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浩/李念
45分鐘白天,45分鐘黑夜
□劉江浩/李念
“神舟”十一號返回艙距地球的直線距離393千米,在這樣的高度下,航天員陳冬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太空生活細節(jié)?就讓我們在這些有趣的問答中了解一下吧。
陳冬:我們的食物放在一個小袋子里,需要吃的時候,把袋子加熱,撕開一個口,把食物從袋子中擠出來,擠一口吃一口。相信未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宇航員在太空中吃上燴面還是有希望的。
陳冬:洗澡是一個比較難解決的問題。太空環(huán)境是完全失重的,水碰到身上會彈走,到處飄,到處飛,完全不受控制。如果飄到設備上,就會非常危險。因此,太空中不可能有淋浴設施。
但是,30多天不洗澡也不行。因為要做實驗,航天員身上會涂抹導電膏,還有運動完后,身上會出汗,基本上我們是兩到三天清潔一次。其實并不是洗,而是擦。我們會使用一種特制的毛巾,毛巾上有特殊的液體,擦拭身體來進行清潔。擦完一遍,再用濕毛巾擦。這樣肯定不如洗澡那么痛快。
在太空中進行擦洗的唯一問題是太冷了,為了防止感冒,我們干脆不脫衣服,把衣服撩起來,簡單擦洗,基本上擦個3分鐘就結束了。
陳冬:我們本來就只有兩個人,任務又很重,如果一個人生病了,需要兩個人協(xié)同完成的工作就干不成了,會打亂整個任務的計劃安排,所以我們是非常非常小心的,任何細節(jié)都不能出現(xiàn)問題。比如,我們在飛船內騎自行車時會出汗,我們就會把對著我們的幾個通風口都關掉,以防感冒。
有些感冒發(fā)燒會有一個潛伏期。比如說,第二天要執(zhí)行任務,頭一天有可能是病毒潛伏期,但第二天會在進入太空后發(fā)病。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我們會在飛行前進行醫(yī)學隔離,在潛伏期就要把病毒排除掉。
陳冬:第一夜確實很激動,但是也沒有睡不著覺。發(fā)射當天是早上7點多,其實,我們從半夜1點多就開始做準備,晚上睡的不多。入軌之后,馬上需要休息,因為任務量還很大。一個人值班,負責監(jiān)視飛行器的工作狀態(tài),另外一個人休息,然后兩個人再交換。
我把睡袋固定在軌道艙之后,鉆進去,一開始還是不適應,跟地面不同,睡在床上的感覺很踏實。在太空中,我們都是豎著睡覺,睡袋的幾個角固定在艙壁上,人鉆進袋子,拉上拉鏈,袋子并不是完全包裹著你,睡袋里面也是有空隙的。
因為確實是太累了,在整個發(fā)射過程中,我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腦海中要想著下一個動作、下一個程序、下一個指令。入軌后,精神相對放松一些,人會感覺很累。所以,盡管不適應,在調整了半天睡姿后,戴上眼罩,我也一覺睡了6個小時,然后開始交換工作。
陳冬:落地后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恢復身體。在太空中待30多天,影響比較大的是肌肉,肌肉會萎縮;還有就是心血管,因為沒有重力,血液會集中到頭部和上肢,下肢就不那么明顯。而回到地球后,因為有了重力,血管就要重新適應。所以落地后,我們不能站立,因為肌肉發(fā)生萎縮,站立時會比較費勁。
此外,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我在太空中待了1個月,身高長了2厘米,這是因為在太空沒有重力。回到地球后,身體受到重力影響,身高會逐漸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陳冬:太空中也有白天和黑夜,不過日夜交替得很快?!吧裰邸笔惶栵w船繞地球一圈是90分鐘,實際上,也就是90分鐘經歷一個白天和一個黑夜,45分鐘的白天,45分鐘的黑夜,座艙里面也會明暗交替。
飛船中的每一個舷窗都有布簾遮擋,可以拉下來,就靠艙內的燈光照明。
我們的休息是按照地面的北京時間進行作息,非常規(guī)律。
早上6點半起床,開始洗漱,準備早餐,8點半開始工作,中午12點吃午飯。下午2點繼續(xù)工作,下午6點開始吃晚飯,晚上總結一下白天的工作,梳理一下第二天的任務。晚上10點半睡覺。
陳冬:在太空中,我和景海鵬會根據(jù)飛船儀表顯示運行的軌跡來判斷位置,馬上到祖國的時候,如果景海鵬負責照相,我就會跟他說:“快到中國了?!奔词拐诔燥?,快到祖國上空時,我們也會趕緊過去拍幾張照片,然后接著吃。
從太空中拍出的地球很漂亮,更多的是想拍祖國。中國地圖形似一只“雄雞”。飛船是從“雞尾巴”那里進入,到“雞脖子”那里出去。飛船經過中國境內的時間非常短,大概只有四五分鐘。飛船的軌跡是從西往東走,從太空中看下去,能看到祖國的山河、沙漠,很美、很清晰。
其實,在組合體駐留的30天中,任務排得非常滿,前15天根本沒有時間看外面的景色,后面的15天才有時間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