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的琴》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光陰能夠帶走一個時代,卻帶不走時代里有血有肉的小人物,帶不走光陰里留下的觸動人心的故事。
一、天下的父親都是一樣的
戲里的陳桂林是一位下崗工人,同時也是一位望女成鳳的父親。陳桂林沒錢,但一心想把女兒培養(yǎng)成一位鋼琴家,正如淑嫻說的那樣:“你看我沒有錢,但是我讓孩子去學(xué)書法,有張紙有支筆就可以練?!倍惞鹆址且o自己出難題。晚上帶著女兒偷偷在音樂教室彈鋼琴,被老師抓到;自己在家用破紙殼做了一個鋼琴鍵盤的無聲模型給女兒練習(xí),結(jié)果被女兒嫌棄;帶著自己的一幫兄弟去教室偷琴,結(jié)果被送進警察局。直到有一天,前妻想要爭奪女兒的撫養(yǎng)權(quán),女兒說:“誰能給我買鋼琴,我就跟誰走。”
買鋼琴?陳桂林買不起,錢也沒借來。既然買不來,干脆造一架鋼的琴。于是,陳桂林拉起了一支工人隊伍,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造琴工程。
影片沒有煽情感人的父女互動情節(jié),陳桂林也沒有苦大仇深的情感流露,但是父親的良苦用心是每一位觀影者都能夠感受得到的。這就是一位存在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父親形象,平凡且普通。盡管沒有多大的能力,但卻會傾其所有為你筑夢;盡管沒有甜言蜜語,但你永遠是他心尖上的肉。原來,天下的父親都是一樣的。
二、我們工人有力量
整部影片沒有絢麗的畫面,有的只是濃濃的工業(yè)氣息,破敗的工廠,落魄的工人,以及那兩個大大的還在冒著煙,但卻是在等待被炸毀的工業(yè)煙囪。這樣的畫面本應(yīng)該是頹廢荒涼的,但通過陳桂林等人鮮活的語言和對生活飽滿的熱情,影片沒有傳遞給人負面的情緒,反而讓人情不自禁地追隨著他們造琴的大工程也心潮澎湃起來。這或許就是工人階級的力量,即使崗位被淘汰,但是長久以來的“手藝”不會被淘汰;即使生活很平淡,但是他們的熱情不冷卻。
三、生活需要樂觀與幽默
什么是樂觀?樂觀就是想盡一切辦法努力使生活美好起來。影片中的陳桂林等人,一直生活在東北的沃土上,東北人與生俱來的樂觀與幽默在他們身上同樣得到彰顯。沒有錢買鋼琴,有的人會選擇放棄算了,但是陳桂林從始至終都沒有;造一架鋼的琴可不是一個小工程,陳桂林一個人“犯傻”就算了,其他人也都自愿加入他的造琴計劃,并且自得其樂??粗捌械年惞鹆忠粠腿顺灾救?,喝著啤酒,唱著流行歌曲,生活再難,也要有滋有味地過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