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每天都在叫喊著“壓力山大”,實際上壓力這個術語最早是屬于物理學的領域,受力分析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最初的壓力。直到1936年,一個叫做漢斯·塞里的醫(yī)生在治療各種病人的時候發(fā)現,我們身體的器官對于很多不同的外界刺激都有著很相似的反應,也就是說不管是發(fā)燒、感染、中毒、外傷、肌肉疲勞、冷熱刺激等,都會驅使身體開始集中調動生理資源進行應對,產生調整或者適應。在一般情況下,這些反應是有幫助的,但如果長期處于高度壓力的狀態(tài)下,便會引發(fā)心臟病、哮喘、頭痛、胃潰瘍及其他疾病。所以從這個時候開始,壓力開始成為一個生物學和醫(yī)學的重要名詞。而塞里也被尊稱為壓力之父。
雖然壓力這件事從遠古時代就和人類形影不離,但直到一百年前,我們才真正給它命名。一般來說,既然命名了,那么離馴化它就不遠了,但是,壓力可比我們想象的頑劣得多。
其實在人類的早期生活里,壓力對我們的生存是很有好處的。自從我們的老祖宗開始在地球上生活,每天就要面對無數的威脅,比如危險的捕食者和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當我們滿身茸毛的老祖宗出外覓食突然迎面出現一只長著獠牙的劍齒虎時,他需要立刻對這個環(huán)境中的威脅產生警惕,接著快速做出反應——如果逃跑還來得及,那么立刻扭頭以百米沖刺的速度逃命;如果來不及逃跑,而且確定跑不過這個大型貓科動物,那么也不能束手待斃,趕緊撿起地上的尖石頭上去搏命,把對方嚇住了自己沒準還能保住一條小命。所以,我們的老祖宗越快地感知到危險、對情況作出越準確的評估并且迅速采取行動,得以生存并獲得成功的機會就越大。作出這個快速反應是需要額外能量的,比如心跳加快、腎上腺素分泌、注意力格外集中、特別有爆發(fā)力和行動力等等。在剛才描述的情況下,額外能量就是由壓力——也就是感知到環(huán)境中的危險而引起的身體反應——所產生的,它能夠幫助我們迅速應對危險采取保證我們生存的措施。這些壓力不但能夠讓我們的祖先在危機四伏的大自然中生存下去,還能夠把這種快速應對危險的基因傳遞給子孫,而淘汰那些無法快速應對危險的基因,所以在進化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而到了當今社會,隨著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和社會結構的復雜化,壓力有了很多新的含義。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我們的很多壓力反應被延長了,變成了慢性壓力。據壓力研究的先驅羅伯特·莫里斯·薩波爾斯基描述,不但一個虐待狂的老板會對人造成長期壓力,無力承擔的賬單、需要長期照顧的病人同樣會讓人承受著慢性壓力的折磨。
除此之外,媒體無休止地報道一些創(chuàng)傷性事件,例如自然災害和恐怖襲擊等等,也會讓觀看的人們暴露在壓力之下。
所以說,我們現在所面對的生活中的壓力已經和我們的祖先完全不同了,除了自然災害和疾病的困擾,現代生活中還有很多新的危機,比如繁重的工作學習負擔、財政危機,甚至是手機沒電了也會造成壓力。并且這些新的威脅通常都是長期性的,因此我們祖先的基因優(yōu)勢對我們來說幫助就不大了。如果壓力來源于生活、工作中的情緒負荷,比如說夫妻吵架、父母逼婚、上司的無理刁難,這些情緒負擔同樣會給身體帶來一些額外的能量,也就是說,面對這些同樣代表著危險信號的壓力源頭,我們的身體反應卻和遠古人類是很類似的,比如面紅耳赤,拳頭不由自主地攢緊,心砰砰亂跳,膝蓋顫抖,感覺隨時要暈倒或者逃之夭夭。有過旁觀吵架的經歷都會記得吵架的人通常會特別大聲而且臉紅脖子粗,這就是身體內額外能量的體現之一。這個時候這些額外能量就很難排解出體外,因為面對家人和上司你既不能戰(zhàn)也不能逃,否則要么觸犯法律要么丟了飯碗……于是這些額外能量就會積累在身體里面,久而久之就會對身體造成危害——這就是我們常常提到“壓力山大”時所指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