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鈞
母親最愛《馬太福音》,說《馬太福音》是四福音里的壓卷之作。
她對我說:“來,你是住在神的家里,要天天讀一段《圣經(jīng)》。”她教我讀《馬太福音》第五章: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成呢,以后無用,不過是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的好行為。
忽然,警報,空襲警報中的預備警報,日本飛機要來。
那時,小地方發(fā)布空襲警報是派人沿街敲鑼,大地方如宿遷城,是由臂力強健的人搖一個類似轆轤的東西,“轆轤”轉動達到某一速度,發(fā)出電來,警報器就嗚嗚地響起來。
除了入耳驚心的警報器,還有觸目驚心的警報球,一個球代表預備警報,兩個球代表緊急警報,三個球代表解除警報。
聽見預備警報響,我跑到大門外向天空張望,沒看見球,只見大人怒氣沖沖把我拖進去。
教會有許多人口,大家慌忙進了教堂,他們是把這個高大寬敞的建筑當做防空洞了??墒欠揽斩磻撛诘叵??!俺窃煸谏缴?,是不能隱藏的”,大教堂的目標太暴露太突出了。城造在山上不一定就好。
躲警報的人進了教堂就跪下禱告。禱告完了,敵人的飛機并沒有來,空襲警報也沒有響。大家再禱告。天空依然很安靜,有些人就回家去了。
大教堂講壇后面有一個夾層,頗似戲院的后臺,有梯子可以爬高。我沒回家,偷偷地往上爬,從玻璃窗看見了屋頂。想不到,大教堂的屋頂是洋鐵皮鋪成的,他們用整個屋頂漆了一面美國國旗,日光直射之下很鮮艷。距離太近了,幾乎蓋到我臉上,花花綠綠,令我眩暈。
這面國旗想必是給日本飛機的轟炸員看的,他一定看得見。城還是可以造在山上。
這是第三天。
第四天,我們讀《馬太福音》第六章。
這天下午,一隊中學生沿街募捐,穿著明盔亮甲的制服,洋號洋鼓,是一支小小的樂隊。他們進了教會,列出隊形,驚天動地吹打起來。
許多人跑出來看,別人看樂隊,執(zhí)事看捐款箱,一個很大的木箱,要兩個學生抬著走。箱口鄭重地加了鎖,貼了封條,還有標語:“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執(zhí)事的樣子有些為難。
他說:“我們這里是教會?!蹦菚r候,教會在表面上中立。他說這句話,臉先紅了,我在旁邊也有些羞愧。
領隊的是個女生,面圓腰肥,但是很機靈,對當時的國際局勢也了解,她馬上指一指觀眾:“我來找他們?!?/p>
“可是這里是教會?!眻?zhí)事又說。
“我們只唱一支歌。”女生說著,做出指揮的姿勢。那時抗戰(zhàn)歌曲不多,他們唱的是:
只有鐵,只有血,
只有鐵血可以救中國。
還我山河誓把倭奴滅,
醒我國魂誓把奇恥雪。
風凄凄,雨切切,
洪水禍東南,猛獸噬東北,
忍不住心頭火.
抵不住心頭熱。
起兮!起兮!
大家團結,努力殺賊!
這歌在當時流行,樂隊一開頭,院子里的人都跟著唱起來。唱完,樂隊指揮趁勢喊道:“各位,抗戰(zhàn)的,愛國的,相信天理的,都到大門外來捐錢!”
她的手向大門一揮,滿院子男女老少像秋風掃葉一樣擁到大門外去,然后樂隊抬著捐款箱退出,在巷子里用洋簫洋號吹奏“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洋鼓打著拍子。在教會門外,大家紛紛掏出錢來,朝大木箱的小孔里投下去。
包括那位執(zhí)事在內。
然后,樂隊整隊,領隊三指并攏向大家行了童子軍禮。樂隊改奏進行曲,抬著捐款箱離開。沒有收據(jù),那時街頭游募多半沒有收據(jù),仿佛那箱子就是國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