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玉英
摘 要:中學勞技課是素質教育的優(yōu)秀產物,亦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手動和參與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采用極具創(chuàng)意和能夠活躍學生思維、提高其參與積極性的教學方法和實踐策略,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議題。以“《六通諸葛鎖的制作》教學”為例,探究了中學勞技課的創(chuàng)新之道。
關鍵詞:《六通諸葛鎖的制作》;中學勞技;實踐創(chuàng)新
一、《六通諸葛鎖的制作》教案描述
首先,從三維課標的角度來說,《六通諸葛鎖的制作》這一課程在知識與技能方面的教學目標是了解中國獨特的榫卯工藝,知道六通諸葛鎖的制作流程;能看懂三通孔明鎖的技術圖樣,并能根據技術圖樣在木條俯視面上起鋸鋸割;能正確使用鋸條、鑿子、平銼等工具對木條進行鋸割、鑿削加工。在過程與方法方面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對學生進行有效提問,提高學生對技術的理解;通過學生對木料的鋸割、鑿削、打磨的加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的教學目標是激發(fā)學生對木工藝加工的興趣,體驗木工制作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的學習品質;增強學生對木工藝加工的規(guī)范操作意識和安全意識;感受中國榫卯工藝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熱愛中國文化、傳承中國文化的思想感情。
其次,從課時安排的角度來說,《六通諸葛鎖的制作》一共分為四個課時,其中第一課時負責向學生介紹中國傳統的木藝技術——榫卯工藝,同時引導學生對六通諸葛鎖的形成整體認識;第二課時負責講解、示范鋸條、鑿子、平銼等工具的使用,并指導學生進行第一根諸葛鎖的加工制作;第三課時復習鋸條、鑿子、平銼等工具的使用,并指導學生進行第2根、第3根諸葛鎖的加工制作;第四課時指導學生進行第4根、第5根諸葛鎖的加工制作,并組裝成形。
再次,從教學程序設計的角度來說,每一堂課都包括這樣完整的幾個部分,即溫故知新(回顧上一課所學知識,比如請同學們回答各種工具的使用要點等)、精講示范(以六通諸葛鎖開槽的具體操作步驟為例,為學生示范包括鋸割、開鑿、銼削、打磨和校正等技能)、手動實踐、展示評價以及課堂小結等。
二、《六通諸葛鎖的制作》教學思考
根據上文中所羅列的一套完整的《六通諸葛鎖的制作》教案,筆者認為勞技課在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活躍思維、提高其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展開:
1.微課導入,激發(fā)興趣
很多勞技課的教學內容都是以工藝制作為主的,所以教師在課堂導入時,常常會采取引領回憶的方式,讓學生從記憶當中挖掘所要制作的作品的具體物象??梢哉f這個環(huán)節(jié)是保障一堂課能夠順利進行、讓學生萌發(fā)興趣的關鍵所在。筆者認為相對于精美作品的具體展示,更加有效的,或者說更能刺激學生感官的就是多媒體元素的導入。
比如,教師在導入六通諸葛鎖的相關內容時,可以制作一個簡短的能夠反映我國木藝發(fā)展和偉大木藝作品的視頻,由視頻過渡到課堂教學。當學生在琳瑯滿目的藝術精品當中感受中華民族古老智慧,感受先賢古人的奇思妙想時,其本身的興趣也會在無形之中被激發(fā),這對于課堂后續(xù)教學內容的講解將會起到非常好的引導作用。
2.問題情境,實踐探究
所謂的問題情境,是指教師在涉及具體的教學內容時,將教學內容通過提問的方式予以呈現,然后讓小組在展開討論、解決問題的同時,間接達到求解和學習的目的。比如,在進行《六通諸葛鎖的制作》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嘗試著提出這樣幾個問題:
(1)六通諸葛鎖是否有什么來歷?
(2)六通諸葛鎖是依靠什么原理來進行工作的?
(3)六通諸葛鎖制作的關鍵點在哪里?
通過這樣的提問方式,學生會在聆聽的過程中自主抓住信息中的關鍵點,而教師也能在無形之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但是對于初中生而言,尤其是在勞技這種充滿開放意味的課堂上,很多問題的答案并非是絕對的,這就需要教師對那些大膽假設、有別于常規(guī)的答案和想法不能加以排斥與否定,而應給予肯定和支持,同時教師也可以列舉出很多“偉大的發(fā)明始于奇怪的想象”這樣的名人事例,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敢于想象。
3.多元評價,全面提高
當學生在勞技課上完成作品時,自然要進入非常重要的評價環(huán)節(jié),筆者認為要想以學生的發(fā)展為重要指向,那么評價的關鍵點就不能局限于作品本身,而應將整個作品的設計、制作到最后的完成全部納入到評價體系當中。舉例來說,可以從這樣幾個維度來進行評價:
步驟正確,即學生是否可以按照教師的指導,獨立或者合作完成作品的設計和制作。
平整美觀,即對作品最終呈現效果的評價。
互助合作,即需要以合作的方式來完成作品時,學生彼此之間是否能夠做到相互配合、友好協作。
此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自主評價和互助評價,這也是幫助學生增強信心、培養(yǎng)學生客觀審視、正確評價他人能力的方法。
總而言之,勞技課不但是一門技術課,更是一門充滿藝術性思維的課程。學生只有不斷去嘗試、不斷去探索、不斷去反思和歷練,才能真正掌握這門技術,真正發(fā)掘課程潛在的價值和趣味。而身為該門學科的教育工作人員,必須以多元的視角、創(chuàng)新的理念,對傳統授課過程進行革新,真正意義上讓勞技服務于生活、服務于學生成長。
參考文獻:
[1]劉麗艷.試探初中勞技課中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5(99):169.
[2]董濱棱.立足實踐,提高勞技教學的有效性[J].中學教學參考,2013(24):112-113.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