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梅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也明確指出了語文是一種文化載體,在發(fā)展過程中其文化屬性決定了它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特殊性。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嚴格遵循語文的文化屬性,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基礎的語文知識,更要深挖隱藏在這些基礎知識背后的文化內涵,將其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在初中語文學習中獲得知識的儲備、文化的提升。就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進行論述。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傳統(tǒng)文化
悠悠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在其漫長的發(fā)展歷程中,無數(shù)先人為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到唐詩宋詞,再到明清小說,這些文化內容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些精神內涵也在傳統(tǒng)文化的代代傳承中得以保留。語文作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載體,其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性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多媒體迅速發(fā)展的時代,知識信息獲取的渠道越來越廣,娛樂方式變得多重化,加之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語文教學逐漸蛻變成了獲取高分的工具。在這種雙重沖擊下,學生對流行音樂開口即唱,但是卻無法背出字字珠璣的古詩文;對西方國家的節(jié)日熱情似火,對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卻不知是何時,有何慶祝意義……這種種問題的存在,正是我們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內容的主要原因。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因素呢?如何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興趣呢?
一、接近文化故事,體味文化
五千年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厚重的,時代的變遷賦予傳統(tǒng)文化無限的生命和內涵。但是這些內涵對于現(xiàn)代缺乏人生經(jīng)歷、人生經(jīng)驗的初中生來說是很難理解的,而且文化雖廣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深奧性。對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初中生來說,這些內容多且難。荀子在其《勸學》中曾明確指出:“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彼裕瑸榱四軌驅鹘y(tǒng)文化教給學生,教師可以利用日常教學中的點滴時間進行文化滲透。比如,我會在每個月為學生確定一個文化主題,如“孝”,然后讓學生根據(jù)這一文化主題自主通過網(wǎng)絡、報刊、書籍等搜集與之相關的故事,最后組織學生利用每天語文課前的三分鐘講述自己所搜集到的有關“孝”的故事,一天一個學生,這樣一個月全班學生都可以輪一次。在這短短的三分鐘積累中,學生可以在一個月內掌握我國的“二十四孝”故事,對“鑿壁借光”“程門立雪”等故事有深刻的理解,樹立起“孝”的意識,長此以往,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二、趣味漢字,體驗文化
語文不僅是一門知識學科,更是一門文化學科和語言學科。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我們需要充分利用語文的文化性和語言性滲透文化因素。為了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漢語的美妙和漢字的文化意蘊,我常常會利用學生的漢字書寫進行文化訓練。比如,在教學中有很多學生常常問我這個字為什么要這樣寫,針對這一情況,我會向學生介紹“六書”,讓學生明白漢字的構字法,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通過多種方式搜集關于這些文字的起源,了解這些漢字的發(fā)展歷程,并搜集漢字在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趣聞。以“女”字旁的漢字為例,許多學生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盡管一些漢字帶有“女”字旁,但是這些漢字里的“女”卻有不同的意味。像“姬”這一姓氏,出自黃帝出生所在地,為黃帝之姓、周朝的國姓,這一姓氏具有高貴性,這也與“女”這一偏旁密不可分。因為在母系氏族社會中女性地位遠遠高于男性地位,帶有“女”字旁的字多為褒義。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父系社會的到來,“女”作為邪惡的代表,其所組合的字大多含有貶義,像“奸”“妄”“妒”等。通過這種對漢字的訓練學習,學生不僅可以正確掌握漢字的書寫規(guī)律,還可以從中窺探漢字所蘊含的文化,提高學生對漢字的認識水平。
三、親近古文,領略文化
古詩文是文化最基本的載體,同時也是一個人文化水準的外在表現(xiàn)。因此,在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時,我們不妨利用古詩文中已有的文化內涵對學生進行文化教育。比如,在古詩詞中愛國主義情感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最為濃郁的,辛棄疾在《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表達了自己殺敵報國、收復失地的理想。此時我們不妨將文天祥的《過零丁洋》、王昌齡的《出塞》、岳飛的《滿江紅》等愛國詩詞引入其中,在這濃濃的愛國氛圍中激發(fā)學生的拳拳愛國之情。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語文教師要承擔起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重擔,在日常教學中滲透文化因素,以此使學生浸潤在文化的氛圍里,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
參考文獻:
[1]熊康革.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
[2]于春霞.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J].才智,2016.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