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杉
何為“點彩派”?乍一聽,有些陌生,但如果換個名字,或許,你就會恍然大悟,原來就是他們。
點彩派的另一個名字,便是我們眾所周知的新印象派。如果說,印象派的畫家不居于室內(nèi),紛紛走出畫室,感性地捕捉陽光下的世界,那么,新印象派的畫家則是崇尚理性地分析色彩,并加以運用。
新印象派畫家們作畫,不同于印象派,他們不是在調(diào)色板上將各種顏色調(diào)染得絢爛無比,而是取純色,用極其微小的圓點筆觸點在畫紙上,這便是“點彩派”名字的由來。有人會說,用點點作畫,這讓密集恐懼癥者如何觀賞?不必擔心,圓點筆觸形成的小色斑塊,在人們的視網(wǎng)膜的調(diào)和下,會非常自然地混合起來,形成和諧的中間色,再通過光的進一步融合,不但沒有不適感,反而能使點彩派畫家們作品中的色彩更加鮮明,與眾不同。
名畫《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出自新印象主義創(chuàng)始者喬治·修拉的筆下,這幅畫修拉便采用了點彩畫法。它描繪的是一個周末的下午,人們暢游位于巴黎附近奧尼埃的一個島上公園時的情景。畫面里聚集了很多人,有的站在草地上欣賞美景,有的坐在樹下攀談,或躺或倚,悠然自得,近處、遠處,湖面的船只上,處處可見游玩的人們。而如此多的人物、事物,卻沒有給我們雜亂、煩躁的感覺,反而營造出寧靜、溫馨的氛圍。
這又是為何?
原來,畫家將眾多人物排列在精準的幾何圖形當中,并運用弧線來減少水平線和垂直線所帶來的乏味。畫中撐著陽傘的一對母女,處在畫面的幾何中心點上,與陰影處的一對高個子夫婦和遠處的一位作畫者形成一條水平直線,嚴謹?shù)慕筮h小透視法,使整個畫面和諧統(tǒng)一。再通過光線的作用,讓畫中本是固定的人物形象產(chǎn)生了魔術(shù)般的有序,與湖面以及周圍的樹木達成了一種渾然統(tǒng)一的效果。
當然,這幅畫最大的特點還是那些精密排列的小圓點,暖色與冷色,以及它們的相近色排列成的小圓點,不加任何的調(diào)和色,純純地堆積出畫面,欣賞畫作者從一定距離的視角觀之,會形成極其鮮明的色彩效果。畫面中陽光明媚的部分和處于蔭涼中的部分,明暗對比極其強烈。每一部分均是由上千個互補色點觸而成,再通過觀畫者眼睛的調(diào)和,形成美麗的藝術(shù)效果。
這便是新印象派的特點,即布局的科學化、色彩的理性化。
你再仔細觀察這幅畫,會有一種時間被凝固的感覺,畫中所有的人物似乎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讓我們感受到一種不可被打亂的強烈秩序感。黃色與橙色的主色調(diào),再搭配綠色、白色、黑色,讓整個畫面更加明亮悅目。不得不說,新印象派的畫家們對光學和色彩純色的研究,可謂爐火純青。
產(chǎn)生于印象派的新印象派,也就是點彩派,將印象派的光影理論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分析的層面。很多人都會說,繪畫過于科學化,會失去繪畫本身感性的色彩,使其變得呆板。但點彩派這種大膽的新嘗試,卻有著劃時代的意義,不僅影響了野獸派,還預示了20世紀抽象藝術(shù)的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