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衛(wèi)蘭
引言
日常生活與音樂息息相關,音樂能直接或間接影響人們的認識、情緒、情感活動等,因此可以說音樂是與生俱來不可或缺的生活重要組成部分。而音樂的學習,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欣賞的能力,懂得如何欣賞音樂,才能進一步去演奏或去探討音樂。音樂教育并非使每個人成為莫扎特或是貝多芬,而是要培育孩子們懂得欣賞音樂、感受美感和享受生活。
目前在小學階段音樂課存在著諸多問題,其中欣賞音樂是這些諸多問題之一,學生對欣賞歌曲往往不知所措、無從聽起,正因為學生不知道聽什么就造成了上課不認真聽講,與其他同學竊竊私語等壞習慣,因此音樂課中的欣賞教學是作為教師急待解決的教學難題。
其實音樂欣賞教學方法是豐富多樣的,從音樂欣賞教學的角度來說,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類:
一、欣賞主題要鮮明
音樂主題是音樂作品的核心,是樂曲形成的基本要素。欣賞時抓住音樂主題,讓學生明確作品的主旋律,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記憶。因為音樂是時間的藝術,它隨著時間的推移瞬息即逝,如果對一些主題與重要旋律沒能夠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對后面出現(xiàn)的音樂就不能很好地領會。如在欣賞《跳圓舞曲的小貓》時,我就把主題旋律抄在黑板上,讓學生跟著音樂表演、熟記音樂旋律,并請他們注意感受音樂主題所表現(xiàn)的風格、特點。學生們唱了以后再聽,他們紛紛認為主題1輕松、優(yōu)美,主題2歡快、活潑等等。聽完之后他們表示對主題1的印象尤其深刻。這樣,小貓?zhí)鴪A舞曲的情景深刻印在了學生的腦海里。
二、創(chuàng)設角色情境
參與角色情境就是讓學生通過音樂作品的演奏、演唱或表演等形式來感知、體驗音樂所表達的意境。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學生可以采用打擊樂器參與演奏、表演或創(chuàng)造性地為音樂作品作節(jié)奏伴奏;也可以讓學生扮演音樂作品中的角色,按照音樂所表現(xiàn)的形式進行角色表演、歌唱或演奏;還可以讓學生將在音樂欣賞過程中產生的情感和想象,通過繪畫、詩歌、散文或演講等形式表達出來。
音樂欣賞是一種實踐性較強的活動,音樂欣賞教學中急需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參與,不僅可以豐富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作品內容的理解和認識。如在教學《小雞的一家》時,小朋友的表演欲就被激發(fā)出來,同時能夠在結尾時候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與動手能力,為小雞作裝飾畫等等,在活躍了課堂氣氛的同時也達到了教學目的。
三、設置音樂背景
大部分的音樂作品背后都有一個流傳已久的故事或傳說,欣賞這類樂曲,有必要向學生介紹這些與作品密切相關的背景知識,這樣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作品的更深層次的理解。如欣賞古曲《高山流水》的時候,就有必要介紹一下“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背景故事。先秦《列子》一書記載:“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方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乎若流水。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鐘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睂W生只有在熟悉背景故事的基礎上聆聽樂曲,才能真正體會到樂曲所表達的深刻含義。
四、運用多媒體課件、實物展示和樂器演奏形式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是人類獲取外部信息的重要器官,外部環(huán)境往往通過人的視覺系統(tǒng)影響到人的內心世界情感。創(chuàng)設富有新意、誘人遐想,能產生美妙情景的視覺環(huán)境對音樂欣賞教學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各種各樣的多媒體被應用到音樂教學的過種中,能夠讓學生在聆聽音樂的同時觀看與音樂有關的圖像、實景,加強學生對音樂的感情認識,然后慢慢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情感。
運用多媒體課件、實物展示和實物演奏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例如在進行音樂欣賞課二胡獨奏《賽馬》的教學活動中,我通過讓學生認識接觸實物二胡,體會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從而引起學生欣賞的興趣。接著, 我運用課件來幫助學生理解作品,利用觀賞賽馬的動畫感受熱烈歡騰的賽馬情景。音畫結合,更加深了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深度。為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三個樂段所表現(xiàn)的不同音樂形象,我利用課件讓學生進行比較,通過學生自主討論,給了學生更多藝術想象和生活聯(lián)想的空間。最后,我讓學生進行分組創(chuàng)編,充分展示自己對樂曲的理解,使欣賞活動達到一個高潮。
五、音樂走入生活
從孩子日常生活出發(fā),用學生們熟悉的生活片斷組成音樂,他們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音樂游戲具有愉悅性和互動性,是學生所喜愛的教學模式。尤其適用于低年級的音樂欣賞教學。如:聽賞《跳繩》中,我讓小朋友們邊聽邊跟著音樂節(jié)奏跳繩,感受樂曲快樂、活潑的氣氛。聽賞《捉迷藏》前,先讓孩子們完整聽一遍,然后,請幾位學生上來玩一玩這個游戲,并配上背景音樂,這樣一來,學生們就能更好地體會音樂所表達的內容。
六、改善評價機制,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成功感
音樂課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體現(xiàn)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情感反應、參與態(tài)度和程度。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時,要隨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得“優(yōu)”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例如:在欣賞樂曲《賽馬》時,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層次,因材施教,給每一個學生創(chuàng)造得“優(yōu)”的機會。對于表現(xiàn)出色的學生,教師會問一些較難的問題:“樂曲的主題旋律是什么?旋律重復出現(xiàn)速度有何變化?對于平時不喜歡回答問題的同學,教師就會問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請同學們注意傾聽樂曲的速度變化,聽到用手勢表示,如:漸慢時伸出一個手指,漸快時伸出兩個手指?!薄坏┌l(fā)現(xiàn)學生能夠正確表達樂曲的意思,教師立刻送給學生一個激勵性的動作或肯定性的語言。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既使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了所學知識,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音樂欣賞是一種多層面的心理體驗活動,各種欣賞方式之間存在著一種共存互補的關系。最完美的音樂欣賞方式應該是 “綜合體驗”式的音樂欣賞,就是指欣賞者積極調動自己的全部心智,對構成音樂的各種因素進行全面而綜合地體驗。不僅要注意傾聽和感受音樂的形式美,而且對音樂的情感內涵有深刻的體驗與把握,再去想像音樂所要表現(xiàn)的形象與意境,從而使欣賞者在對音樂形式美與內涵美的品味中得到音樂藝術的綜合而完美的體驗,實現(xiàn)了人們精神的升華。欣賞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興趣、擴大音樂視野、感受音樂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音樂欣賞能力是各個領域音樂學習的基礎,只有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才能真正的懂音樂、理解音樂和享受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