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麗梅
摘 要:時代在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是諸多方面的因素導致人們很多心理問題,我們應該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生現階段的心理特點與心理問題,其次闡述了初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和必要性,最后就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滲透提出自己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班主任 滲透
當今社會是一個快節(jié)奏的競爭時代,家長們對于孩子們是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希望,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高人一等,出人頭地。而一些來自生活、學習、家庭等多方面的壓力,勢必給初中學生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影響,不利于它們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從而影響它們的身心健康,因此作為一名初中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初中生的現階段的心理特點與心理問題
1.心理特點
初中生階段正值年少輕狂的青春期,也是心理及生理發(fā)育的關鍵時期,相比無憂無慮的小學生時期而言,一上初中之后他們的心理特點會出現變化,主要涉及到三個方面的矛盾:(1)自我意識迅速增長與社會性形成較為緩慢之間的矛盾[1]。初中生的成人感意識覺醒,注重自我形象,注重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然而他們思想上不成熟并未真正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容易將明星作為崇拜對象,有些學生瘋狂地追星,不斷改變自己的外表與年齡形成反差,因此此階段的學生開始出現自我分化,會形成現實的我和理想的我兩個形象,在現實與理想的差距中,引發(fā)自我控制與自我約束的意識。(2)性發(fā)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發(fā)展不平衡之間的矛盾。初中生階段生理上的第二性征日益凸顯,身體的變化也會促使其心理上變化,例如,對異性產生好奇心理,也希望得到異性的認可。然而心理發(fā)育的不成熟,也使得有些學生難以應對自己內心的不良心理狀況。(3)初中階段學生的感情需求的外露與內隱之間的矛盾。隨著青春期身體的變化,會使得青少年情感上有所波動,對于情感上的變化,初中生的心理是忐忑不安的,一方面是希望可以有人傾訴,一方面卻難以啟齒,因而內心是緊張、糾結的,例如:早戀、暗戀、失戀等現象也屢見不鮮。
2.心理問題
(1)情緒問題
情緒會對一個人的行為活動產生重要影響,積極的情緒能使人心情愉悅,精神振奮;消極的情緒則使人心情抑郁,精神萎靡。當前的初中生情緒問題主要表現為:暴躁、倔強、緊張、焦慮、抑郁等。當情緒高漲的時候,愿意主動學習,與人相處融洽,當情緒低落的時候,不愿學習,也難以與人相處,甚至逃課、酗酒、打架等。
(2)人際關系的問題
人際關系涉及到很多方面: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異性關系等。無論哪一種沒很好地處理,會引發(fā)矛盾沖突,產生不同的心理狀況。家長教育方式不當,家庭成員之間溝通少,家庭關系不融洽、離異家庭等孩子得不到正確的引導,一旦有外界不良信息的誘導和社會不良青年的拉攏,就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教師處理問題不當,態(tài)度生硬、方法簡單粗暴會引起學生的不滿;同學之間冷漠、自卑、異性交往不當等都會使得初中生人際關系緊張。
(3)學習的問題
作為學生來說,目的很明確就是要認真學習文化知識,將來能為自己的未來奠定好的基礎。經歷了天真無邪的小學升入初中后,豆蔻年華,學習科目增多,教師的教育、管理方式都需要學生們去適應,對教師不理解,不適應甚至對著干,會造成學習成績下降,厭學等問題。當前中學生的課業(yè)還是較為繁重的,心理、生理的壓力都會對其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二、初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有助于塑造學生良好品德
初中階段是人生中性格塑造的一個黃金階段,心理狀態(tài)不佳的學生,容易產生厭學、偏執(zhí)、冷漠、抑郁等心理,甚至造成一些自殺、傷人等惡性事件[2];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良好,性格上樂觀開朗,充滿自信;能在班主任的帶領下認真完成各科的學習,學習成績也較為的理想,因而班主任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促進其良好品德的塑造。
2.有助于班級團隊意識
一個班級可以說是一個小的團隊,學生們的班級凝聚力強,團結互助,整個班級的學習成績也是很理想的,師生關系和諧。作為初中的班主任,應該與學生們多溝通,課上是師生關系,課下是朋友關系,亦師亦友,相互信任,這樣就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并及時引導不良情緒的產生,使得班級更加團結,增強團隊意識。
三、初中班主任工作者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社會方面
近年來國家一直大力提倡構建法制社會,人們的法律意識也逐步增強,然而初中生的犯罪事件依舊屢見不鮮:暴力、偷盜、賭博、沉迷色情、游戲等,這些犯罪的學生們有的甚至是慣犯,令人唏噓不已。花季少年本該在學校接受教育,但是卻因為受到社會上某些不良風氣的影響而誤入歧途,走上犯罪之路[3]。因而初中班主任在督促好學生學習外,也應該加強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2.學校方面
學校是學生成長中較為重要的場所之一,除了家庭之外,學生基本上是在學校進行學習、生活的,而學校盡管一直強調素質教育,但是現實生活中仍然習慣用分數去衡量一個學生的優(yōu)劣,長此以往有些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逐漸產生“破罐子破摔”的不良心理,所以厭學、焦慮等心理,只是靠學校的專職或者兼職的心理健康教師無法滿足學生的要求,相比之下,班主任每天與學生接觸,更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因而班主任應該在日常的工作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學生性格塑造的關鍵時期,幫助學生排憂解惑,因勢利導,促進初中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四、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滲透的建議
1.班主任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及心理健康水平
初中階段的學生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擾,是性格塑造的關鍵時期,學業(yè)的壓力、人際關系不協(xié)調、早戀困擾等多方面因素會使得他們的內心處于矛盾狀態(tài),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極為不利。班主任和學生們是朝夕相處,他們的言行舉止也會潛移默化中影響地學生。一方面班主任要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另一方面班主任要不斷的學習心理相關的知識,及時充電,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能力,并且多與學生交流、溝通,注意觀察學生,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問及時給予幫助。尤其是面對一些后進生,性格內向的學生的時候,班主任用真誠與關愛去感化他們,讓他們也感覺到自己不是孤單無助的,老師一直在關注著他們,也關愛著他們。只有班主任的教學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都在不斷提升,才能用實際行動去影響學生,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2.學校、家庭、班主任三者互相配合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個人在其成長過程中,有兩個場所對其身心健康成長至關重要,那就是家庭和學校,而班主任則是兩者之間溝通的橋梁。家庭是學生成長的第一環(huán)境,在學生身上可以折射出這個家庭的影子,班主任每天與班里的學生相處,要更深入了解學生,就要了解其家庭背景,當然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家長的支持。班主任與家長相互交流,能對學生的教育產生更好的效果。因此學校里面定期可以舉辦家長會,可以分組進行討論,學生們依據自身存在的不同問題,而同一類問題的家長們集中在一起,針對性討論,班主任與家長面對面交流,冷靜地分析學生身上的問題,并共同尋找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此外,現在是信息時代,班主任還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創(chuàng)建班級QQ群,微信群、家長群、班級博客等,及時將學生在校的表現反映給家長,家長也可以將學生在家的表現反映給班主任,雙方都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學生,一旦發(fā)現學生心理狀態(tài)不佳,可以及時溝通,了解學生內心想法,積極幫助學生擺脫心理陰影,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3.轉變教育觀念,優(yōu)化良好的班級集體心理環(huán)境
以往的班主任工作主要管理好本班學生的紀律與學習成績就可以,但是隨著時代發(fā)展,對初中班主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的關注,也是初中班主任工作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班主任應該轉變觀念,在課堂教學中,班主任應該放下身段,將教師與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一視同仁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平易近人,讓學生們可以在輕松、愉悅、溫馨的環(huán)境中快樂成長。初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就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以學生為本,不管成績優(yōu)秀或者成績落后的學生,班主任都應該尊重他們,平等幫助學生發(fā)展,用心交流,信任學生,才能通過溝通、談心等打開學生心扉,學生才會慢慢地傾訴自己的心理問題,教師在依據個體的心理特點而因材施教。此外,良好的班集體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學生們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班集體就像一個家一樣的溫暖,在這樣的氛圍中,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氛圍的構建,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初中班主任可以多鼓勵學生參與學校組織的各種文體活動,陶冶學生的情操,同學們齊心協(xié)力為活動而貢獻自己的力量,可以增強班級的凝聚力與班級責任感,也使他們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集體活動參與過程中,鍛煉學生的頑強意志和敢于拼搏精神,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班級活動中,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結語
眾所周知,心理健康對于一個人的身心發(fā)展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正處于初中時期的學生們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不太成熟,作為班主任,更需要多關心他們,并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加以引導與教育,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增強學生自信心,促進他們身心健康成長,為他們更好的適應以后的生活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黃立君.論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J].世紀橋,2016,(3):93-94.
[2] 胡強.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5):154-154.
[3] 郝麗.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