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曼
(南陽市中心醫(yī)院,河南 南陽 473000)
甲亢性肝病患者血清檢驗指標改變的臨床價值
徐 曼
(南陽市中心醫(yī)院,河南 南陽 473000)
目的 分析甲亢性肝病患者血清檢驗指標改變的臨床價值。方法 資料選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2例肝功能異常的甲亢性肝病患者作為研究組,同期選擇48例肝功能正常的甲亢患者作為對照組,對比兩組血清檢驗指標水平及并發(fā)癥情況。結果 兩組TBA水平對比未顯示高度差異(P>0.05);研究組ALT、ALP、FT3、FT4水平均較之對照組更高(P<0.05);研究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較之對照組高(P<0.05)。結論 甲亢患者易合并肝損害,影響其體能代謝,且易導致并發(fā)癥發(fā)生,臨床需加強對其血清檢驗指標檢查,一旦出現(xiàn)異常,應立即予以有效治療。
甲亢性肝??;血清檢驗指標;價值
甲狀腺機能亢進癥(甲亢)是因甲狀腺激素過多分泌而致使的一種疾病,其為內分泌系統(tǒng)常見病、多發(fā)病,其可累及多個器官,致使機體出現(xiàn)一系列生理變化[1]。針對患者治療時,需首先對其疾病予以確診,并明確誘發(fā)原因,然后再針對性予有效治療。本研究為分析甲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檢驗指標改變臨床價值,就選定的52例甲亢性肝病患者資料,現(xiàn)將相關內容作下列報告。
1.1 一般資料
資料選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2例肝功能異常的甲亢性肝病患者作為研究組,其中男女比例21:31,年齡30-60歲,平均(41.36±4.20)歲,病程1~9y,平均(5.21±1.54)y;同期選擇48例肝功能正常的甲亢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女比例18:30,年齡31~61歲,平均(52.87±5.36)歲,病程1~10y,平均(5.89±1.27)y;兩組上述各項基線資料(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予化學免疫發(fā)光儀(生產于深圳新產業(yè)生物醫(yī)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與配套的試劑監(jiān)測;抽取兩組 5mL空腹靜脈血,于離心機中予以離心處理,沉淀血清后待檢。選取日本東芝TBA-2000F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ALP(堿性磷酸酶)予連續(xù)監(jiān)測法分析;AL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予速率法,TBA(膽汁酸)予循環(huán)酶速率法,試劑均由上海酶聯(lián)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3 觀察指標與診斷標準
血清檢驗指標:包括TBA、ALP、ALT、FT3(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4(游離甲狀腺素)。對比兩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具體表現(xiàn)于腹瀉、黃疸、多汗及消瘦方面。檢查肝功能符合下列5項者診斷為甲亢性肝病[2]:⑴診斷為甲亢;⑵ALP、ALT、TBA升均高;⑶肝腫大,黃疸;⑷無原發(fā)性肝??;⑸甲亢得以控制后肝功能恢復至正常。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均以SPSS 20.0的統(tǒng)計軟件分析,正態(tài)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正態(tài)計量數(shù)據(jù)的組間、組內比較采用檢驗;計數(shù)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
2.1 對比兩組血清檢驗指標水平
兩組TBA水平對比未顯示高度差異(P>0.05);研究組ALT 、ALP、FT3、FT4水平均較之對照組顯著更高(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
研究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78.85%較之對照組25.00%高(P<0.05)。見表2。
表1 對比兩組血清檢驗指標水平(±s)
表1 對比兩組血清檢驗指標水平(±s)
注:組間對比,aP<0.05
組別ALT(U/L)ALP(U/L)TBA(μmol/L)FT3(pmol/L)FT4(pmol/L)研究組112.25±9.84a122.41±9.46a11.36±1.7522.58±7.13a69.18±12.87a對照組31.25±6.7472.16±9.489.99±1.5716.05±4.3148.25±10.53
表2 對比兩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 [n(%)]
甲亢并肝病發(fā)病率較高,其發(fā)病機制主要與長期甲狀腺激素過多引起的直接毒性密切相關[3]。大量報道表明[4],一旦甲亢患者表現(xiàn)肝臟受損,其機體即表現(xiàn)生化檢驗指標出現(xiàn)變化,以檢查患者的肝臟受損程度,再予以有效的治療方案。為此,本研究針對選定的52例甲亢性肝病患者與48例肝功能正常的普通甲亢患者血清檢驗指標進行對比分析。
甲亢性肝病患者不但具甲亢疾病相關臨床特點,而且具肝病特點,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腹瀉、乏力、納差等,臨床檢查該病患者肝功能時,可見其脾臟、肝臟腫大,甚至出現(xiàn)皮膚黃染[5]。此外,臨床需及時對甲亢性肝病患者給予對癥支持治療,且依據(jù)其相關指標診斷分析患者病況變化。本研究著重分析甲亢性肝病患者血清檢驗指標變化及并發(fā)癥情況,同時對患者予以針對性有效治療,且經實驗室相關檢查,發(fā)現(xiàn),甲狀腺激素顯著升高,ALT升高且比正常值高。肝臟于分解代謝時,膽固醇產物為膽汁酸,其為肝臟分泌最大的有機酸,且生成代謝和肝臟間密切相關[6]。臨床檢查患者肝受損實質情況時,參考標準主要為TBA,其于肝細胞壞死時,膽汁酸的代謝能力與肝細胞的攝取能力均顯著降低,并致使總膽汁中的酸濃度升高,這與肝實質損傷程度密切相關[7]。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研究組ALT 、ALP水平均較之對照組更高,且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78.85%比對照組25.00%高,提示甲狀腺素水平分泌越多且濃度越高,患者病情則越嚴重,同時肝功能嚴重受損,這與陳玉梅[8]等人文獻研究結果接近。本研究結果顯示,臨床治療甲亢性肝功能受損患者時主要為控制甲亢,以促使其機體FT3、FT4等水平下降,大部分患者于甲亢癥狀得以控制后,其肝功能即有效恢復。因此,臨床于選擇治療藥物方面,需盡可能予肝毒性小的相關藥物。但兩組TBA水平對比未顯示高度差異,考慮原因可能因為甲狀腺肝臟受損目標存在差異。關于本研究兩組甲狀腺肝病不同年齡段發(fā)病率情況,因受樣本及時間等多種因素限制未予以分析,待進一步研究再加以報告。
綜上所述,甲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指標變化與肝臟受損密切相關,一旦甲亢肝病患者血清生化檢驗指標表現(xiàn)異常,需及時予以有效干預,避免疾病惡化。
[1] 李鏡發(fā),鄒德環(huán),朱旭生,等.131I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性肝病療效觀察[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5,28(03):295-296,299.
[2] 金輝.甲亢性肝病患者血清檢驗指標改變的臨床價值[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05):59-60.
[3] 安良敏,劉崧,余素瓊.生化檢驗指標在病毒性肝病診斷中的應用及特點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13):95-96.
[4] 廖敏.病毒性肝病相關生化檢驗項目評估模式的建立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4,20(03):119-120.
[5] 董丹丹,嚴佑琴.關于肝病患者血清檢驗指標改變的臨床價值評析[J].心理醫(yī)生,2016,22(15):24-25.
[6] 陳玉梅.甲亢肝病患者血清檢驗指標改變情況的報道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7(22):23-24.
本文編輯:吳玲麗
R581.1
B
ISSN.2095-8242.2017.018.34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