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作文活動課上讓學生自覺地交流自己的得意之作,與大家共同分享,這成了筆者語文課堂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交流可以是PK的形式,可以是賞析的形式,也可以是探討的形式。交流,是展示,是分享,會產生“蝴蝶效應”,引起寫作的“風暴”,帶動更多的人寫出好文章,激起更多同學的寫作熱情,更會提升大家的寫作能力與思想認識。
【關鍵詞】作文活動課;交流;分享;提升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10-0023-05
“同學們好!今天我給大家交流最近寫成的一篇隨筆,希望大家能夠喜歡?!?/p>
這是學生參與作文交流活動慣用的開場白。
寫出得意之作與同學們共同分享,已成為學生的自覺意識,也成了語文課堂獨特的風景線。有每周一節(jié)固定的習作交流展示課,有課前五分鐘交流展示自主安排的習作推介,有課堂上相機鏈接的習作評點,還有即興開展的與名家名作PK活動。
下面三篇是“寫人作文大PK”交流課的展示文章——
“老彭”軼事
海潮
黑黑的臉膛,矮矮的個子,憨憨的笑聲。這不是咱們初三時的政治老師“老彭”嗎?直呼老師“老彭”可是大不敬呀,然而——
一、“請叫我老彭!”
“各位同學,大家好,偶叫彭勇,是校領導精心安排來帶你們畢業(yè)班的。聽說你們初一初二的老師很舍不得你們呦。唉,真是沒辦法的事,誰讓咱那么優(yōu)秀呢!嘿嘿……”“切——”隨著全班同學意味悠長的一聲嘆息,我打量了一番這個皮膚黝黑,個子不高,頭發(fā)不洋不土的中年老師?!扒?!”我心想,“校領導就找這種老師來糊弄我們嗎!”
“大家別看我個子不高,聲音沙啞,偶的座右銘就是:濃縮的就是精華。聲音沙啞,但是最迷人的;身材矮小,但是相當自信的。嘿嘿……”瞧!一口流利的霍邱普通話,哪能與先前講正宗普通話的老師相比,別扭!
“請政治課代表起立!”這又出什么幺蛾子?我遲遲疑疑地站了起來。“呵呵,你好,初次見面,請自我介紹一下!”他一臉“壞笑”,踱到我身邊,伸出了一只大手。我嚇了一跳,從來沒見過老師與學生握手的,又是在課堂上,但出于禮貌,我還是紅著臉握了一下他那沾滿粉筆灰的手。“希望日后合作愉快!嘿嘿……”又快速回到講臺上,很夸張地猛吸一口氣,又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嘿嘿,第一次跟你們班的政治課代表認識,好緊張,好緊張!你們班的政治課代表好高呀,我要站在講臺上才能找回我的自信來呢!”
“哈哈哈……”全班一陣哄笑。就在這笑聲中,他開始了他的講課,他的課跟他的開場白一樣的幽默而又風趣,逗得我們時時哈哈大笑。
不知不覺中一節(jié)課結束了,他邊收教材邊嘆了一聲:“第一節(jié)課就這樣結束了,與各位合作得好好呦!對我的課有什么意見,多給偶提提呦!哦,對了,請各位路上見到我跟我打招呼的時候,不要喊彭老師,請叫我老彭!嘿嘿……老彭我堅信我跟你們之間是沒有代溝可言的,不要小瞧我小眼睛,大鼻子,矮個子,我還有一顆兒童的心呢,實際年齡已近四十,心理年齡只有十四嘿嘿……”走到教室門口,他又回頭補了一句,“拜拜!期待下節(jié)課相見!不要迷戀哥哦,還有,請叫我老彭!”
二、“走,我們打球去!”
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最后一節(jié)是體育課。按慣例,畢業(yè)班體育課是形同虛設的,同學們大都在教室里搬“作業(yè)山”,個別人在走廊游蕩。此時,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xiàn)在欄桿旁,是彭老師,哦,不對,是老彭!他把手圈成喇叭狀,沖我們教室大喊:“二班的,走,我們打球去!”“哦——!哦——!”一陣興奮,我們叫喊著跑跳著來到籃球場。女生圍在欄桿外面,班里的幾個球技好點的男生,在老彭的帶領下武裝上陣了。歡呼聲,吶喊聲響成一片。只見老彭,左躲右閃,輕功在身似地一次一次的大扣殺,只幾下就賺足了個歡呼聲。圍在場外的幾個女生扯著嗓子大喊著:“老彭,老彭,加油!老彭,老彭,太棒了!”在眾人的吶喊聲中,老彭黑黑的身影在場內聚成了一道黑色旋風,左沖右突,上下翻滾。結束后,他又跟球員們勾肩搭背地一起沖涼去了,撒下一路笑聲。
三、“我會想你們的!”
“拍畢業(yè)照了,各位!”在老班的帶領下,我們班的同學抬著桌椅板凳,興沖沖地來到操場上。你站這,我去那,你蹲著,他坐著,一切就緒,要開拍了,前排的老班看了看周圍,驚叫了一聲:“咦,這彭老師哪去了?”“我在這兒!”是老彭!老師都坐在前排,他怎么跑后面去了?“我跟各位是一樣的,你們是我的朋友,我期盼跟你們拍照好久了,怎么會缺席呢?嘿嘿……茄子!”老彭仍舊笑著,與后面的男生勾肩搭背,黝黑的臉在陽光下泛起金色光芒,與我們二班七十張明媚的笑臉永遠地定格在這美麗的校園里。
“這是你們初中階段的最后一節(jié)政治課了,跟你們在一起的這一年里我很開心,老彭我真的太喜歡你們班了,你們就是偶的驕傲,真舍不得讓你們走,但是不能不讓你們高飛呀!嘿嘿,希望大家以后都跟老彭我一樣自信,一定哦!我會想你們的!”我分明看到老彭的眼角有亮晶晶的東西。
老彭,我們也會永遠記住你的,一定!我在心里說。
老彭,我們永遠的老彭!
像花兒一樣美麗芬芳
劉丹丹
又逢蘭花開放的季節(jié),花香飄蕩在雨后濕潤的空氣里,沁人心脾,思緒也隨之飄回十一歲的春天。
隨務工的父母轉學的第一天,我背著厚重的書包,走進新班級。一雙雙新奇的大眼睛從周圍投來,似乎要把我看透。不想被別人這么不舒服地注視著,我快步走到最后一排,找了個空位子坐下。耳邊傳來關于我這個從農村來的學生的議論:“看,她穿得多土!”我窘迫地往墻角縮,真恨不得找個地洞鉆進去。
我悶悶不樂地發(fā)起呆來,教室里忽然響起沸騰的歡呼聲。我透過窗戶看去,一個身穿白色碎花襯衫、黑色長裙的年輕女子正踩著小碎步走來。我從同學們嘰嘰喳喳的議論中得知,這個美貌如花的女子是語文老師。
嬌好的身材,白皙的皮膚,素面朝天,長發(fā)柔順地披在雙肩,兩個小酒窩鑲嵌在紅潤的兩腮。她走上講臺朝大家微微一笑,示意大家安靜。
“聽說班上來了一個新同學,自我介紹一下吧?!崩蠋熡锰鹛鸬纳ひ粽f。在大家的注視下我緩慢地從座位上站了起來,用蹩腳的普通話說出自己的名字,夾雜著濃重的地方口音,引來一陣哄堂大笑。
我難為情地低下頭,臉頰滾燙燙的。這時,一雙柔軟的玉手放在我的手上。我抬頭一看,老師微笑著望著我,遞給我一支粉筆。她的手掌觸摸到我的手心的熱汗,卻沒有縮回去。她用右手輕輕拍著我的肩膀說:“來,在黑板上把你的名字寫給大家看吧。”
我怯怯地走到黑板前,顫抖的筆畫暴露出我的緊張不安。臺下時不時傳來幾聲嬉笑。此時,老師走上臺,雙手搭在我的肩膀上,對臺下的同學說:“大家歡迎新同學!”頓時,臺下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我轉身看了看老師,她溫柔地看著我,嘴角像開了一朵好看的花。
下課后,我聽到座位旁輕叩玻璃窗的聲音。原來老師示意我出去。
與老師一前一后走在去辦公室的走廊上,看著她優(yōu)雅的姿勢,我不禁放慢了腳步,生怕和她構成不和諧的畫面。
到了辦公室,她搬出一張椅子讓我坐下,從抽屜里拿出紙和筆,寫下三個清秀的字——“凌水娥”。她伸出右手,微笑著說:“劉丹丹同學,你好,我叫凌水娥。以后我們就是朋友了,請多多關照!”我禁不住笑出聲來,伸出手和她十指相扣,兩個人彼此相望,都笑了。
走在回教室的路上,我把那張紙舉在半空中。陽光調皮地透過它,留留下閃閃的亮斑,我的心甜甜的。
自從與凌老師成為朋友,我聽她的語文課格外認真??墒沁@一天,我卻意外地開了小差。
凌老師布置下一道課堂作業(yè):同座位的同學合作表演課文中的故事。我孤零零地被冷落在一邊。班上的同學都興高采烈地討論著如何表演,只有我悶悶不樂地趴在桌子上,一遍遍地用鉛筆涂著“同桌”兩個字。這時,凌老師站到我的座位旁。我極力地捂住那兩個字,生怕她發(fā)現(xiàn)我的小秘密。
回家后,我翻開語文作業(yè)本,驚奇地發(fā)現(xiàn)一張精美的心形彩紙,上面是凌老師的留言:“把心打開,花朵才能綻放。”我的心里涌上一股暖流,反復撫摩著那張彩紙。
凌老師開始在課下教我普通話,從發(fā)音到吐字,她不厭其煩地一遍遍地糾正我的口型。有時候,我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發(fā)音不準,引來同學們哄笑,凌老師總用手勢制止大家,微笑著看著我,那眼神好像在告訴我:“別害怕!大聲說出來!”
凌老師一如既往地用留言鼓勵著我。記憶最深的一次,她在彩紙上畫了一個花骨朵,旁邊寫一行小字:“不要辜負花開時節(jié),你也是一朵花,含苞待放!”
在凌老師的諄諄教導和殷殷的鼓勵下,我逐漸說出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也慢慢地融入了班集體,和同學們和諧地相處了。擁有第一位同桌的那一天,凌老師撫摩著我的頭說:“恭喜你,擁有了自己的同桌!”她甜甜地朝我笑,露出潔白的牙齒。
學校組織春游的時候,我很幸運地分到凌老師帶隊的那一組。
陽光明媚,微風拂拂。我們團坐在柔軟的青草地上。凌老師和我們吟唱著詩歌,瑯瑯的誦讀聲飄蕩在靜謐的郊外。凌老師走到一棵老柳樹下,倚著樹根坐下,微笑著說:“同學們知道嗎?每一朵花都代表著一種人生,找到最適合自己性格的花的人是幸福的人。你們去尋找最愛的那朵花吧!”我們歡欣雀躍地跳起來。
我和同桌找到了一條潺潺的小溪,岸邊簇擁著一大片花叢。我們在花叢里跑啊,跳啊,采摘著芬芳的花朵。
“找到最愛的那朵花了嗎?”凌老師輕盈地走來。我和同桌向她跑去,捧起手里的花束向她展示著?!昂妹腊?!”她笑著說。
和煦的春風撩起她的頭發(fā),散開在空中,在陽光下碧綠通靈。我捏著她的裙角,傻傻地問:“老師,你是花變的嗎?”他蹲下來,說:“是啊,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朵花變來的啊!”我拿起一朵白蘭花插在她的鬢發(fā)上:“那你就是這朵花變來的,它是最美麗最芬芳的花!”凌老師粲然一笑,輕撫著我的臉頰。
春陽把每個人臉龐映得紅潤,凌老師牽著我們的手在草地上慢悠悠地走啊走,走啊走……
又是春天,又是蘭花開。我這個花骨朵也要開放了。返鄉(xiāng)讀書五年了,但我深深地記得:十一歲的春天里,一位花兒一樣的老師用一顆和煦如春風的心靈感動著一個自卑、孤獨的小女孩,牽著她的手走向人生的春天。
他引領我走進語文的世界
馮宏
也許是被誤導的原因,我對語文學科似乎有種天生的排斥。然而他,在短短半年多的時間里,徹底地改變了我。
“我叫趙克明。趙姓在《百家姓》里居第一,咱可是沾了宋代皇帝的光哦;‘克是馬克思的‘克,咱可不能與偉人馬克思相比;‘明是諸葛孔明的‘明,咱也不能和智者諸葛亮相比?!边@是他與我們初次相見時的自報家門。咦,這老師有點意思!我仔細打量著他:身材高大,雙鬢微白,衣著整潔,目光炯炯。
“學習語文,貴在情感。在沒有情感的人眼里,書本上排列的是一個個冷冰冰的方塊文字;在有感情的人眼里,那一個個方塊字不但形體優(yōu)美,而且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生命體。”這是他在給我們上見面課。他從“情感”談到“敏感”,又談到“語感”,他從漢字談到成語,又談到唐詩宋詞,滔滔不絕,眉飛色舞。新鮮!往常一拿起書本就犯困的我,怎么就沒有看出語文竟然如此神奇?我用新奇的目光撫摩著新發(fā)的教科書。
“學習語文無捷徑可走,誦讀是關鍵。你得正確地讀,有滋有味地讀,美美地讀,把自己的情感讀進去,把作者的情感讀出來?!闭f著,他打開課本,為我們范讀第一課《沁園春·長沙》:“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聲音時而高亢,時而舒緩,時而激越。同學們屏息靜聽,漸漸地,我的眼前浮現(xiàn)出一幅畫:偉人毛澤東立在江邊,近處湘江北去,遠處萬山紅遍,萬物躍動,生機盎然。哦,語文真的很美呢!這是我第一次在語文課上感受到。
“傾吐真情,張揚個性。反對假、大、空、套!”這是他第一次上作文課時給我們喊出的口號。剛開始,我們對這兩句話還一知半解,他從包里拿出一本書——他編著的《中學生個性化作文引路》——給我們讀了他自己寫的文章,我一下子豁然開朗了。嘖嘖,作文應該這樣寫!作文可以這樣寫!我用異樣的眼光注視著我們與眾不同的語文老師。自讀書以來,我的語文老師在教我們寫作文時,總是要求這要求那,畫框定調,致使我一聽到要寫作文就發(fā)怵,不知該如何下手,于是便胡亂地扯上一些假話、大話、空話、套話,有時甚至抄襲別人的文章交差。如今老師解放我們了,我可以借作文吐露我的真情,展現(xiàn)出我的個性了!為了激勵我們,他還讓我們寫隨筆式日記,并將優(yōu)秀的作文打印出來編成紀念冊,還推薦給各個雜志社。說真的,咱真的心動了,做夢都在寫作文送到雜志上發(fā)表呢!
“不動筆墨不看書?!边@是他寫給我們的一句名言。他說這是毛主席的老師徐特立先生說的,毛主席聽從他老師的教導,在日理萬機中閱讀“二十四史”,寫下超過“二十四史”字數(shù)的批注。說到這里,他還給我們展示了他的教本,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文字,做了各種各樣的標記。哦,學習語文的訣竅原來就在這里!我們這些以前只動眼睛不動手的“君子”們,開始學著讀書動筆了。有幾個“懶蟲”積習難改,他發(fā)現(xiàn)了,便揚起手,抬高聲調說:“‘君子動口不動手,手要保護好,手一定要保護好!”同學們都心領神會地笑了,那幾個“懶蟲”也趕緊拿起了筆。實不相瞞,過去一學期下來,我的語文書如同剛發(fā)的一樣嶄新,翻個幾十頁才能找到胡亂勾畫的一筆兩筆,進高中的語文書被我翻得“缺胳膊掉腿”的,每一頁都有密密麻麻的筆記。而今,讀書動筆已成了我生活的“常態(tài)”了。
正如他在博客里說的,語文課堂是他的園子,他就是一個埋頭耕種的農夫。他的課永遠是激情四溢的。一篇沒有什么意思的文章,經他一點撥,就奇跡般地生了魔力。他的講解抑揚頓挫,配以不同的手勢,每到高潮處,更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聽著他的話語,我和同學們沉浸在語文的美妙世界里。但他卻說,他喜歡同學們在課堂上展示,課堂應成為大家的學堂。他每節(jié)課前都安排一位同學上臺交流展示,鼓勵學生把語文最精彩的面貌呈現(xiàn)給大家;他還鼓勵大家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大膽發(fā)表不同的意見。原來文章也是多解的!原來文章也是有生命的!我由小心翼翼地遠觀它,開始歡呼雀躍地走進它。
哦,對了,他是唯一不給我們訂資料的老師,真正減輕我們的課業(yè)負擔和經濟負擔。他還在博客上發(fā)出“語文作業(yè)與理科‘接軌應該緩行”的呼吁。他說,語文學科有自身的特點,語文學習有自己的規(guī)律。他讓我們每天堅持糾正生活中的語言錯誤,積累成語,將我們的語文學習由課堂延伸到課外;他讓我們閱讀報刊上的美文,閱讀名著,讓我們在欣賞美的同時創(chuàng)造美,感悟語文的魅力。
……
他,就是這樣一位語文老師,一位渾身散發(fā)著語文味的老師,一位讓我愛上語文的老師。
非常幸運,我在高中與他——趙克明老師相遇,我的生命體里已汩汩流淌了母語的血液。
三篇文章都寫自己最熟悉的老師,但卻是不一樣的老師。傾聽交流者動情的朗讀之后,同學們爭相發(fā)言做出評判,有同學還聯(lián)系自己的寫作實際暢談受到的啟發(fā)。
“海潮同學筆下的老師,也許在人們眼中最不像老師,但在學生心中他確實是最好的老師,因為他走進了學生的世界,走進了學生的心靈,是一位真正的鮮活的老師!”
“像劉丹丹寫的那位如花般美麗芬芳的老師,能在學生的心田里播種出美的種子,蔥綠生命的綠葉,那是一種幸福,更是教育的成功?!?/p>
“語文老師有什么味兒,馮宏的作文就告訴我們,有特色,有激情,有思想,趙老師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p>
“怎么寫老師?沒有帶病上課、深夜批改作業(yè)的套路,沒有給學生上‘政治課的框框,要用紀實的手法寫出生活中活靈活現(xiàn)的‘這一個,還可以用散發(fā)著芬芳的詩意的語言描寫出老師像花兒一樣的美麗芬芳,當然還可以用作者情感變化的線索彰顯人物的特色?!?/p>
學生明亮的眸子里,讓人讀出了“心領神會”。
交流,是展示,是分享,更是提升,它產生了一種“蝴蝶效應”,引起一場寫作的“風暴”,一篇好文章引動十篇乃至百篇好文章,一個同學寫作的成功激起全班同學的寫作熱情。
筆者常常自問:老師喋喋不休地傳授這個寫作“技巧”那個寫作“方法”,能創(chuàng)造如此奇特的“效應”嗎?
交流展示,彼此分享,是寫作能力的提升,更是思想認識的提升。
曾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道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一只蝸牛,很想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它想東游泰山,看一看壯觀的日出,可一計算,要實現(xiàn)這個計劃,至少需要3000年時間,只好忍痛放棄;后來,它又想南下長江,看一看奔騰的江水,可一計算,至少需要3000年時間,也只好忍痛放棄了。蝸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暫,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都不肯做,最終死在草叢中。
在批閱作文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認為蝸牛是可悲的,因為它的夢想與現(xiàn)實的距離太遙遠,蝸牛就是蝸牛,本不該如此異想天開,就像我們很普通很平凡的人一樣,還是要實際一些,不要去追求那些遙不可及虛無縹緲的東西。
這是對作文材料的一種思維視角?這是當下人們褒揚的有個性的作文?都不是,這是學生對事物認知的偏差,這是學生人生理想的模糊。對于蝸牛悲觀論者,筆者以為絕不能等閑視之。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有責任矯正學生認知的偏差,應該給學生上好人生理想這一課,以積極的人文思想點燃學生人生理想之火。
于是,筆者安排了一堂作文評講課。
首先,給大家推薦上屆學生寫的一篇題為《猴子撈月》的作文:
深夜,幾只猴子長臂牽著長臂,從樹上倒吊到井下,目光專注地望著水中的月亮,它們要把它撈起來。
這個故事和畫面,從孩童至今一直牢牢地留在記憶里。現(xiàn)在,我有時閉起眼睛就看見那幾只猴子,仍在倒吊著,而月亮,也仍藏在水下。
這個故事的原意,是善意地嘲諷猴子的愚蠢,地上與天上不分,真相與幻影莫辨,徒勞地浪費時間與生命。
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覺得把這幾只猴子視為愚蠢之物過于簡單了。試圖將水底那個金色的月亮打撈出來,就一定是愚蠢荒謬?難道從井中撈出一條魚或一桶黃金才算明智,才算聰明絕頂?
猴子們總是在樹上出沒,它們的生活來源主要在樹上。它們腦子靈活,身手敏捷,肯定會知道水里的那個月亮并不是什么食物。可是,它們到底為何不嫌麻煩,冒著有可能集體墜落水中的危險,倒掛著自己,忍受著眩暈,去撈那水底之月呢?
很顯然,吸引它們的是充滿懸念的過程,是那個撈月的迷狂。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個,而水中的月亮多到無數(shù),海中之月,湖中之月,河中之月,溪中之月,泉中之月,碗中之月,乃至一顆露珠、一滴清水里都藏著一個月亮。猴子明白,既然不能升天摘月,那就舍遠求近,入水打撈它——一群猴子就這樣與命運認真做起了游戲。
當然,也許那幾只猴子撈月未成,變得聰明、實惠起來,從此除了吃喝繁衍,再也不做撈月的游戲了。但是,我情愿它們沉浸于這個偉大的游戲之中——吃喝之外,陶醉于撈月;繁衍之外,醉心于追逐幻想。
如今,許多猴子都已進化得聰明絕頂,它們不再對任何月亮感興趣,他們喪失了祖先的那份善良與對生命的享受。所以,時常聽見猴子們爭奪獵物的新聞,猴部落彌漫著仇恨與血腥的戰(zhàn)爭,善良的猴子根本就無法生存下去。所以,那些幼猴一出生就要接受功利性的生存培訓,接受仇恨教育與戰(zhàn)爭訓練。
因此,我對記憶中的那幾只猴子充滿著懷念與敬意。
人類編了一個故事來諷刺猴子的愚蠢,因為猴子分不清月亮的真假;但是,我們?yōu)楹螞]有思考,人類是不是把一切都分得太過清晰。正因為分得太清,才一門心思地追名逐利,把物質的追求當成了自己的目標。其實,人類應向那幾只撈月的猴子學習,努力地打撈美麗動人的月亮,盡情享受撈月的迷人意境。
即使兩手空空,即使白忙一遭,那也是充滿詩意的。
這篇文章引發(fā)了學生兩種思想的碰撞:一是猴子撈月很荒唐,很愚蠢,不切實際;二是不能只把物質的追求當成自己的目標,而應該享受人生“撈月”的詩意。不同思想認識的交鋒,正為矯正學生認知的偏差提供了契機。
筆者趁勢讓雙方展開辯論。
貶猴子一方認為:當今市場經濟社會,講實際求功利是正常的社會現(xiàn)象,全社會的人都關注票子,房子,車子,關注柴米油鹽的價格,股市的漲跌,樓市的飛升,你能夠超然塵世之外嗎?再者,人之為人首先需要生存,生存就得創(chuàng)造生存條件,講求實際追求物質正是為了滿足生存的需要,夢想再美好能解決肚子餓的實際問題嗎?
褒猴子一方則認為:正如巴金老人所言,“人不單是靠吃米活著的”,如果僅僅汲汲于功利,那么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一定會大打折扣。人的生命狀態(tài)有兩種,一種是現(xiàn)實的生活,一種是理想的生活,既要腳踏實地,又要仰望星空。生命是一種過程,如果看得過“透”,就是從生到死,結局就是死亡;如果看得過“實”,就是維持生命的存在,不外乎吃穿住行樂。可是這些就是我們生命的全部追求與意義嗎?如果僅止于此,那么我們的生命真的十分悲哀了。人之所以為人,在于人有思想,有夢想,有精神的追求,即使窮其一生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思想、夢想與追求,但是這人生理想之火應燭照一生,躍動一生。
辯論后基本上達成了共識:把目光投向關乎生存的切身利益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決不能忽視人的精神追求,不能熄滅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之火。
見火候已到,筆者把話題引到了上次的作文上。先讓學生回讀作文材料,把握材料的整體含意,認識到材料的重心在“蝸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暫,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都不肯做,最終死在草叢中”,蝸牛的可悲正在這里。再讓學生思考蝸牛該不該有夢想,應該有怎樣的夢想,明確小小的蝸牛也應該有大大的夢想,追夢的人生才是美好的人生,當然人生需要機智,遠大的夢想必須與近期的夢想相結合,夢想的實現(xiàn)需要腳踏實地去努力,不做任何努力就放棄夢想是不可取的,機智地放棄某種夢想不等于失去了任何夢想。
從學生會心的眼神里,分明可以看出他們已經傾向于“人生有夢”說了。為了把學生心中的火苗扇得更旺,在總結時,筆者滿懷激情地說道:
我們的老鄉(xiāng)、著名學者鮑鵬山先生在評論莊子時說道:“在一個文化屈從權勢的傳統(tǒng)中,莊子是一棵孤獨的樹,是一棵孤獨地在深夜看守心靈月亮的樹。當我們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時,月亮為什么沒有丟失?就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兩棵在清風夜唳的夜中獨自看守月亮的樹。” 在一個物質欲望過于膨脹的社會里,在功利性甚囂塵上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做個理想主義者,點燃起心中的人生理想之火。有一部小說中寫道:遙遠的地方有一條地平線,實際上地平線是不存在的,但是我們看起來地平線是非常真實的,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個特點,當我們向地平線邁進兩步的時候,地平線倒退了兩步,接著我們再向地平線接近十步之后,地平線又向后倒退十步,于是我們獲得一種認識,地平線似乎是永遠夠不著的,永遠達不到了的。但是有追求的人說,地平線是真實存在的——它存在于人們的心中——它存在的最大價值是什么,是讓你不斷地向前,向前,再向前!作為一個精神的人,我們的心中也要有這樣一條“地平線”,唯其如此,我們的人生才有意義,我們的生命才有價值!
在陶醉于成功矯正學生認知偏差的時候,筆者感謝《猴子撈月》的作者蘇杭,也堅信三個詞語——交流、分享、提升。
(編輯:胡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