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爹媽必看的《冰雪大作戰(zhàn)》到底講了些什么?
“爸爸媽媽,我是怎么來的?”
“為什么人會死呢?”
“人死了又會到哪里去呢?”
……
身邊的孩子總會冒出些奇怪的想法,提出些問題,而那些時刻,我們的家長除了隨便找個借口搪塞和攤手之外,大多數(shù)人都沒能有更自然、合理的回答。對于生死,父母們似乎應(yīng)該更加正面地向他們的孩子給出答案。
2017年4月1日在全國熱映的加拿大動畫電影《冰雪大作戰(zhàn)》當中探討的一些熱點,更是為此證明。作為動畫片,《冰雪大作戰(zhàn)》表現(xiàn)的價值觀淺顯而簡單,但內(nèi)里卻藏著一些閃光和深層次的內(nèi)涵:直面競爭與輸贏,直面得到和失去,直面死亡和別離。
“競爭”與“輸贏”,貫穿我們的一生:“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電影《冰雪大作戰(zhàn)》里的盧克小隊和蘇菲小隊,不過是一場雪仗的競爭游戲,雙方卻執(zhí)拗在誰輸誰贏的問題上,換來的結(jié)果又是什么?所有要做“天下第一棒”的孩子,每次遭遇挫折后的第一反應(yīng),都是要滅掉對方——他們既不懂得直面挫折,也沒人幫他們正視競爭。
但是在電影《冰雪大作戰(zhàn)》中,隨著起初孩子們對立、挑釁、誤會,到最后大家在游戲找到了做人的真諦:友情和快樂才是游戲的真正目的。電影中的孩子們性格塑造十分突出,別看有很多角色,卻個個真實鮮明,每個孩子都能在生活里看到原型:有領(lǐng)導(dǎo)力的、擅于輔助的、讓人信任依靠的、好勝的、摳門的、聰明的、咋咋呼呼的等等。孩子是多種多樣的,可是第一名只有一個;成長是磕磕絆絆的,但只要每個人做獨一無二的自己,就會獲得屬于自己的勝利。
“死亡與失去”是生命教育中最重要的課題,卻也是國人在兒童教育中完全規(guī)避的禁地。中國人是避諱說死亡的,尤其對于孩子,覺得這個話題對孩子來說,太過沉重。
《冰雪大作戰(zhàn)》有兩處提及死亡:第一處是男主角盧克回憶自己的父親,一位為國捐軀的英雄。在這個細節(jié)里,電影帶出鮮有的淡淡的哀傷;第二處是狗狗樂樂的意外死亡,電影到這里再次帶出淡淡的哀傷——這兩處跟死亡和別離相關(guān)的細節(jié),一虛一實,形成電影最想講述同時也最輕描淡寫的部分:如何正視死亡、別離和失去?
對這個看似沉重的話題,《冰雪大作戰(zhàn)》用更多的筆墨來表現(xiàn)孩子們自身的感受,讓他們說話、讓他們爭吵、讓他們戰(zhàn)斗、讓他們毫無顧慮地在游戲中投入情感,繼而接受突如其來的死亡和別離與失去——但這才是生活,成長過程中我們會犯錯、會失去、會憂傷、會遺憾,我們不會一直是個孩子,惟愿童心不改,珍惜所有,勇敢向前。
帶上孩子去看《冰雪大作戰(zhàn)》吧,你一定會愛上那白雪皚皚的純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