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江南有三雞,西瓜童雞、早紅桔酪雞和叫花雞,而其中最著名的當數(shù)叫花雞。林語堂在《瞬息京華》中寫道:“喪女后的木蘭追求心靈的平靜,仿照常熟烹法做叫花雞,蘸醬油吃?!笨梢娊谢u的名氣之大,流傳之廣。
第一次聽到叫花雞這個名字是在金庸的小說《射雕英雄傳》里,丐幫幫主洪七公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美食家,哪里有好吃的東西,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即便是戒備森嚴的皇宮大院,他也要冒死前去偷食。然而,在洪七公品嘗過的眾多美食中,他最懷念的卻是黃蓉撕給她的那半只帶著雞屁股的叫花雞。
在南方,乞丐也稱作叫花子,顧名思義,叫花雞也就是乞丐做的美食。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一個叫花子流浪到江蘇常熟一帶,他有好幾頓都沒有吃飯了,餓得饑腸轆轆。這時,碰巧在路邊發(fā)現(xiàn)一只雞,于是順手抓住。他本想宰殺后燉著吃,無奈自己漂泊在外,手邊沒有鍋碗瓢盆等炊具,為了填飽肚子,只好就地取材,去其內(nèi)臟,在雞身上抹上一層黃泥和稻草,然后置于火上烤,等雞烤熟后,上面的泥土也干了,輕輕一剝,雞毛隨泥土一起脫落,露出了里面嫩生生的雞肉。這便是叫花雞的由來和最早雛形。
其實,這種做法早在周代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禮記》載:“取豚若將,之,刳之,實棗于其腹中,編萑以苴之,涂之以謹涂,炮之?!逼渲兴枥L的就是西周“八珍”之一的“炮豚”,與叫花雞的做法十分相近,只不過“炮豚”用的原料不是雞,而是乳豬。
叫花雞不但美味可口,而且制作工藝也不算復(fù)雜,即便在家里也可以自己親手制作。首先選一只肥壯的土雞,去掉毛和內(nèi)臟,用醬油、黃酒、姜、鹽等佐料腌制1 h左右,然后將丁香、八角等香料磨成細粉,均勻地涂抹在雞身上,再將肉丁、火腿丁、干貝絲、香菇以及各種調(diào)味品塞入雞肚里。隨后,用豬網(wǎng)油緊包雞身,在外面裹上一層新鮮荷葉,這樣既可以防止雞被烤焦,又可以增加荷葉的清香。通常還要在外面包上一層玻璃紙,并用細麻繩扎牢。完成這一切后,再在外面涂上一層濕泥土,然后放在炭火上或是烤箱里烘烤,這樣一道美味的叫花雞就做成了。
取出后,拍掉雞外層的泥巴,揭開荷葉,一股奇香撲鼻而至,刺激著人的味蕾,令人垂誕欲滴。觀其色澤,雞表皮金黃油亮,讓人一看就有一種強烈的食欲感。吃在嘴里,香味濃郁,肉質(zhì)鮮嫩酥軟,既保持了雞的原汁原味,又增添了一種獨特的口感,讓人心情舒暢,胃口大開,真是營養(yǎng)又美味還怡情。當然,在食用叫花雞時,還可以根據(jù)各人不同的喜好,配以蔥白、面醬、辣椒等調(diào)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