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敏
摘 要:舊水泥混凝土的病害處理根據(jù)不同原因、不同情況有多種處理方式,文章結合實際工程實際對城市道路舊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處理中的注漿處理展開了描述,介紹了注漿處理的施工工藝等。
關鍵詞:舊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處理;注漿
三灶鎮(zhèn)安基路東段道路改造工程位于珠海市三灶島中部。道路總長約2.4km,樁號K0+000~K0+680段北側半幅路面為新建路面,南側利用現(xiàn)狀水泥砼路面加鋪瀝青;樁號K0+680~K2+333.630為現(xiàn)狀水泥砼路面加鋪瀝青。本工程病害處理施工前對現(xiàn)狀路面采用貝克曼梁測量其主點和副點彎沉。對板底脫空的評定標準為,現(xiàn)有砼板按接縫處主點彎沉小于0.2mm、差異彎沉小于0.06mm雙指標控制,即這兩個指標均能滿足的板不需要處理,否則采取注漿或其他措施修補舊板。本工程大部分的病害處理均為注漿加固處理。
1 注漿技術的原理
在道路工程中,注漿技術就是用高壓泵將配制好的漿液注入需要補強加固的路面脫空——空隙和被水軟化的基層中。整個注漿過程是一個將空隙中的空氣、水和泥漿排出,注入漿液填充空隙,粘結并固結,使面板與基層密貼,改善受力體系。同時漿液也可填充基層較大的空隙并粘結,提高其承載力和剛度;對土基來說,可用注漿來加固地基,增強路面下層的穩(wěn)定性。
2 注漿材料的選擇
灌注漿液的一般要求:
(1)漿液粘度低、流動性好,滲水率低(一般不超過4%),具有一定稠度,能有效填充脫空區(qū);
(2)穩(wěn)定性好,凝固時間合適,具有一定的強度,凝固后無收縮;
(3)無毒、不污染環(huán)境,對注漿設備、管道、混凝土結構無腐蝕性并易清洗;
膠凝材料水泥的選擇:一般情況下,保水性好、泌水性小的水泥都宜用于砼板底壓漿,硅酸鹽水泥和普通硅酸鹽水泥優(yōu)先采用。水泥標號不必太高,根據(jù)受力理論分析,只要大于基層的后期強度即可,一般考慮,其后期強度達到基層與砼面層強度的均值為宜。
3 室內(nèi)配比試驗
漿液的配制通過多組對比試驗確定。本工程采用配比(重量比)為:水泥:粉煤灰:水=1:0.7:0.8,添加0.5%的SN—Ⅱ早強減水劑。注漿材料抗壓強度(7.07×7.07×7.07cm立方體)f7≧5.0MPa,f28≧10MPa。
4 注漿方法
本工程灌注采取填充式注漿,流量可取7-10 L/min,不宜大于20 L/min。灌注作業(yè)應先從沉陷量大的部位的灌注孔開始,逐步由大到小。待漿液抗壓強度達到3.0MPa時,用水泥砂漿堵孔,即可開放交通。
(1)板灌注前的彎沉測定
凡主點彎沉超過0.2mm的,以及差異彎沉超過0.06mm的,需要注漿補強。
注漿處理的流程如下:壓漿孔布置→鉆孔→清孔→壓漿→封孔養(yǎng)生。
(2)灌注孔布設與鉆鑿
現(xiàn)場應根據(jù)砼面板尺寸、施工經(jīng)驗加以確定??讛?shù)應能滿足注漿、排氣作用。 用鑿巖機在路面上打孔,孔的大小應和注漿嘴的大小一致,一般為50mm左右。灌注孔鉆好后,用壓縮空氣將孔中的砼碎屑,雜物清除干凈,并保持干燥。
(3)架設測量儀器
應在被注漿面板附近,架設測量儀器,觀測灌注過程中面板抬高,隆起現(xiàn)象。
(4)調(diào)制灌注漿液
灌注漿配比在試驗室試配,以達到漿體強度條件下,確保灌注漿具有可操作的流動度。若在灌注漿中摻用早強劑,則需進行3天抗壓強度試驗,其試驗結果不低于5.0MPa時方可堵孔開放交通。
(5)灌注漿液
灌注漿液采用沖程式壓漿機,注填式灌漿方法,壓漿的壓力應使?jié){液能流動灌注即可。當漿液從接縫處或另一注漿孔冒出,就可認為完成該孔注漿。
灌注時,應同時觀察測量儀,量測到注漿面板出現(xiàn)抬高現(xiàn)象時,及時通告施工人員。當抬高量達到0.3mm時,應立即關閉壓力閥,停止注漿。
(6)壓力控制
壓力的控制應視混凝土板的損壞及脫空情況具體確定,壓力一般控制在1MPa~4MPa。壓力的控制對注漿的成本和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施工過程中應注意控制。
當混凝土板縱、橫縫隙有漿冒出時,繼續(xù)注漿5~10s即應停止;板底有積水處,積水會在漿液壓力下從縫隙冒出,此時需要繼續(xù)注漿,直到漿液冒出5~10s后停止。
需頂升混凝土板時,當板塊頂升至高出正常板1~2mm即停止注漿,此時隨著注漿壓力的撤離,板塊會由于重力作用下沉1~2mm,正好與正常板平齊。
(7)封孔養(yǎng)生
灌注壓漿完成后,應立即用木塞封孔,養(yǎng)生期不小于7d,待漿液抗壓強度達到5.0MPa時,用水泥砂漿堵孔。
(8)現(xiàn)場灌注漿強度測試
灌注漿液試件在標準養(yǎng)生條件下進行養(yǎng)生。3天及7天齡期抗壓強度值必須及時提交,以確定灌注質(zhì)量及開放交通時機。
5 灌注漿質(zhì)量評定
對舊混凝土面板脫空進行填注補強的質(zhì)量評價,以下各項同時進行:
(1)現(xiàn)場外觀質(zhì)量評定:包括現(xiàn)場漿體流淌狀況、施壓過程和灌注過程的連續(xù)性、注漿量以及工后養(yǎng)生保護是否符合設計和質(zhì)量要求。
(2)彎沉測量評定:灌注漿后,應在一定齡期后(7~14天),用長桿彎沉儀和后軸軸載100KN的標準車,再次測量主點彎沉值和差異彎沉值,復檢合格率:≥90%;若不能滿足需對相關板塊進行二次注漿,直至達到合格率為止。當彎沉值符合設計要求值時,可認為灌注漿補強功效已經(jīng)達到。
6 結語
注漿處理舊水泥砼路面與“換板”等相比有利用原路面板、見效快、操作簡便、對交通影響小、避免清除破碎板渣污染環(huán)境等優(yōu)點。在道路施工和養(yǎng)護工程中具有可觀的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楊煜惠.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裂縫的原因及防止[J].混凝土,1996(01):13-24.
[2] 李華,繆昌文,金志強.水泥混凝土路面修補技術[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3] 吳坤.公路水泥混凝土面層及基層施工質(zhì)量控制系統(tǒng)研究[D].重慶:重慶交通大學,2009.
[4] 易群華.灌漿技術對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脫空的處治[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