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荃
【摘 要】 柔性化管理作為高校學生工作管理發(fā)展的新趨勢,本文在柔性管理的職能基礎上,分析針對高校學生工作柔性管理的必要性,探討我國高校的柔性化管理措施。
【關鍵詞】 高校學生工作;柔性管理
【中圖分類號】 G64.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7)13-00-01
柔性化的管理方式是指通過非強制性的方式,在研究人們心理和行為規(guī)律的基礎上,在人們心中產生一種潛在的說服力,進而幫助使組織的意志變?yōu)樽杂X的行動[1]。它的本質是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可以利用個體積極性的激發(fā),來形成長久的效果。作為一種來自于企業(yè)的管理模式,柔性化管理以權變思想作為指導,使企業(yè)生產各環(huán)節(jié)動態(tài)地適應內部因素和外界環(huán)境的改變,從而保持一種動態(tài)的平衡關系,使得企業(yè)的各項工作順利進行。在高校學生工作中推廣這種柔性化的管理模式的運用,不僅僅是理論發(fā)展的需要,也已經成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模式發(fā)展的新趨勢。
1 柔性化管理的作用
(1)柔性化管理具有教育引導的功能。它的根本目標是要人們把組織的意志轉變?yōu)樽约旱男袨闇蕜t,從而形成自覺的行動。行為實施的效果與人們是自動行動還是被動執(zhí)行息息相關,而對管理對象施以教育就是一種將被動轉變?yōu)橹鲃拥挠行У拇胧H嵝曰芾砭褪且ㄟ^外界的教育引導,幫助管理對象理解管理者的目的初衷,來促使其自發(fā)的行動。
(2)柔性化管理發(fā)揮獨特的協(xié)調職能。在一般的管理過程中通常采用政策、制度、規(guī)范等規(guī)章制度來對管理對象進行控制,以達到協(xié)調的目的,但這對解決管理對象的思想意識、人際關系形態(tài)等方面的問題卻顯得非常困難。而柔性化管理通過關注人的行為來了解個體的內心需要,有助于組織凝聚力的提高,并發(fā)揮有效而獨特的協(xié)調作用。
(3)柔性化管理具有強大的激勵作用。激勵是一種通過激發(fā)個人的潛能,調動個人積極性的方式,進一步促使個體產生內驅力來朝著目標前進。柔性化管理能夠通過恰當?shù)莫剟詈吞幜P、適時的表揚和批評等方式,從日常工作生活各方面來感染人們的思想情緒,對其施以影響和控制,進而促使人們向著既定目標奮斗。
2 柔性化管理是高校學生管理的必要性
我國高校學生管理來自于思想政治工作,一直以來主要采用“剛性管理”模式,對學生進行說教和管教式的管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高等教育趨于大眾化,新時期學生的個性鮮明,這些都為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
(1)柔性化管理是高校內部管理需求
長期運用強硬的剛性管理容易使學生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減弱,降低組織活動靈活性,進而使學生缺乏自我管理意識,同時也讓管理者疲于應對各種問題。長此以往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學校的發(fā)展都會帶來消極影響,不能為學生的鍛煉成長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阻礙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而柔性管理作為一種補充,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個體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工作和學習動機,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并進一步幫助學生自身潛能的挖掘[2,3]。
(2)柔性化管理是新時期學生特點的內在需要
當代大學生在各種社會文化的影響下,其思想由單一化轉變?yōu)閺碗s化,他們大多具有個性意識較強、自主能動性較差、功利化取向較強、抗壓能力較弱等特點。并且他們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等經受著各種思想文化的沖擊,與其父輩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也更易與他人發(fā)生摩擦。因此在學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不能一味嚴加管教,而是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了解學生的訴求,給予其更多的人文關懷,讓學生在關愛中學會做人做事,實現(xiàn)較好的教育效果。
綜上所述,在學生的管理過程中,應以必要的規(guī)章制度作為前提,針對學生的特點,將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滲透其中,即形成剛性制度基礎上的柔性管理,這樣才能在易于執(zhí)行的制度基礎上,升華管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3 學生工作中柔性管理的措施
3.1樹立高校學生工作柔性化的管理理念
學生工作柔性化的教育管理理念要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發(fā)展。而讓學生成為主體,就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我管理的意識,使他們了解自我管理,體會自我管理的價值和意義,并引導其進行自我管理,進而讓他們能夠學會主動自覺學習,積極獨立思考。此外,當代大學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帶來的巨大心理壓力,所以在學生管理工作中,還要認識到學生所面臨的困境,及時給予溫情的關懷,從而使學生能夠正確面對困難,增強自信心,進一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良好的道德品質。
3.2踐行高校學生工作柔性管理的實踐
在柔性的學生管理過程中,主要涉及到心理、行為、環(huán)境等各方面的管理。
心理管理的柔性化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內,對學生個體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引導影響。在這個過程中要重視不同學生個體的個性,每個學生有不同的成長經歷,自然也有著不同的心理。針對不同學生個體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在學生管理工作一線的工作者不能夠采取千篇一律的處理方式,而是需要通過在日常觀察和面對面談話等渠道,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跟進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有的放矢地對其教育引導。
行為管理的柔性化是要為學生提供可選擇的發(fā)展自我、展示自我的機會和目標,用讓學生參與選擇、自主選擇來替代對其行為的過度干涉。這有助于提高學生行為的自由度,幫助學生個性得到最大限度上的發(fā)展,發(fā)掘學生的最大潛力,進而使他們自覺地實現(xiàn)管理目標。但值得注意的是,行為管理目標的制定也應該把組織目標與學生的需求相結合,考慮行為管理目標的方向性和可行性,進而促進實現(xiàn)教育管理目標和學生發(fā)展需求的統(tǒng)一。
環(huán)境管理的柔性化意在心理環(huán)境的建設,隨著群體中心理環(huán)境的變化,管理者采取相應的措施來維持一種穩(wěn)定的常態(tài)環(huán)境,而良好心理環(huán)境氛圍的形成,有助于對學生群體產生穩(wěn)定的感染力,并會在無形中約束他們的行為[4]。因此高校學生工作者應當了解掌握影響學生心理變化的各種因素,同時根據(jù)學生的心理變化采取合適的方式和手段,具體來說可以有校園文化的建設和學生共同價值觀的培養(yǎng),通過有目標的控制來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圍,從而進一步影響學生群體的行為,最終得以提高管理效率。
3.3設計激勵機制以維持管理長效性
作為柔性管理最重要的功能,激勵是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巨大精神動力和有效措施,也是調動大學生積極性的主要手段。因此具體回到高校學生工作情境,高校學生工作者要利用各種激勵理論來設計有效的激勵機制,針對不同階段和不同個性特點的大學生進行適時恰當?shù)募?。其次,還要認識到學生需求的多樣性,實施有針對性的激勵,綜合運用精神激勵、物質激勵和獎懲激勵等手段來促進學生群體行為朝著有利于進步發(fā)展的方向演化,從而更有效地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目標。
參考文獻:
[1]劉立國,孟凡春.淺析柔性管理與高校新生代大學生管理工作[J].華人時刊,2012(04):150-151.
[2]姜焰凌,姜潤生,馬華.高校學生工作柔性管理的研究探討[J].管理觀察,2009,(4).
[3]唐芳貴.高等教育大眾化呼咦柔性管理[J].遼寧教育研究,2014.10.
[4]肖磊.基于柔性管理高校學生工作的探究[D].陜西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