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民國的教育為何能夠人才輩出

      2017-06-30 04:46:56
      赤子 2017年3期
      關鍵詞:民國學校教育

      一說到民國,我們總想到那些閃光的名字,魯迅、陳獨秀、梁啟超、蔡元培,陳寅恪、胡適、梁漱溟、蔣夢麟、錢穆、林語堂、張伯苓、梅貽琦……科學家楊振寧、李政道當年也享受過民國的教育助學金;49年以后國家搞“兩彈一星”的老科學家朱光亞、鄧稼先等也都是民國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

      為何民國大師輩出?這問題回應的是錢學森之問。其實,社會現(xiàn)象和歷史結(jié)局后面往往是多因一果,但必有一個主要原因。我們不妨先思考另一個問題:美國為何能夠成為世界上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我的回答是:因為美國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國家。回到前一個問題上來說:我們幾十年為何出不了大師?我覺得主要還是自由的缺失。生命是有自由意志的,沒有了自由,就沒有了個性化人格,也不可能有創(chuàng)造,哪里會有大師?自然原理是:花盆里栽不出大樹,籠子里養(yǎng)不出老鷹。

      民國教育搞得好,主要是大環(huán)境自由寬松。

      當時軍閥雖混戰(zhàn),但不妨礙思想文化自由,社會似乎很亂:演戲的愛談政治,政客常登戲臺,軍人喜弄文墨,文人常談兵法。信仰也五光十色:蔣介石、馮玉祥信奉基督,唐生智、段祺瑞信佛,劉湘信道,陳炯明信仰社會主義……在禁錮人大腦的八股教育壽終正寢之后,延續(xù)了幾千年的皇權制度也土崩瓦解,尤其是“五四”以后知識界帶來了西方新的思想觀念,加上精英知識分子對大眾的啟蒙以及對幾千年專制制度和專制文化的批判,使中國出現(xiàn)了一個自由獨立的局面。

      “五四”的啟蒙,帶來科學教育的暢行,民主共和也深入人心。難能可貴的是,當時的學校沒有忽視和放棄人文傳統(tǒng)教育,加之民國又特別重視公民教育,這就使科學教育、人文教育和公民教育三者交融,形成非常好的教育組合。胡適與陶行知把美國教育家杜威的民主教育、生活教育和社會教育思想引入中國,又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融合,對改變中國傳統(tǒng)觀念影響很大。比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不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要做一品大百姓”就是針對我們傳統(tǒng)教育升官發(fā)財、成龍成鳳的“人上人”價值觀而言的,主張培養(yǎng)常人、凡人,同時針對當時學校普遍流行的對孩子管得過死過于成人化的流弊,陶行知提出“解放小孩子”的六點主張。胡適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和“少談些主義,多研究些問題”也對社會影響很大。晏陽初先生的平民教育與社會改造事業(yè)也取得了很大成果。

      當時也有教育部,但教育部對教育的控制很弱,教育實際上還在教育家手里。許多大學真正是教授治校,自主辦學,學術自由。校長只管服務,搞不好就被轟走,校長也很有骨氣,敢于頂撞領導,甚至冒犯黨國元帥,安徽大學校長劉文典頂撞蔣介石就是一例。許多教師特立獨行,一當教授更是牛氣沖天,也可對校長的指手畫腳不聞不問,課堂上愛咋講就咋講,不用擔心學生告狀被解職,牛人不會被埋沒,也沒人因為你牛而壓制你。黨國對教育也不是不管,但干涉管制沒有后來那么細致精密。當時的校長權力較大:可以自己設計校舍,可以自主開發(fā)課程,可以自主選擇課本,可以自由聘請教師,可以不看上級臉色決定學校各項事務……蔣夢麟在北京大學校長任上時,國民黨的高教司司長吳俊升的上任竟然要經(jīng)過他同意,足見教育家地位之高。

      黨文化對學校的滲透常常受到學校的抵制,教師和學生的文化人格真正受到了尊重,學校只是老老實實地按照教育規(guī)律去做,也從不喊什么“以人為本”的口號。沒聽說過黨國大員到來要在校門口張掛“歡迎蒞臨指導”之類標語的事情,也沒聽說過派美女陪領導吃飯迎接檢查之類惡俗不堪的事情,更沒聽說過校長開房、教授評職稱受賄之類的荒唐事。記得詩人流沙河在一篇文章里回憶,說他們四川金堂中學當時要請來一位黨國大員講話,結(jié)果受到學生的強烈抵制,學生們打出標語抗議,最后那位黨國大員只好灰溜溜地離開。流沙河說他的老師水平都很高,國文老師甚至可以直接用英語講課,后來去了大學教書。筆者所在中學就是當時的國立中學,著名抗戰(zhàn)歌曲《松花江上》就出自我們學校當時的國文教員張寒暉先生之手。

      民國時的教育家學養(yǎng)深厚,通才很多,教師也大都能教中小學各種課程,由于沒有什么行政干預,更沒有考試排名壓力和升學壓力,教師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教學,盡享教育之樂。大中小學之間教師的流動也很自由,沒有什么行政審批和文化身份歧視,許多有名的教師都在中學混過,比如朱自清、朱光潛、豐子愷、夏丏尊等,大學也不會強求必須要有一個碩士博士的學位證明,只要能力到位,就可以上課,真是不拘一格。比如,魯迅連日本仙臺醫(yī)學??茖W校的文憑都沒混上,但能夠在幾所大學任教;作家沈從文只是一位僅僅讀過小學的湘西青年,后來在北大旁聽,進步很快,胡適就敢請他給北大學生上文學課。由于蔡元培倡導“兼容并包”和“學術自由”,各種思想觀念都可以進入課堂,連辜鴻銘這樣留辮子的?;庶h人也被邀請來講學。辜鴻鳴和胡適都講中國哲學史,觀點相左,課堂上相互批判,互不相讓。學生們早上聽胡適的課,下午聽辜鴻銘的課,課下自由討論,很是受益。當時的學者很受尊重,文化人地位很高,不會出現(xiàn)40個教授去爭一個處長之類的奇葩新聞。

      民國朝野都很重視教育。即便在日本的鐵蹄之下,民國政府和民間社會也沒有放棄對教育的熱情。據(jù)資料記載:截至1948年7月,民國建立各類高等學校統(tǒng)計共210所,在校生155036人,研究生424人,大學生130715人,??粕?3897人。其中,國立大學31所,私立大學25所,國立獨立學院23所,省立獨立學院24所,私立獨立學院32所,國立??茖W校20所,省立??茖W校32所,私立??茖W校23所。翻看蔣公當時的許多講話,很是中肯,比如1936年講到:“做一個人,如果缺乏哲學的修養(yǎng),沒有做人的基礎,不知道人生的真正意義和目的所在,雖然一生溫飽,茍活百歲,也是枉生一世,沒有什么價值?!?937年講到:“自動是發(fā)于內(nèi)心的自覺,而內(nèi)心的自覺是由于精誠的感動。”甚至具體指示部隊長官學習方法:“增進學問經(jīng)歷最要緊的辦法就是記日記。”

      就是在戰(zhàn)爭年代,國立中學也沒有進行軍事特別教育,而是堅持普適大眾教育,為國家發(fā)展進步培養(yǎng)人才。大學里對貧困學生設有國家獎學金,中小學一直沒有停止公民教育,連四年級小學生都在學習什么是民主什么是憲政什么是共和一類的常識,學生們不知道政治課,只知道公民課。中學里也很自由開發(fā)多元,比如南開中學當時在墻上并排張掛著《中央日報》和《新華日報》,國民黨與共產(chǎn)黨的名流經(jīng)常被邀請來做報告,周恩來、馮玉祥、馬寅初孔祥熙、王蕓生都到過該校。時事辯論賽更是家常便飯,學生們結(jié)社、演出、辦墻報……這一切都是自發(fā)的,是青春活力的展示和興趣才華的表露。黨國要員的子女與貧民百姓的子女在學校里也是平等相處,沒有受到什么特殊照顧。endprint

      當時,以“新生活運動”為代表的社會教育也在積極進行,目的在于養(yǎng)成國民的文明習慣,縮小和西方的差距。當然,國民黨也搞什么黨化教育,但被知識界和教育界抵制得很厲害,所以49年后出現(xiàn)儲安平、馬寅初、梁漱溟一類有骨氣的知識分子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當時的教師經(jīng)濟待遇很高,這與民國政府對知識分子的重視有關。各地雖不一樣,但表現(xiàn)出對知識的尊重。比如以上海為例,抗戰(zhàn)之前,大學教授月薪為400至500大洋,少的也有200至300元。當時一個公立中學教師的月薪有100銀元左右,私立中學的教師待遇稍低,大約在50至80銀元左右。1927年大學教授的月薪甚至可以達到400到600大洋。當時,普通警察一個月才2塊大洋,普通工人15大洋,縣長一個月20塊大洋,而國小教師一個月可以拿到40塊銀洋。北大教授一年的薪酬就能在北京買一套房子。據(jù)陳明遠先生研究,魯迅的月薪相當于2009年人民幣2萬—4萬元,年薪可以達到34萬元。當時許多教授學者家里都顧有女傭,甚至不止一個。這樣,國家利用經(jīng)濟杠桿就把社會中最優(yōu)秀的人才吸引到教育上來。學校有了人才保證,不愁辦不好,因為好教育是好教師帶來的。

      當時的民辦學校也很牛,不用擔心社會身份歧視,更不用擔心因為和國立學校爭資源而受到排擠打壓。比如張伯苓主持的南開大學和陳嘉庚投資興建的廈門大學當時就是民辦學校,到現(xiàn)在依然是名校,其實它們當時就很牛。那些軍閥武人也很重視教育,比如張作霖在東北辦大學,閻錫山在山西搞義務教育,軍閥劉文輝在四川發(fā)話:“如果縣政府大樓比學校好,則把縣長就地處決!”這些粗人大力發(fā)展地方教育,尊重知識分子,不干涉校內(nèi)事物,放權給校長,讓校長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搞。當時的大學也是按照世界一流大學的標準去辦的,成長發(fā)展很快。南京國立中央大學曾是世界大學排位50名以內(nèi)的名校,比現(xiàn)在的北大、清華牛多了,可惜的是49年后學習蘇聯(lián)模式,被肢解成20多塊,成了??圃盒:凸こ碳夹g人員的培訓基地。

      民國出版業(yè)的自由競爭帶來高質(zhì)量的教材。當時的新聞出版自由,民辦報紙很多,文化產(chǎn)業(yè)沒有后來被管得那么細。中小學教材有11家出版社在搞,自由競爭,優(yōu)勝劣汰,沒有壟斷市場的出版社。各個學校面對國編和民間編訂的多套教材,有自由選擇權。自由競爭的結(jié)果就是出現(xiàn)了一些優(yōu)秀的出版社和一批優(yōu)秀教材。我們在幾十年后再現(xiàn)的“開明國學讀本”等民國教材為什么受到熱捧?關鍵就是質(zhì)量高,文化思想的含量豐富,因為當時的許多一流學者都加入到教材編寫行列中,比如葉圣陶、豐子愷、夏丏尊等,“大家”編“小書”,從源頭上保證了教材質(zhì)量。

      當時也沒有什么規(guī)模很大的學校,從民國一些老照片看,許多中小學全校也就幾十號人,三五百人的學校就算大校了。沒聽說過有什么上萬人的巨型學校和產(chǎn)業(yè)化的教育集團。因為人數(shù)不多,學校和老師就可以根據(jù)學生特點進行教育,能保證個性發(fā)展與人格養(yǎng)成。

      當然,民國教育也受到傳統(tǒng)科舉教育的遺毒影響,過重知識傳授,忽視人生教育,好在不斷受到教育家的批判和糾正。比如張寒輝的“做人不易,唯是是宗”和陶行知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體現(xiàn)出教育家對人格教育的重視。朱光潛先生也嚴厲批判當時的應試教育:“教育的根本錯誤,在于把教育狹隘到知識的販賣。學校的全部工作,幾限于上課應付考試”,“做人的道理全不講求”。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針對教育界“教死書讀死書”的舊教育,提出“教活書活教書教書活”的新書本教育理念,主張向自然學習,向社會學習。

      民國也有全國高考統(tǒng)考,只是因為抗戰(zhàn),堅持了三年到1941年就停止了。當時的考試采取靈活的招生辦法,有“保送免試”,也有高中會考。會考成績優(yōu)秀的,可直接保送上大學。一般說來,會考學生中15%的人有保送的機會。各個大學還可招“先修班”,先修班學生中50%可以免試上本校的大學,這樣,高校就有很大的自主權。當時的考試科目雖然不少,但題目不復雜。如1940年全國統(tǒng)考是8門,其中有四門必考:公民、國文、英文、生物。另外四門,要看報考志愿,學生的選擇權比較大。國家也沒有什么政府認證的“985”“211”之類的重點院校,這就有效地降低了競爭,不會出現(xiàn)那么多被考試逼死的學生。

      當然,民國一定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美好,但能出那么多大師,一定有值得我們回望總結(jié)的價值。有人可能會說,民國教育是以質(zhì)取勝,我們現(xiàn)在以量取勝,我們的行政化控制、流水線生產(chǎn)、機器化飼養(yǎng)、簡單化評價,雖沒出大師卻培養(yǎng)出眾多知識民工。不過,三百個臭皮匠,也頂不了一個諸葛亮,只有人才的高度才代表文化的高度。

      我們回望民國,但民國已走入歷史,我們再遺憾,也回不去了,因為歷史已經(jīng)過去,物非人也非了。endprint

      猜你喜歡
      民國學校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他們?yōu)楹味紣勖駠?
      電影(2018年10期)2018-10-26 01:55:26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民國人愛刷朋友圈
      百家講壇(2016年6期)2016-09-28 08:10:15
      學校推介
      留學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奇妙學校
      民國書家與民國書風
      傳記文學(2014年8期)2014-03-11 20:16:56
      午社“四聲之爭”與民國詞體觀的再認識
      酉阳| 巨野县| 舒兰市| 收藏| 昭觉县| 杂多县| 宜兴市| 莆田市| 玉溪市| 若尔盖县| 汝州市| 阿克苏市| 寿光市| 永新县| 华容县| 二连浩特市| 织金县| 防城港市| 红桥区| 衡阳县| 江口县| 崇左市| 临邑县| 永安市| 兴山县| 申扎县| 临颍县| 瓦房店市| 商河县| 高阳县| 祁东县| 中超| 阿荣旗| 诸城市| 周口市| 桂阳县| 沾益县| 包头市| 凉山| 红河县| 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