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楚塵文化
追星狂魔拜倫和雪萊
★文/楚塵文化
1816年5月25日,英國詩人拜倫來到了日內(nèi)瓦湖畔,在這里,他結(jié)識了一個新朋友,詩人雪萊。這兩個人的相遇,是神奇的。因為,他們都為了日內(nèi)瓦湖而來。
為什么偏偏是日內(nèi)瓦湖呢?當(dāng)時,拜倫和雪萊同時愛上了盧梭的一本小說——《新愛洛伊絲》,小說的背景設(shè)定是日內(nèi)瓦湖畔。因為看書看得入迷,拜倫和雪萊兩位迷弟都想要感同身受一下盧梭筆下的人間仙境,從而跑到日內(nèi)瓦湖畔的瑞士小鎮(zhèn)賽雪龍一探究竟。
迷弟加迷弟,殺傷力大增!他們很快決定,只看日內(nèi)瓦湖怎么可以,我們還要對照著盧梭的這本《新愛洛伊絲》,走遍女主人翁朱莉和情郎偷情的地點!
說干就干,兩個人很快策劃起來。不過,這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被糟糕天氣推遲了。因為前一年的印尼火山導(dǎo)致天氣反常,所以1816年瑞士的整個夏天都是降雨低溫的,那年也被稱為“無夏之年”。拜倫和雪萊可不會閑著,他們待在室內(nèi),和同行的另外兩人一起玩起了——講!鬼!故!事!大!賽!
換作平常,說鬼故事也就是天馬行空地海聊,目的在于打發(fā)時間。但這四個人湊在一起,居然聊出了兩本偉大的著作——西方文學(xué)中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和現(xiàn)代吸血鬼小說的開山之作《吸血鬼》,分別由雪萊的妻子瑪麗和拜倫的醫(yī)生約翰創(chuàng)作。
我們講講鬼故事,只能嚇唬嚇唬自己,看看人家,講講鬼故事,能產(chǎn)生世界名著!慚愧吧!
講講鬼故事,聊聊小說,寫寫詩,開心但不盡興,最后還是決定出海航行。于是,《新愛洛伊絲》之旅開始了!
一般人在出海航行時,遇到海上掀起風(fēng)暴或是雷雨肆虐,通常都要避開,可是,這兩位臭味相投的詩人和我們不一樣,人家玩的就是刺激!他們朝暴風(fēng)雨出航,深入險境。最浪漫的是,這兩位詩人每到達《新愛洛伊絲》里出現(xiàn)過的場景,就停下來,依地點挑選出書里適合的篇章,朗讀給對方聽。
在海上的航程中,暴風(fēng)雨越來越大了,就像拜倫說的那樣:滔天巨浪為四下平添壯麗,不過,偶爾也為小船帶來危險。拜倫是頂尖的泳將,而雪萊是旱鴨子。在暴風(fēng)雨中,兩人的船很快就灌滿了水,拜倫脫下大衣,對雪萊說:別怕,我一定會救你的。雪萊的回答令拜倫吃驚。拜倫后來寫信給朋友說:“雪萊答以莫大的冷靜。除非他被巨浪打到礁巖上去,而礁巖又高、又利,不巧還有危險的浪頭打來,或許可以一救。”傲嬌的雪萊!
海上的暴風(fēng)雨令這兩位詩人興奮不已,但更加令他們興奮的是,他們遭受暴風(fēng)雨的地點,正好跟盧梭小說里朱莉和她的情人因暴風(fēng)雨而幾乎翻船失事的地點是一樣的!“倩影于浪濤中掙扎。死亡的慘白,將她的玫瑰雙頰抹得呆滯無神?!薄缎聬勐逡两z》。還有比這更巧合的事情嗎?
有驚無險,最終,拜倫和雪萊,和小說里的朱莉情侶一樣,僥幸脫險上岸了。這段經(jīng)歷給兩位詩人都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后來,拜倫在寫作自己的代表作《唐璜》時,那段出航的船難情節(jié),無疑來自那次旅行。
上帝眷顧了這兩個幸運的人,但不會永遠(yuǎn)眷顧。
六年之后,1822年的夏天,拜倫和雪萊的心思又活絡(luò)了,他們決定再次結(jié)伴出航。
為了這次航行,他們在意大利的拉斯佩齊亞灣買了兩艘豪華帆船。拜倫的是宏偉的縱帆船,取名作“波利瓦”;雪萊的是狹長的小快艇,拜倫幫雪萊的船下訂時,還要求主帆要漆上“唐璜”二字。雪萊大概不太高興,給船帆弄了一個大補丁,更名為“艾莉兒”,這是莎翁名劇《暴風(fēng)雨》里的精靈之名。
雪萊把自己的藏書搬上船,在海灣漫無目的漂了好幾天,一手掌舵,一手捧書。他的“艾莉兒”如同精靈一般,快速掠過其他船只。
以速度取勝的船只,危險性也極大。七月的一個午后,天色透著兇險,“艾莉兒”輕巧掠過水面,一陣狂風(fēng),高大的船帆東搖西晃,船翻了。
這一次,雪萊的身邊沒有拜倫,而雪萊仍舊沒有學(xué)會游泳。十天后,尸體沖上岸,通過口袋里的一本詩集,人們確認(rèn)了,那是剛剛30歲的雪萊。
1822年8月16日,雪萊的遺體由好友拜倫及特列勞尼以希臘式的儀式來安排火化,并在第二年一月回到羅馬,這位浪漫主義詩人永遠(yuǎn)棲息于“新教墓園”。
墓碑上,刻著的是莎士比亞的名作《暴風(fēng)雨》里的詩句:朽滅絲毫未見其人之身,只是落海歷經(jīng)巨變之深,化作富麗的異寶奇珍。
雪萊遺體火化時,拜倫滿懷懊悔,躍入水中,游了3英里,一直到波利瓦,他才回頭。
他把自己的船賣掉,再也不出海旅行。
他用他的余生,懷念這位和他一起,因為一本書,而開始一段旅行的朋友。
(摘自《青年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