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展永(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qū)陳店衛(wèi)生院,廣東 汕頭 515100)
定點旋轉復位法聯合方家三寶藥膏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30例
方展永
(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qū)陳店衛(wèi)生院,廣東 汕頭 515100)
目的:探究運用定點旋轉復位法聯合方家三寶藥膏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為臨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提供依據。方法:選取2016年9月~2017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6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各30例,兩組患者先行腰椎間盤“定點旋轉復位法”,后對照組給予雙氯芬酸鈉貼片治療;治療組則外用方家三寶藥膏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和復發(fā)率。結果:經過治療后,治療組有效率為96.67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 %(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隨訪期間,對照組有3例復發(fā),治療組1例,治療組復發(fā)率(3.33 %)明顯低于對照組(10.00 %),但兩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相比雙氯芬酸鈉貼片,方家三寶藥膏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更為確切,可有效預防疾病復發(fā),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腰椎間盤突出癥;定點旋轉復位法;方家三寶藥膏;外治法
腰椎間盤突出癥作為一種臨床多見癥,是由于腰椎間纖維環(huán)組織破裂,從而引發(fā)髓核突出、神經根受壓迫、神經功能受損等一系列癥狀出現。由于軟骨板和髓核向外突出,將直接刺激或壓迫神經跟,造成患者劇烈疼痛,嚴重影響其正常工作和生活[1]。中醫(yī)實踐證明[2],針灸及穴位貼敷可有效緩解頸椎、腰椎損傷患者的疼痛,改善其臨床癥狀。我院通過對2016年9月~2017年2月骨科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60例,運用定點旋轉復位法聯合方家三寶藥膏治療,效果甚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9月~2017年2月于我院骨科收治的6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齡24歲~71歲,平均(35.81±2.34)歲;病程5 d~2個月,平均(38.37±2.43)d。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本次研究對象均符合《骨科疾病診斷標準》[3]中關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經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檢查,患者椎間盤膨出,且神經根單側或雙側受壓。排除標準:①患腰部惡性腫瘤者;②伴腰椎骨折或心、腎等嚴重衰竭患者;③對治療中的藥物過敏者。本研究經過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2.1 定點旋轉復位法治療
兩組患者先行腰椎間盤“定點旋轉復位法”糾正移位椎體。患者取端坐位,雙腿屈膝呈90°分開與肩同寬,暴露腰部,醫(yī)生坐于患者后方,以雙拇指觸診法找出偏歪棘突,如棘突為右側偏歪,則用左拇指頂住偏歪棘突,右手穿過患者右側腋下,4指扶持頸部,囑患者雙腳踏地,臀部不要隨意移動,放松深呼吸,上身前屈,緩慢向右側旋轉,達到一定幅度時患者可感到明顯阻力,此時醫(yī)生在左拇指推棘突向左側外上方時,右手向后稍上方旋轉,可聽到“咔嗒”的響聲,即手法復位成功。
2.2 對照組
在手法復位后給予雙氯芬酸鈉貼敷按摩治療。經臨床指征結果,對腎俞、環(huán)跳、太溪、十七椎等基礎穴位行雙氯芬酸鈉(蚌埠豐原涂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20051966,規(guī)格:50 mg)貼敷按摩治療,并據患者臨床表現隨癥增減穴位,對大腿、小腿外側出現疼痛或麻木者,增加陽陵泉及丘墟穴;大腿后腓腸肌疼痛或麻木者,增加委中及承山穴。貼敷時間<12 h,5 d為1療程,2個療程間隔2 d,需治療3個療程。治療期間可適量活動,無須臥床休息。
2.3 治療組
在復位后則實施方家三寶藥膏治療。膏藥由麝香、蜈蚣、血竭、紅花、馬錢子等幾十味中藥經過藥料提取—煉油—下丹—落藥—去火毒—取膏藥—搓圓—攤薄等工序制作而成,其穴位及局部貼敷操作參考對照組,0.2 g/次。兩組均行3個療程治療及為期1個月的隨訪。
3.1 療效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2012年出版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的相關標準進行療效判定。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或完全消失,機體基本恢復正常功能,可進行較輕的體力勞動;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機體部分功能仍受損,無法進行任何體力勞動;無效:未達到上述效果。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3.3 治療結果
3.3.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有效率(96.67 %)明顯高于對照組(80.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療效比較 例
3.3.2 兩組復發(fā)率比較
在為期1個月的隨訪中,治療組有1例出現腰臀發(fā)酸癥狀,經方家三寶藥膏鞏固治療2次后痊愈。對照組有3例復發(fā),復發(fā)率為10.00 %明顯大于治療組的3.33 %(χ2=1.0714,P=0.3006),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趙×,女,42歲。致病原因:跌跤導致腰部扭傷,身體稍微活動及引發(fā)劇烈疼痛,行走困難。經MRI檢查確診腰椎間盤突出癥。采用方家三寶藥膏治療第2天后,疼痛明顯緩解;第5天自行散步30 min而無不適;2個療程結束后,腰臀仍有發(fā)酸癥狀,經方家三寶藥膏鞏固治療2次后痊愈。
作為人體重要的負重部位之一,腰椎間盤在體力勞動過程中容易受到扭轉、擠壓;現代大多腦力勞動者由于久坐不動,缺少鍛煉,容易在活動時導致椎間盤過度牽拉,久而久之將導致腰椎本就薄弱的韌帶組織出現萎縮、彈性減弱等退化性改變[5]。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癥狀為腰部疼痛,可伴有坐骨神經或馬尾神經等臀部疼痛;其一般體征為活動受限、腰椎側凸或畸形、觸痛及骶肌痙攣。其致病因素有急性損傷、慢性退行性損傷、外傷、受涼等[6]。中醫(yī)學將腰椎間盤突出癥歸為“腰痛”范疇,病機為氣血瘀滯,由于患者日常負重閃挫或外感風邪,導致腰椎經絡瘀滯不通,疼痛癥狀進行性加重[7]。
脊柱定點旋轉復位法已在我國臨床上廣泛運用,也是國內最具有代表性的手法治療之一[8]。目前有學者普遍認為,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治療后病情可好轉或治愈,但其中神經根水腫及炎癥消除才是解除腰腿痛的關鍵[9]。方家膏藥由麝香、蜈蚣、血竭、紅花、馬錢子等幾十味中藥經過藥料提取—煉油—下丹—落藥—去火毒—取膏藥—搓圓—攤薄等工序制作而成。麝香可強效止痛,蜈蚣、血竭等兼具止痛活絡的功效,紅花、馬錢子等有化瘀活血散結的功效,幾十味藥共同作用,可有效緩解頸、肩、腰、腿、關節(jié)等軟組織損傷和骨質增生引發(fā)的疼痛等不良癥狀,增加患處血供;同時配合穴位、局部貼敷,直接作用于患者腰陽關、腎俞等穴位,可加強祛瘀消腫、舒經活絡、散寒祛痛的療效,促進疼痛病癥的快速康復[10]。對腎俞、太溪、十七椎等穴位的貼敷可調節(jié)相應經絡,局部產生酸、脹、清涼等感覺,達到止痛的療效,并有效疏通骨折病變位置的經絡之氣,迅速治標。本研究中,治療組采用方家三寶藥膏進行治療,經3個療程的治療后,治療組顯效26例,有效3例;對照組顯效17例,有效7例。兩組比較,治療組有效率(96.67 %)明顯高于對照組(80.00 %)。表明方家三寶藥膏相比雙氯芬酸鈉貼片,療效更確切。對于關節(jié)炎癥及疼痛,西醫(yī)常用乙酰氨基酚等非甾體抗炎藥治療,雙氯芬酸鈉貼片屬新型非甾體抗炎藥,可通過皮膚作用于患關節(jié),其作用機制為通過抑制環(huán)氧化酶與前列腺素合成,改善關節(jié)水腫及炎癥反應,降低患者疼痛。由于大劑量口服雙氯芬酸鈉會引發(fā)出血等不良反應,小劑量的治療效果又不佳。故在臨床治療中,往往結合硫酸氨基葡萄糖與雙氯芬酸鈉貼片配合治療,在提升藥效的同時,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雙氯芬酸鈉貼片的藥效維持只有24 h,需每日更換,由于貼片會導致藥物劑量受限,再未有其他療法相配合的情況下,雙氯芬酸鈉貼片的治療效果較為緩慢。本研究中,對照組出現3例復發(fā),治療組僅1例出現腰臀發(fā)酸癥狀,并經方家三寶藥膏鞏固治療2次后痊愈,兩組復發(fā)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方家三寶藥膏或可降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復發(fā)率,并在持續(xù)的治療中,可進一步鞏固療效。
[1] Maquer G,Laurent M,Brandejsky V,et al.Finite Element-Based Non-linear Normalization of Human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Stiffness to Account for Its Morphology[J].Journal of Bio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4,136(6):061003-1-061003-11.
[2] 姚 坤.中醫(yī)針灸推拿加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23(19):2120-2121.
[3] 李 峰,馮建書,聶喜增,等.骨科疾病診斷標準[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466.
[4]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2:11.
[5] Seol D,Choe H,Ramakrishnan P S,et al.Organ culture stability of the intervertebral disc:Rat versus rabbit[J].Journal of Orthopaedic Research,2013,31(6):838-846.
[6] 俞 紅,沈 燦,劉艷麗,等.中醫(yī)護理路徑加中藥導入熨療在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3):1177-1178.
[7] 傅秀珍,陳夢麗,陳少華,等.腰椎間盤突出癥1294例中醫(yī)癥候特征及護理探討[J].廣東醫(yī)學,2013,34(13):2112-2114.
[8] 陳玫莉,龐開慧,雷丹丹,等.脊柱定點旋轉復位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護理[J].現代臨床護理,2008,7(9):51-53.
[9] 車 濤,劉國光,張 磊,等.紅活靈仙膏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4(11):26-27.
[10] 朱德軍,彭興甫,袁婉麗,等.中醫(yī)針灸推拿配合牽引治療對老年人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3,13(23):4506-4509.
修回日期:2017-05-10
本文編輯:李 昕
R681.5+3
D
1006-978X(2017)03-0024-02
方展永(1978-),男,2011年畢業(yè)于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大學學歷,主治醫(yī)師?,F在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qū)陳店衛(wèi)生院骨傷科工作。研究方向:中醫(yī)骨科、骨傷科研究。
2017-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