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一帶素來流傳著“芒市谷子遮放米,象達姑娘龍陵雨”的佳話。龍陵多雨,在以前,象達特產(chǎn)的人面油紙傘,與象達姑娘一樣佳名遠揚。
清晨出發(fā),告別煙雨朦朧的龍陵縣城,驅(qū)車沿 320國道一路南下,穿越大片原始森林,幽深綠意仿佛隨時漫溢到公路上。
“象達”一詞為崩龍語,意為:幽靜、美麗、富饒的壩子,壩如其名。興埠于明朝初年的象達,曾是西南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通道和古驛站,保留著依稀可辨的明朝屯兵練所、400 多米的林間三尺道。當年的象達街夜市興隆,十數(shù)家茶館、食肆和馬店云集于老街,南來北往的客商到此歇腳、品茶、泡溫泉。繁盛的商業(yè)造就了一批本土實業(yè)家,“窮走夷方(緬甸),急走廠”,肩扛馬馱,闖出一片天地。
寨子里的油紙傘
象達的油紙傘多誕生于南海寨。寨子里房子多用青白相間的石頭壘成,新砌成的石路通往村民家門口。四合院里,女主人楊翠麗看上去樸實而靦腆,送走上一批訪客,她便坐回堂屋前的小凳上繼續(xù)畫傘。左手輕扶一柄橙黃的紙傘,不時旋轉(zhuǎn)著,右手蘸一點顏料描繪。不一會兒,鮮艷的牡丹花便在眼前綻放,為素凈的傘面帶來點睛之效。
這里是象達油紙傘制作代表性傳承人王亮畢的家,天氣好的時候,院子天井、二層閣樓上全都曬著油紙傘。這一祖祖輩輩留下的手藝,如今成了他們?nèi)粘I畹囊徊糠帧?/p>
“家里有 4 人做傘,男女各有分工。有一定難度的車傘頭和拉槽都由男的來做,彩畫和扎線這些輕巧的細活多半是女子來做”。沒有任何繪畫基礎的楊翠麗,逐漸學會了畫牡丹、梅花、菊花等各種圖樣。
“洋傘興起前,老一輩中上過學的,還帶著這樣的油紙傘去上學。”連續(xù)幾天的小雨,整個鎮(zhèn)子被霧與雨包圍,正是小學生放學回家的時候,四五個小孩子,一手拿著媽媽縫制的布鞋,褲腳卷得高高的,另一只手抬著一把油紙傘,紙傘上畫著一朵朵蓮花,那是多么美的畫面。
油紙傘文化內(nèi)涵豐富:油紙與“有子”諧音,寓意多子多福;傘架為竹制的,寓意節(jié)節(jié)高升;傘面為圓形,寓美滿團圓,是嫁娶婚俗禮儀一項不可或缺的物品?!霸谙筮_,傳說桐油可辟邪消災,保平安吉祥,家里帶著小孩外出時,打著油紙傘可驅(qū)魔保平安。”還有一個習俗,就是赴京趕考或上任做官,行囊里除書本外一定會帶一把油紙傘,預祝路途平安、高中狀元,因此當?shù)睾芏嗉议L都會給高考生買一把油紙傘,預祝高考都會成功。
上世紀的“王紙傘”
過去在南海寨,人人做傘,家家以傘為生。這門手藝在當?shù)叵鄠髦两?,也有?300 多年的歷史。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南海寨 200 多戶人家中有 100 多戶做油紙傘。一把把品質(zhì)上乘、風格獨特的象達油紙傘,隨著當年托運茶葉的馬幫一起,成為象達最早出口緬甸、印度、日本等地的產(chǎn)品之一。
王亮畢的太祖父曾是當?shù)赜忻摹皞泐^”,那時候他家養(yǎng)著 10 多匹騾馬,專門用于將油紙傘馱運到緬甸銷售?,F(xiàn)在緬甸的仰光、臘戌、九谷等地的華人區(qū),還有不少老華僑懷念著“王紙傘”。
時至今日,南海寨仍有兩家人沿襲著傳統(tǒng)的人面油紙傘制作技藝。年近古稀的王再恩是王亮畢的堂兄。20多年前,他在象達山里發(fā)現(xiàn)了一大片特殊的竹林——每根竹子根部有七八個竹節(jié)形,乍一看猶如人面,這種竹子就是人面觀音竹,又叫龜甲竹。這種竹子細長柔韌,不易折斷,紋理又特別,王再恩便試著用來制作傘柄。
象達人面油紙傘也由此有了區(qū)別于其他油紙傘的特色。
72道工藝
象達傘有 72 道純手工制作工序。王老介紹,僅傘托制作,就需要鋸段、鉆孔、砍皮、鉆眼、鋸槽等工序。傘托,必須用從大山里找來的通木;傘面用騰沖棉紙,這種手工造紙質(zhì)地柔韌而薄,纖維交錯均勻;跳子也叫發(fā)條,制作材料也是竹子,是傘中最小的部件,用來支撐幾乎整個傘骨和傘面的重量,它運用的是最簡單的力學原理,靠竹子自身的韌性借力反彈。
油紙傘制作程序復雜,需要全家人一起合作。大傘傘骨有 28 根,小傘有 24 根傘骨。男子把傘骨和傘架組裝好,女子穿好線、繞好傘邊的傘架。接著,把棉紙裁剪成扇形,根據(jù)傘面的大小,裁剪出扇形的傘面貼紙?!坝脕眈鸭埖挠褪磷铀窃谟褪吝€青的時候,摘回來搗碎榨汁。將裁剪好的棉紙在柿子水里浸透?!庇褪磷铀扔叙ば杂植粫姑藜堊兊么嘤?。浸泡過油柿子水的扇形棉紙,一張一張裱在傘骨上,再放到室內(nèi)陰干。貼紙面工藝需要精準、快速,一般技藝高超的老藝人才能完成。等繪完圖后,在紙傘上涂上桐油,最后在太陽下暴曬,讓桐油充分浸透傘面,保持顏色鮮亮。
漆傘的油一定要用壓榨的桐油。制作桐油,選用成熟而不爛的桐果,壓榨熬煮成汁,配以紅藥水,才能形成象達油紙傘獨有的紅油色。這是一種干性油,具有干燥快、有光澤、耐堿、防水、防腐等特性。嚴格按照工藝制作出來的傘,通透厚實、柔韌耐磨,能夠起到很好的防曬效果。
經(jīng)過處理后的人面油紙傘既美觀大方,又能遮風避雨,再加上“非遺”品牌的影響力,王家的傘近幾年來訂單比較多,基本上都是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tài)。
現(xiàn)在,王亮畢一家每年可以制作700-800 把左右的油紙傘,純收入在5 萬元左右。“不過,由于原材料受限,每把傘都是手工制作,所以產(chǎn)量無法跟機器制作的傘相比?!币患胰谌藦脑绲酵砻β狄徽?,最多能完成 4把傘。
稀缺,這是它在市場銷售方面的缺憾,換一個角度來看,也是其價值所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