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筱燕?オ?
教學機智是教師所特有的一種高度自動化的課堂應變能力,是將“事故課”變成“優(yōu)質課”的法寶,也是課堂開放性、生成性的重要條件。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不論教育者怎樣地研究理論,如果他沒有教育機智,他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教育實踐者?!蹦敲词裁词墙虒W機智呢?
教學機智,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心理學原理和教學規(guī)律,為適應教學的需要,靈活自如地駕馭課堂教學進程的一種隨機應變的能力。也是教師在處理事前難以預料而又必須特殊對待的問題時,以及對待處于一時激情狀態(tài)的學生時,教師所表現(xiàn)出的能力。因此,教育機智是建立在教育科學理論基礎上的教育經驗的升華,它實質上是一種處理教與學矛盾的教學技巧,是課堂教學組織管理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說,教學機智往往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對特殊的教學情境最富靈感的“點睛之筆”。它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敏銳地察覺學生身上的細微變化,快速調整教學方案,采取靈活而有效的措施,圓滿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體會,對教學機智的培養(yǎng)與運用作一些粗淺的探討。
一、 教學機智須以扎實的專業(yè)技能為基礎
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都是以對專業(yè)知識的掌握作為前提條件的。只有加強學習,不斷擴充知識面,扎實掌握專業(yè)技能,才能對學生進行解惑,隨機應變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發(fā)生的各種情況。例如對外漢語教學對象大多是成年人,他們演繹推理能力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在課堂學習中他們不是被動地接受教學內容,而是會依據(jù)他們的生活經驗、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對所學內容提出各種各樣的質疑。面對這些千奇百怪的問題,教師特別需要扎實的專業(yè)素養(yǎng),洞穿問題背后涉及的知識點,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歸納和掌握漢語的內在規(guī)律,實現(xiàn)有效學習。很多在中國人看來不成問題的問題,在外國人看來卻是不小的困難。一個對外漢語教師如果對漢語本體缺乏研究,在教學中只會以“習慣說法”去搪塞學生的疑慮,那么學生就會對那些難以回答他們提出的“為什么”的教師深表不滿,最終導致教師權威性的喪失。
例如在對一外國留學生講授“是的”句式時,教師在事先知道他在寒假沒有回家。所以就問他:“你放假為什么沒有回家?”他回答:“我父母來了?!苯處熇^續(xù)問:“你父母是坐飛機來的么?”他回答:“是坐飛機來的?!苯處熡謫枺骸八麄兪且w機回去嗎?”他回答:“是要坐飛機回去的?!苯處熢賳枺骸澳闶呛芟胨麄兊?,是么?”他回答:“我是很想他們的?!?/p>
因此,對外漢語教師對漢語中存在的大量的相同語義的多種語言結構及其他復雜的語言現(xiàn)象,必須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這樣才能真正地解留學生之“惑”。
二、 教學機智要求教師有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
除了漢語知識,留學生們更希望通過教師來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對外漢語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文化素養(yǎng)應該包括以下三個領域:教師的任務是傳播文化,因此教師必須具備建立在淵博文化知識基礎上的基本文化素養(yǎng);教師應該是所教學科的學者,因此教師必須精通所教學科的知識,并具備能駕馭本學科教學的學科文化素養(yǎng);教師從事的是一種培養(yǎng)人的專業(yè)工作,因此教師必須通曉必須的教育科學知識,并樹立體現(xiàn)在自身教育態(tài)度和理念中的教育文化素養(yǎng)。
例如:有一次在課堂上,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二百五”是傻子的意思,“二百五”不就是一個數(shù)字嗎?于是筆者向他們講解了“二百五”這個說法的典故。接下來筆者又講了“一個半斤,一個八兩”“七上八下”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歷史典故。他們恍然大悟,并說:漢語真是太有意思了。因此,教學機智要以豐富的文化底蘊做后盾,尤其當今社會,知識信息的總量成倍增加,教師只有不斷地吸取新信息,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才能在三尺講臺前得心應手,在課堂上游刃有余。
三、 要善于利用意外情況,借題發(fā)揮做“文章”
課堂教學中經常有一些稍縱即逝的教學時機,如果能把握住機會,常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留學生很容易被課堂上出現(xiàn)的偶發(fā)事件分散注意力,如學生遲到、上課睡覺、打雷、下大雨等,面對這些情況,他們常毫不掩飾地表露驚奇和感嘆。教師都可以把這些現(xiàn)象化為練習聽力、會話或學習語言點的生動材料,因勢利導,隨機應變,巧妙地融進自己的教學中。
例如:有一次在中級班上閱讀課,講到“糊涂”一詞,學生感到不易掌握。碰巧有一個學生因為睡懶覺,在上課二十分鐘后才來到教室,并且來了以后不僅沒有自覺回到座位上聽課,而是吊兒郎當大聲地喊:“老師,晚上好!”班里的學生聽到這一句都笑開了。筆者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微笑著說:“×××同學是在說夢話,以后要早點過來上課,不要睡懶覺了,不然,腦子會越睡越糊涂的?!边@樣的應變不僅巧妙地化解了氣氛的尷尬,較好地把握了“尊重”和“嚴格”的尺度,還把意外事件與課堂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事半功倍地解決了教學難點。這樣靈感性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是課前備課在課堂上的隨時延伸,是教師知識積累、各方面修養(yǎng)及激情瞬間的高度凝合。
四、 教師的反思能力決定著教學機智的深度
教師對教學實踐的反思能力是教學機智得以豐富和提高的重要途徑?!俺錆M智慧的反思能發(fā)現(xiàn)事物,而未經反思的行動是缺乏智慧的,沒有機智的。”教師對過去教學經歷進行反思的體驗,能豐富教師的教學經歷并使其更具有智慧。教學中教師面對復雜的教育情境時迸發(fā)了教學機智,對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師來說,這一切并沒有結束。教師對這些具有經驗意義的問題,進行理解與反思,以此為基礎,教師就能理解或接近理解在那個經歷中所隱含的意義體驗,從而在未來的教育情境中能更加機智的、富有思想的采取行動。
例如:漢字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外國學生初學漢字,既要注意字形本身的結構關系,又要建立字形與字音、字義之間的聯(lián)系。所以很多學生抱怨?jié)h字難學難記,不愿意學寫漢字。所以在漢字教學中,我們既就要時時反思,改變傳統(tǒng)做法,可以利用圖畫創(chuàng)造情景,充分利用漢字所具有的象形性,用圖畫形式解釋漢字,即可以使學生容易理解、記住,又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在學生掌握了漢字的基本筆畫寫法后,教他們一些筆畫簡單、較易書寫、又是常用的獨體字。如:一、二、三、八、白、百、人、天、日、天、門等。通過字形分析幫助學生識別和記憶,如在教“日”字時,給學生講解“日”的本義是太陽,我們可以在黑板上畫出日字的甲骨文——像一個太陽,把意義與漢字形體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學生記憶漢字。
總而言之,關于教學機智,我們在實踐中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而我們的探索想要再上一個臺階還需要理論的升華和指導,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東西方文化的融會與整合。對于教學機智的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是構建具有民族文化風格的課程與教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的路很長,我們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教學機智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思考,逐步錘煉出來的。只要教師真心熱愛教育,熱愛自己的學生,注重實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就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機智。
責任編輯朱守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