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
設計意圖:
大多數大班幼兒已能很好地做出各種跳的動作。在活動中,給予一定的目標或任務,讓幼兒關注自身的跳躍動作與結果,既能提高幼兒的動作技能,又能讓幼兒了解自己的運動能力。本活動選擇椅子作為主要材料,讓幼兒先練習從椅子上自由跳下,再與同伴分享各種從不同高度向下跳的動作并進行對比性練習,最后自主選擇有落地目標的向下跳練習,循序漸進地體驗不同的下跳動作,從而提高幼兒在跳躍等身體移動方面的能力,促進幼兒自信心的發(fā)展。
活動中,幼兒運動的密度與強度較大,教師可通過示范、幼兒同伴分享等手段調節(jié)活動節(jié)奏,實現動靜交替,這樣也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認真傾聽與觀察的習慣。
目標:
1.豐富向下跳的動作經驗,提高身體移動能力。
2.增強自信心和自我保護意識。
準備:
小椅子人手一張,呼拉圈若干個,空場地一片。
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師幼合作,準備場地。
師:今天我們要用椅子做游戲,請大家像我這樣把自己的椅子放在場地上。
幼兒根據教師的要求,將椅子間隔一定距離有序排列,前后左右相距1米左右,椅背統(tǒng)一朝向側面。
2.導入情境,預熱身心。
師:今天我們要來做“小傘兵”,先來練習一下“小傘兵”的本領。
(1)幼兒排成一路縱隊,跟隨教師在場地上繞椅子S形慢跑1~2圈。
(2)幼兒站立在椅子上,面向教師,模擬飛機飛行動作(見圖1)。
動作一:頭頸運動——雙手叉腰,旋轉頭頸(左右各8拍,8拍×2)。
動作二:肩關節(jié)繞環(huán)——雙手上舉,模仿螺旋槳轉動(前后各8拍,8拍×2)。
動作三:腰腹部運動——雙手側平舉模擬飛機飛行,彎腰向前后左右傾斜,保持身體平衡不掉落(8拍×2)。
動作四:下肢運動——雙手側平舉,模擬上下飛行(先提起腳后跟向上飛,再屈膝蹲下飛,8拍×2)。
動作五:跳躍運動——模擬飛機起飛動作,從椅子上跳下落地并保持平衡,重復4次。
觀察與指導要點:主要通過觀察幼兒的情緒表現與動作判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及熱身活動的效果,提醒幼兒控制好身體平衡,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加練習次數。做動作五時,先示范前腳掌著地、屈膝緩沖的落地動作,給予幼兒輕輕落地保持平穩(wěn)的動作目標,可利用“飛機落地要輕輕的、穩(wěn)穩(wěn)的”等情境性語言引導幼兒有意識地做落地保護動作。
(分析:通過創(chuàng)設場地、導入情境、集體練習等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和參與積極性,為下一步的動作練習奠定基礎。)
二、基本部分
1.自主練習從高處跳下的動作。
師:我們現在先來組裝一下“飛機”。從“飛機”上往下跳,你知道你能跳多遠嗎?
幼兒分組(具體根據參與活動的人數確定,每組6~8人)將椅子拼成大飛機(椅背朝向統(tǒng)一,椅子側面靠攏成長條狀),依次從“飛機”內部走過,從“飛機”尾部向下跳(見圖2)。
觀察與指導要點:在幼兒依次跳躍時,要提醒后一名幼兒在前一名幼兒落地并離開后才能跳躍,以免碰撞;觀察幼兒落地的身體姿態(tài),提醒個別幼兒做好落地保護動作;運用語言激發(fā)幼兒練習和下跳的興趣,如“你還能跳得更遠一點嗎”;觀察并捕捉幼兒不同的下跳方式,如雙腳跳、跨跳、助跑跨跳等,為后面的分享交流做準備。
2.交流分享,豐富下跳動作。
幼兒分散站在“飛機”的外圍,教師邀請2~3名幼兒展示不同的下跳動作,提醒幼兒注意觀察同伴是怎樣做下跳動作的。
師:在剛才的練習中,有幾位“小傘兵”非常勇敢,跳得很遠,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都是怎樣跳下來的。
觀察與指導要點:通過2~3名幼兒不同下跳動作的展示,豐富幼兒的下跳動作,達到“兵教兵”的目標。在幼兒示范時,要關注幼兒能否認真傾聽和觀察,可進行語言提示與動作示范,以利于幼兒鞏固向下跳的動作。
3.集體練習,體驗不同的下跳動作。
師:這些小傘兵的本領你們都會嗎?你覺得用哪種方法可以跳得更遠?一起來試一試。
幼兒自主選擇“飛機”,從同一方向出發(fā),依次用不同的下跳動作進行練習。
觀察與指導要點:引導幼兒有意識地關注采用不同的下跳動作后產生的結果,組織幼兒先集體練習雙腳跳,再練習跨跳(助跑跨跳等),并提醒幼兒關注落地后的距離等。
4.挑戰(zhàn)游戲,學習定點降落。
在“飛機”尾部的后方并排擺放兩個圈作為向下跳的落地目標,幼兒自主確定目標進行跳躍練習(見圖3)。
師:我們已經學會了不同的跳傘本領,這一次我們要降落到指定的地點,你來試一試,要怎樣跳才能穩(wěn)穩(wěn)地降落到你想要去的地方。
幼兒自主選擇“飛機”和降落目標,依次進行練習。
觀察與指導要點:在擺放圈時要兼顧個體差異,可根據分組情況,遠近不同地擺放在每組椅子前,并組織幼兒觀察,以便幼兒根據自身能力加以選擇。在幼兒練習時,站在幼兒起跳的位置,便于關注每個幼兒的活動狀態(tài),如出現個別幼兒跳到圈外或不敢跳的情況,可及時給予提醒、鼓勵或幫助。
(分析:教師引導幼兒經歷三個層次的練習:從激發(fā)幼兒已有經驗到讓幼兒逐漸關注自己的跳躍動作、跳躍結果,最后進行有目標的下跳練習。在活動中,教師通過改變情境和環(huán)境來調節(jié)活動難度與練習節(jié)奏,給予幼兒自主選擇的空間。幼兒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既提高了運動能力,又增進了對自我運動能力的了解。)
三、結束部分
1.放松游戲:“飛機”返航。
師:今天的訓練就要結束了,我們要一起乘坐大“飛機”回家。
幼兒調整椅子位置,將椅背朝后,將椅子靠攏,排成兩列縱隊,然后坐在椅子上,雙腳分開放于兩側,跟隨教師的口令做放松活動:雙手放在大腿部位進行拍打、抖動;抖動腳踝關節(jié)(見圖4)。
觀察與指導要點:引導幼兒保持安靜,調整呼吸,用輕緩的動作進行拍打等。
2.師幼共同整理場地與器械。
(分析:教師在情境中引導幼兒放松下肢肌肉及腳踝關節(jié),使幼兒的情緒從亢奮中逐漸平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