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臣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1-0065-01
朗讀訓練不僅動腦,還必須動口、動手,是一種口、眼、耳、腦同時并用的活動,是感知、記憶、思維同時參與的綜合能力活動。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筆者常常和同學們一起朗讀,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語言情境中,是那樣地投入,那樣地專注,那樣毫不顧及地分享著作者的快樂,分享著與學生一道讀書的無以倫比的美餐,所以我們的課堂總是充滿了快樂的氣氛。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由境入情
(一)圖畫再現(xiàn)情境,圖文并茂讀出來。如講古詩《詠柳》時,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幅春景圖:鮮花盛開的綠茵中,一棵高大茂盛的垂柳顯得那么耀眼,那么引人注目,筆者吟誦著“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使人受到直觀形象的感染和熏陶,讓學生理解在春風的吹拂下 ,柳樹碧綠茂盛,萬條垂下,隨風搖擺,那細細的葉子晶瑩透亮好像剪刀裁剪的那樣勻稱,那樣無可挑剔。于是讓學生朗讀詩詞,反復吟誦,體味其義。
(二)音樂渲染氛圍,朗讀情感到位。筆者在教《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時,下載了長安街上萬名百姓目送總理靈車的那段悲聲泣泣,讓群山肅立、江河揮淚的悲痛場景,配上一段輕輕的哀樂,教室里頓時嘩啦一片哭聲。此時此景,仿佛師生也置身于長安街那種撕肝裂肺的悲痛中……筆者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感人情景,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感受中,然后再進行反復朗讀,從而增強了懷念總理、熱愛總理的思想感情。
(三)精心設計導語,引人入境。筆者在教學《桂林山水甲天下》時,編織了如下導語:中國,可愛的祖國,您地大物博,物產(chǎn)豐富,擁有世界無數(shù)之最,令世人贊不絕口:中國,可愛的祖國,您山河秀麗,地靈人杰,擁有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讓人陶醉神往……接著展示桂林風光,讓學生目睹桂林的美景,同時加以講解。看著桂林獨特美麗的山水,筆者不時地給以點撥,使學生對作品抒發(fā)的情感有了準確的把握,流露出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這時吟誦詩句“神姿仙態(tài)桂林的山、如情似夢漓江的水、水繞山環(huán)桂林的城”,學生就能真切的感受到詩中語言的美、情境的美,繼而抒發(fā)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對桂林由衷的贊嘆:“馬鞍上夢見沙盤上畫,桂林山水甲天下。”
二、不拘一格,形式多樣
(一)扮角色演讀,激發(fā)情趣。如《金錢的魔力》,可以讓學生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扮演角色進行朗讀表演,這樣學生的興趣很濃,朗讀效果也明顯提高了。
(二)賽讀,激勵競爭。賽讀是一種有趣的朗讀訓練活動,可分個人賽讀和分組賽讀。讀得好的個人給予“朗讀之星”稱號,讀得好的組給予“先進集體組”稱號,在評比欄內(nèi)貼上紅花。通過這種形式,激勵了同學們的朗讀興趣。在班上組織不同形式的朗讀比賽,如詩歌朗讀賽、寓言朗讀賽、散文朗讀賽等,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三)賞讀,提高品位。賞讀課文,不僅能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品位。作為小學生,沒有多大的欣賞力,但教師要培養(yǎng)。如朗讀古詩,除了應注意學生吐音清楚準確以外,還要注意讀出詩的節(jié)奏,感覺出詩的音韻美和節(jié)奏感。首先教師要范讀,讓學生欣賞,讓學生模仿;再讓學生讀,教師再點撥,反復如此的練習,培養(yǎng)學生學會賞讀。
三、勤學多練,注重語言積累
反復朗誦品味經(jīng)典,與名家名作同聲同氣,不斷浸潤、感染、感同身受,雖然說不能出口成章,文采斐然,但平時交流、作文通順流暢、中規(guī)中矩還是應該能做的。引導學生從少到多的朗讀古代詩詞、經(jīng)典名著和短小精悍的時文美文,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徜徉在美的海洋之中。擷英采華,妙詞佳句,精彩篇章,盡收腹中,多多益善?!昂米x書不求甚解”陶老先生癡愛讀書的形象躍然紙上,而且他還教給我們一種重要的讀書方法,注重對課文整體感知,而不是我們平時斷章取義的分析,這也是語文新課標提倡的讀書方法。這樣一來,學生的遣詞造句就多了一些選擇。
長時間堅持不懈的朗讀,自然就能夠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表情達意的方式。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朗讀中能夠讀出課文的意蘊和深情,感悟到課文蘊含的哲理。很容易走進作品,體驗作者的情感歷程,和作者產(chǎn)生共鳴。在朗讀的過程中,閱讀理解能力不斷得到鍛煉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