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惠華
摘要:本文以《清平樂·村居》一課為例介紹了如何在語文詩詞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使詩詞課堂高效率地發(fā)展,以期能夠為一線的語文教師提供一些技術應用于語文課堂的教學經(jīng)驗,進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主旨;營造;音樂;醉意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7)12-0056-0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越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詩詞年代久遠,語言精練,意境深遠,蘊意豐富,而小學生知識面狹窄,生活閱歷淺,表象儲備貧乏,學起來十分吃力。教師如果能夠運用信息技術,將抽象、深奧、枯燥的文字轉變?yōu)闃非嬅?,則一定能夠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其走進詞境,走進詞情,進而使詩詞課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音樂入境,渲染醉意
音樂是情感的化身,語言是智商的表現(xiàn)。運用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是催發(fā)學生理解詞句、感悟主旨的有效途徑。
例如,在講授《清平樂·村居》一課時,我進行了如下的教學實踐。
上課伊始,我播放由陳雅森、楊梓演唱的歌曲《幸福的兩個人》讓學生聆聽、細嚼。有的說:“歌曲中的兩個人是相親相愛的,執(zhí)子之手,白頭到老,就像我的爺爺奶奶,公公婆婆!”有的說:“童心未泯,相敬如賓,幸福家庭的典范?!边€有的說:“他們是形影相隨的伉儷,信守承諾的夫婦,琴瑟和諧的夫妻?!边@樣運用多媒體播放歌曲,不僅能夠引領學生定格感受歌曲中兩個人心心相印的溫馨幸福場面,還引導學生尋找了認知詞的生發(fā)點,并為下文感受“醉里吳音相媚好”埋下了伏筆,烘托了未成曲調先有醉意的課堂氛圍。
課中,我播放了一段由關棟天演唱的《破陣子》中有關戰(zhàn)場的音樂,引導學生想象、說話,并在恰當?shù)臅r間拋出了問題:“從音樂中,你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的說:“殘陽如血,刀光劍影的戰(zhàn)場上角鼓爭鳴,相互廝殺?!庇械恼f:“戰(zhàn)場上硝煙彌漫,號角聲、馬蹄聲、喊殺聲響遍四野,到處是鮮血和尸體,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叫人聽得揪心?!苯又乙騽堇麑?,出示辛棄疾寫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引導學生理解此詞通過描寫作者早年參加抗金戰(zhàn)爭,軍隊人馬陣容浩大,自己在沙場上沖鋒陷陣、旗開得勝的場面,抒發(fā)了自己壯志難酬、英雄遲暮的悲憤心情。此時,我抓住契機,追問:“詞人辛棄疾為什么會陶醉于田園的安穩(wěn)、寧靜呢?”學生自然而然地答出“憤世嫉俗”“壯志難酬,回天無力”“熱衷田園的平靜”“祈求國泰民安”。最后,我引領學生聆聽歌曲《破陣子》,幫助學生理解《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的蘊意,并解釋詞人獨醉田園的原因,進而形成了曲調已成醉意濃的課堂氛圍。
教學即將結束時,我播放了鄧麗君演唱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引導學生吟誦詞,學生伴隨著舒緩悠揚的音樂,似醉似癡地感受詞人心中的那份期盼,那份渴求,那份醉意。
總之,在緊扣主旨的前提下,教師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能夠營造濃濃的醉意課堂,這樣既拉近了學生與詞的距離,又提高了詩詞教學的課堂實效。
● 配畫誘導,心醉意象
“畫”是一種含蓄而深刻的語言,誘導是催發(fā)學生醉意詩文的有效途徑。為了加深學生對《清平樂·村居》這首詞所描繪意象的認識,我采用形象化手段把詞設計成了五個動畫場景。
第一個動畫場景——恬靜的田園風光:金色的陽光潑灑在破舊的茅屋上,茂盛的瓜藤鋪滿了低矮的屋頂,屋前有一條迂回的小溪,溪水涓涓地流淌著,溪里站滿嬌滴滴的荷花,綠油油的荷葉中間是脹鼓鼓的蓮蓬,溪邊長滿綠茵茵的青草。微風拂過,荷葉、青草隨風搖曳,溪面波光粼粼。這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以輕飄搖晃的形式出現(xiàn)在屏幕上,使學生直觀沉醉在鄉(xiāng)村的寧靜、舒坦、愜意里。
第二個動畫場景——翁媼恩愛圖:窗前有一對老夫妻,老翁鶴發(fā)童顏,手里拿著一只白色的酒杯不時飲酒,老婦白發(fā)蒼蒼,滿臉笑容地倚靠著老翁。突然,老翁放下酒杯,微笑著指著老婦的眉毛,似乎說了什么,老婦用手肘蹭了蹭老翁,捂嘴含笑。老婦滿臉幸福地指了指窗外,柔聲細語,老翁搖頭晃腦地附和。這時,“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以高低起伏的字符,不斷擴大、縮小的形式出現(xiàn)在屏幕上讓學生入醉于翁媼交談的溫馨場面。
第三個動畫場景——大兒耕種圖:和煦的陽光傾灑在翠色欲滴、一望無垠的禾田,一位青年光著胳膊,不停地揮舞鋤頭在田里除草。累了,他從小溪里舀了一瓢清水,坐在芭蕉樹下大口地喝起來,豆大的汗珠不時從額頭、身上冒出來。這時,唐朝李紳所寫的古詩《憫農(nóng)》出現(xiàn)在屏幕的左上角,“大兒鋤豆溪東”以蹦跳的形式出現(xiàn)在屏幕上,讓學生有感于大兒子耕種的艱辛和勤懇。
第四個動畫場景——中兒勞作圖:明媚的陽光照耀著錯落有致的農(nóng)家小院,一只老母雞帶著一群小雞在院子里覓食。一位青年穿著背心,光著腳坐在枝繁葉茂的大樹下,麻利地編織農(nóng)具。他右手拿著小刀快速地將竹條削成一條條均勻的竹篾,兩手麻利飛快地擺動著,左右交叉,上下起落。不一會兒,一個精致的竹匾完成了。他又拿起細嫩的竹篾,扭來扭去,相互交織,上下穿插,來來往往。一會兒工夫,一個精美的雞籠完成了。這時,“中兒正織雞籠”以逐字互相交錯的形式出現(xiàn)在屏幕上,讓學生了解到中兒的心靈手巧、持家有道。
第五個動畫場景——小兒俏皮圖:陽光普照溪邊,頭扎兩個羊角辮、額留一撮劉海的小孩正趴在溪邊玩蓮蓬。小孩一會兒,俯臥在地,搖動小腳丫,撕破蓮蓬,用心地吃著蓮子;一會兒,仰臥在地,翹起小腳丫,拋接蓮蓬,自得自樂;一會兒,側臥在地,單腳弓著,扔掉蓮子,逗樂小魚;一會兒,頭戴荷葉,手握蓮蓬,嘴里哼著歌兒,搖頭晃腦,手舞足蹈。這時,“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以字形蹦跳、擺動的形式出現(xiàn)在屏幕上,讓學生醉悅于小孩的天真活潑、無拘無束。
上述一系列適時創(chuàng)設的與詞相吻合的情境,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眼球,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夠使學生輕松地理解深奧的詞意,實現(xiàn)詩詞教學的高效課堂。
● 借助媒體,推敲醉意
《新課標》指出,“閱讀詩歌,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因此,我借助栩栩如生的畫面,循循善誘地引領學生推敲深遠的詞意,體驗詞人充沛的感情。
例如,在講解《清平樂·村居》一課時,“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一句中的“醉”字是此詞的靈魂所在,展示了辛棄疾精湛的語言藝術。我先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圖中的翁媼在干什么,并提問:“他們在聊什么?”有的說:“老公公喝了一口酒,醉醺醺地說,多甘甜美味的酒啊!老伴,你也來嘗一口吧?老婆婆輕輕拍了一下老公公,樂呵呵地?!庇械恼f:“滿頭白發(fā)的老婆婆眉開眼笑地倚靠著紅光滿面的老公公,不停地低聲細語:‘老伴,你看今天外面風和日麗,要不我們到溪邊散散步?……”我抓住契機問道:“辛棄疾單單陶醉在翁媼的甜言蜜語中?”頓時,空氣凝固了,幾十雙驚奇的眼神盯著我。接著,我順勢引導學生再次觀察插圖。圖上還有誰?他們在干什么?這對翁媼還會聊些什么?在鮮活形象圖畫的驅動下,單一的思維消失了,多角度的思維萌發(fā)了。學生們紛紛舉手,有的說:“老翁舉起酒杯,借著三分酒醉,笑著說,老伴,我們大兒子多能干!”有的說:“老婦笑盈盈地說, 我們家的二兒子為人老實,手藝高超,這可都是你傳授的?!?/p>
就這樣我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展示了一幅幅心醉田園的畫卷,悄無聲息地觸發(fā)了學生豐富多彩的想象,讓學生提升了語文素養(yǎng),汲取了經(jīng)典文化的精髓。
● 人機交互,延伸文本
《新課標》指出,“培養(yǎng)學生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這不僅是信息社會的要求,還能更好地體現(xiàn)學科間的相互整合?!币虼耍處熞杏媱澋刂笇W生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研究,圍繞詞的主題搜集、整理、匯總,并制作PPT幻燈片或Flash動畫匯報學習成果,以此來體現(xiàn)閱讀教學的多元化,張揚學生個性發(fā)展,延伸文本的內涵。例如,在講授《清平樂·村居》一詞時,我進行了如下的教學設計。
首先,指導學生利用課外書籍和互聯(lián)網(wǎng)查找與文本相吻合的五部分材料:一是搜集辛棄疾的生平、主要文學作品(拓寬學生閱讀經(jīng)典文學作品的視野);二是搜集宋朝有哪些出名的詞(加強學生對詞以及詞牌的認識);三是搜集有關描寫兒童生活的詩,如清朝高鼎的《村居》等(加強學生感受無憂無慮的兒童生活);四是搜集有關勞動的詩,如唐朝李紳的《憫農(nóng)》等(加強學生理解勞動的艱辛與快樂);五是搜集謳歌家庭和睦和勞動光榮的歌曲(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意識)。
接著,我把全班學生分成五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主題,每個小組選一個組長負責指揮、督促。組長根據(jù)組員的興趣和特長分配任務:計算機高手負責上網(wǎng)搜索材料,愛看書的學生負責查閱歷史書籍和現(xiàn)代文學作品,寫作高手負責分類、整理材料,然后大家一起討論材料。在匯報討論時,學生正面閱讀文本,實現(xiàn)與文本的情感交融。
另外,我還指導學生采用PPT幻燈片和Flash動畫展示小組合作成果。每個小組的幻燈片(動畫)都要具備五個內容:一是主題封面;二是主題重點;三是主題難點;四是攻破難點的方法;五是活動收獲。這樣既拓寬了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讀厚文本,又實現(xiàn)了學生縱向多緯度的立體性閱讀,使其如醉如癡地感悟經(jīng)典文化的內涵。
總之,在詩詞教學中,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不僅能夠渲染情境,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化抽象為直觀,調動學生多種感官,體會精辟的詩詞言語,感受經(jīng)典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能夠擴大古詩課堂的容量,使常規(guī)的詩詞課堂增添鮮活的元素,實現(xiàn)高效課堂,顯示現(xiàn)代科技應用于教學領域的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章劍衛(wèi),姚灶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01(8).
[2]史宏.信息技術在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之淺見[J].空中英語教室:新教師教學,2011(5).
[3]劉朝舉.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EB/OL].http://3y.uu456.com/bp_7bt83540s6667gi1z1rz_1.html.
[4]張馨.現(xiàn)代技術教育的思考[N].人民教育報,2003-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