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艷
合作學習的倡導者認為,學生的學習不應該僅僅以知識為中心,而合作交往等社會性發(fā)展本身應該成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堂這一學校教育的最重要的活動場所,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人際交往和知識交流的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當中,讓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鼓勵、共同進步。
以前在高中英語的教學中,教師總是習慣滿堂灌,急于將所有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很多學生卻無法“消化”教師精心總結的“考點”、“難點”。學生不會充分利用同學資源,不會與同學合作學習。這對學生現(xiàn)在的學習非常不利,更不利于學生今后走上工作崗位,融入到社會這個大家庭。
一、為什么要進行合作學習
1.高中英語教學分析
(1)《課程標準》在界定高中英語課程的性質時指出:“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思維和交流工具,也是人們參與社會活動的重要條件。語言對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币簿褪钦f,語言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雙重特征。既然外語是一門交流工具,那么教師就應該努力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學以致用、活學活用。
(2)《課程標準》明確了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把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滲透到學科教育和教學之中。情感態(tài)度對英語學習的結果有著重要影響。積極向上的情感、活潑開朗的個性有助于學生積極參加學習活動,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強烈的學習動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勇于實踐的精神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果。
(3)《課程標準》明確了將學習策略列為課程目標,特別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今后走入社會,實現(xiàn)終身學習打下堅實基礎。自主學習能力是當代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英語課程首先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因此課程安排要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要靈活安排課程,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會學生自主決定學什么、怎么學。英語學習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英語實踐活動,而這些實踐活動很多都是在課外由學生自主完成的。
2.高中學生學情分析
(1)普通中學中,班級規(guī)模較大,學生基礎差異也較大。在經(jīng)過中考的一輪篩選后,學生最后進入了普通中學,他們或者偏科,或者數(shù)學、英語不好,或者各科都表現(xiàn)一般。有的學生英語基礎特別差,基本放棄了英語;而有的學生特別喜歡英語,因而口語水平挺高。在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只能針對中等學生的水平安排課程,結果成績好的學生不屑于去回答老師的簡單問題,而成績差的學生無法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導致處于兩極的同學都不能很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
(2)高中學生正處于表現(xiàn)欲特別強的年齡,他們想在同學和老師面前展示他們的才華。而日常的課堂,主要是教師唱獨角戲,而沒有提供給學生一個展示的平臺。
(3)高中學生已經(jīng)習慣于傳統(tǒng)的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方式,即老師講解,學生記筆記。他們總是接受著老師認為的重點和難點,沒有機會思考、提出問題和表達疑惑。
(4)學生從小接受的評價體系告訴他們,他們的成功意味著同學的失敗。他們的同學都是競爭對手、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只有打敗其他同學,他們才能獲得成功。所以,他們總是對同學充滿了敵意,總是選擇自己獨立學習,有什么好資源都藏起來,生怕別人知道了會超過自己。在課堂上,他們猶如孤島上的魯濱遜,即孤軍奮戰(zhàn),卻不懂得充分利用同學資源去合作學習。
二 、什么是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活動為主體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是一種同伴之間的合作互助活動;是一種目標導向活動,是為達成一定的教學目標而展開的;是以各個小組在達成目標過程中的總體成績?yōu)楠剟钜罁?jù)的;是由教師分配學習任務和控制教學過程的。(王坦.合作學習評述.山東教育科研,1997(2):33.)
根據(jù)以上歸納,我們不難看出合作學習涉及到如下幾個層面。
(1)建立合作學習小組是教師在課堂上開展群體合作的基本手段。根據(jù)學生的性別、性格特點、學習成績、優(yōu)缺點、家庭狀況等方面的差異,教師將學生分成2人以上(通常在6人左右,考慮到班級大小和活動的開展)的學習小組。和傳統(tǒng)的按照成績和能力進行的同質分組不同,各個小組內(nèi)部有合理差異,但是全班各小組間能力相當、資源均衡。組內(nèi)異質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礎,而組間同質又保證了全班各小組之間能夠展開公平競爭。
(2)互助進步,共同發(fā)展,優(yōu)化評價體系。合作學習的一個基本理念就是:堅持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宗旨,相信每個學生在有利的學習環(huán)境下都能在群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共同發(fā)展?,F(xiàn)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服務于或促進人的發(fā)展。合作學習就是為了讓學生們共同發(fā)展,讓每一個學生在相互幫助中都能做到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共同朝著最終目標奮進;讓每一個學生充分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在小組群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發(fā)掘自己的潛力,找到自信,構筑一種雙贏的局面;而不是總是受制于彼此之間的橫向比較,沉迷于競爭的輸贏。這也是合作學習的獨特魅力。
(3)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教學活動的設計必須堅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出發(fā)點,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不同,教師可以合理分配學習任務,并在教學活動前詳細講解如何開展合作學習,教給學生一定的合作技能;在教學活動開展中給予適當?shù)慕ㄗh和幫助,隨時監(jiān)控好活動的開展;活動結束時,教師要根據(jù)小組和學生的表現(xiàn)對合理的過程進行評價,鼓勵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相互協(xié)作,為小組榮譽而努力,為自己的發(fā)展而加油。
三、如何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課堂合作教學
(1)確立明確目標。首先,要讓學生清楚分組的目的,了解分組后需要完成的任務。
(2)組內(nèi)“異質”,組間“同質”。為了保證任務的順利開展,在小組分組時,應該考慮優(yōu)秀、良好、一般三個程度的學生兼顧,各個小組間程度相近。
(3)明確分工,強調各成員責任。為了避免一人包攬所有的工作、防止有的學生不參與進活動當中,組長應該合理安排每個成員的任務,強調團隊意識。
(4)提前作好準備工作。例如,在一個活動中就是查找相關資料,在口語訓練中就是熟悉相關句型和詞匯。
(5)共同協(xié)作,完成任務。在共同完成一項任務時,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溝通時要理解尊重他人,遇到意見不同時要學會溝通和協(xié)商,還要學會寬容。
四、合作學習設計的意義
(1)回歸課堂的本真功能,促進學生的學術性發(fā)展與合作交際發(fā)展。課堂作為學生天然的交往場所,有著家庭和社會無法替代的良好學習氛圍。學生上學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知識,他們還需要在與老師和同學的交往中,學會人際交往與合作。學術性發(fā)展與合作交際發(fā)展是人的發(fā)展中兩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個充滿了競爭氛圍的課堂里,如果學生的合作意識缺乏、活動參與度低、自信心不足,這將嚴重阻礙學生的發(fā)展;而合作學習將把傳統(tǒng)的競爭型班級轉變?yōu)楹献餍桶嗉墸_到雙贏的狀態(tài),從根本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樂學、善學,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學生人格健康發(fā)展的需要。學生是渴望交往的特殊群體,他們有著強烈的交往欲望,但交際能力卻跟不上,抑或交往意識淡薄。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在小組中有了歸屬感,他們相互交流、互相幫助,自由發(fā)表個人意見,同時也樂意傾聽同學的看法。在這種和自己也和別的小組的競爭中,學生重新認識了自己,也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同學。在相互討論和學習中,他們既收獲知識,也獲得了友誼。
(3)順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新課程改革倡導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改變過去接受學習、機械訓練和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在課堂上開展合作學習,有利于用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技能,有利于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自我意識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有利于學生社會化程度的發(fā)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領導能力和探究精神。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兼有工具和人文性功能。高中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必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針對英語學科的特點,教師應該在課堂活動中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發(fā)掘自己的潛力,學會與人溝通交流,學會學習,促進學術性與人際交往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