑是繁榮和發(fā)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綱領性文獻、戰(zhàn)略性文獻。學習研究這一重要文獻,北京走進崇高研究院(以下簡稱該院)的最實際收獲是進一步認定了走進崇高是哲學社會科學新理念。
走進崇高,是該院創(chuàng)造并在社會上廣泛實施而卓有成效的理念。在2010年6月“中國首次走進崇高理論研討會”上,得到了與會的120多名教授、專家和有關領導的認同。當時,中央黨校的崔自鐸教授就認為“走進崇高是哲學新理念”。
走進崇高理念的內(nèi)容主要是“什么是崇高”“什么是走進崇高”和“走進崇高六步曲”等。推廣該理念的目的是“傳承創(chuàng)新崇高文化,鍛鑄彰顯崇高形象”,即倡導在全社會弘揚崇高精神,鍛鑄個人、集體乃至國家的崇高形象。
對于崇高,古今中外圣賢學者多有論述。該院在此基礎上,結合時代特點,形成了自己的解讀:“崇高是真、善、的境界”“崇高,是利他、利眾、利社會”“忠實履職盡責也是崇高”;同時,把其內(nèi)涵和外延概括起來:“崇高,即真純的情感,偉大的精神,高尚的行為,神圣的使命,無私的奉獻,無形的規(guī)范,人類共同崇尚的美德,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既體現(xiàn)在驚天動地的偉業(yè)上,又滲透到平凡實際的生活里,更凸顯在天塌地陷的災難中;一旦占有主導地位,就會釋放出撼人心魄之光華,形成催人奮進乃至排山倒海之威力,鍛鑄真、善、美之輝煌?!崩碇睔鈮训丶m正了“崇高高不可攀、深不可測、遙不可及”的偏見,還崇高以本來面目:“崇高在你我心中,崇高就在我們身邊,崇高就在我們的事業(yè)中”?!叭私钥蓤蛩础?,同樣,“人皆能崇高”。
什么是走進崇高呢?“走進崇高,就是趨步進入真、善、美之境界,彰顯自身崇高,履行職責崇高,學習他人崇高,弘揚社會崇高,用崇高規(guī)范自身,研究崇高之道,鼓蕩崇高之風,以實現(xiàn)人格優(yōu)秀、社會和諧、祖國強盛、人類美好?!?/p>
該院以這一理念為核心,結合相關實際情況,采取深入研究理論、編撰出版叢書、攝制紀錄影視片、開辦各種講座、建立踐行基地、舉辦各種活動、組織相關團隊等方式,在全社會弘揚崇高精神。始如春風習習,繼而便熏風陣陣了。
這樣的理念,是不是哲學社會科學的新理念呢?還是對照一下習總書記的講話來借鑒理解一下吧!
習總書記講“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什么特點”時講道“體現(xiàn)繼承性、民族性”。繼承性中首先談道“馬克思主義的資源”“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核心要解決好為什么人的問題。為什么人的問題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根本性、原則性問題……世界上偉大的哲學社會科學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決人與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提出來的?!弊哌M崇高理念的提出,正是社會上信念動搖、理想缺失、道德滑坡、拜金主義嚴重等現(xiàn)象甚囂塵上,人們特別是青年人不知何去何從。飽融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和共產(chǎn)黨優(yōu)良作風的崇高精神,無異于霧海航燈、沉疴來醫(yī),亦或是驚蟄響雷。社會是需要的,人們格外歡迎。至于民族性,走進崇高把孔子的“君子人格”、孟子的“大丈夫氣概”、張載的“四為”風范以及魯迅的“中國脊梁”等立身做人之宏論都熔在其中,不是最鮮明的民族特色嗎?
馬克思講“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走進崇高理念在其踐行基地的實踐中得到了有力而生動的驗證。
走進崇高棗莊二中踐行基地接受走進崇高理念后,學校發(fā)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學生中由原來的攀比成風、使用名牌成風、玩樂逃學成風,改變?yōu)閵^發(fā)勤學成風、尊師敬親成風、勤儉節(jié)約成風、文明謙和成風。實施走進崇高理念不到一年的時間,當年的高考升學率就提高了70%,并且實現(xiàn)了有15人考取全國名牌大學之零的突破。校長吳修洪深有感觸:“走進崇高是理念也是信念,是理論也是實踐,是目標也是過程,是方向也是抓手?!爆F(xiàn)在全國已有48個踐行基地在實施走進崇高理念,先進典型層出不窮。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楊春貴說:“建立走進崇高踐行基地,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接地氣的有效舉措?!闭憬炫_縣委書記李志堅也有同感,在全縣范圍內(nèi)實踐走進崇高,一次就建立了30個踐行基地,全縣人民為之振奮。走進崇高健康服務團,應邀到阿聯(lián)酋、柬埔寨出診,其顯著的療效和無償義診令皇室患者膛目:“走進崇高好!”
而以弘揚崇高精神為主旨的走進崇高理念,在8年前的理論界尚未出現(xiàn)。有的只是“走向崇高”“走近崇高”“重建崇高”等。當《走進崇高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之文章在紙體露面時,竟有人提出質(zhì)疑,執(zhí)意把“走進崇高”改成“走向崇高”。該院迅即從四個方面予以維護:一是崇高在你我心中、在你我身邊、在我們的事業(yè)中,怎么能不是走進崇高呢?二是古圣賢多有“進德修身”“逢善必進”之說,弘揚崇高精神怎么不能用“進”呢?三是馬克思也說“人是按照美的尺度來提升自己的”,“提升”的過程也是走進的過程。四是要改造社會的負面現(xiàn)象,必須以挺進的姿態(tài)弘揚崇高精神。文章發(fā)出,贏得一片贊同,漸漸形成了一面旗幟迎風招展:大旗之下,逐漸形成了一支浩蕩的隊伍;而今,走進崇高的大旗插在了8個省市48個基地,也飄揚到了孟加拉、柬埔寨、阿聯(lián)酋。
盡管該院十分清楚地認識到,走進崇高在路上,風光無限又任重道遠,但其創(chuàng)新是不容置疑的。習總書記說:“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可大可小,揭示一條規(guī)律是創(chuàng)新,提出一種學說是創(chuàng)新,闡明一個道理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創(chuàng)新。”而“走進崇高”理念的橫空出世,誰又說不是“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fā)思想之先聲”呢?!放眼走進崇高的燎原之勢,誰又能說不會匯成文化之大潮呢?
(作者系北京走進崇高研究院院長,少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