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立紅
【2017年高考作文備考熱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①讓我們看一組數(shù)據(jù):每年,全世界生產(chǎn)800萬首新歌、200萬本新書、1.6萬部新電影、300億篇新博客文章、1820億條推特(微博)信息。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我們已經(jīng)走進了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現(xiàn)在的信息已經(jīng)不再缺乏,而是泛濫,不僅泛濫,還眼花繚亂。對此,早在1971年,諾貝爾獎得主Herbert Simon說出了一句讓人深省的話:“在信息豐富的世界里,唯一的稀缺資源就是人類的注意力?!?/p>
②2016年8月20日,作家余秋雨在廣州南國書香節(jié)作演講“別在假閱讀中浪費生命”:“鳳凰衛(wèi)視一個老總和我講過一句非常重要的話:現(xiàn)在的信息當它發(fā)生過后,第二天連再講一遍的興趣也沒有了?!彼?,“當閱讀通過手機成為滔滔洪水把所有年輕人都裹卷,你不斷地大量讀各種信息,表面上你占有了信息,實際上是信息占有了你,你再也抓不住自己的生命。”
“不要在信息里浪費時間,不要在假閱讀和爛閱讀當中浪費生命。我們要通過閱讀來挽救自己,更多地讀一些被時間和空間證明它高貴和美的東西,讓它們和你的生命連在一起。”
對上面的材料提出的問題,你有怎樣的思考?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論述類文章。
【名師題解】
這是一道多材料的作文題。第一則材料關注的是信息爆炸的世界里人們的注意力與專注程度;第二則是說人們在信息大潮中變得浮躁、盲從,需要真正的閱讀挽救。二者都可以成為立意角度,但如果想要更深刻,就要綜合起來,從探討信息時代,我們如何捍衛(wèi)我們的精神家園這個角度談起。
角度一:緊扣關鍵詞——在掌握兩則材料共同的背景下,從第一則材料的角度切入,抓住關鍵詞“注意力”,我們可以寫“專注”“執(zhí)著”“堅定”等話題。
選材小貼士:在這個信息泛濫的時代,我們要以怎樣的態(tài)度和立場去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眼花繚亂的生活?材料中諾貝爾獎得主Herbert Simon的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角度“我們稀缺的是注意力”。所以,時代呼喚具備這種思維品質的人……本角度適宜從名人經(jīng)典事例或富有時代精神的熱點人物中選材,后者可關注當今所提倡的“工匠精神”。
角度二:設問引路——信息時代,為什么那么多人都被裹挾?在假閱讀和爛閱讀中浪費生命?也許他們的具體原因各不相同,但大的方向卻驚人的相似,那就是不能“靜下心來”。我們從第二則材料切入,可以寫“拋卻浮躁”“拒絕盲從”“理性”等話題。
選材小貼士:余秋雨在廣州南國書香節(jié)作演講“別在假閱讀中浪費生命”為人們揭示出一種社會現(xiàn)象,很多人現(xiàn)在是“假閱讀”,他們沒有真正為自己的精神世界補給,他們?yōu)槭裁磿@樣?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我們發(fā)現(xiàn),原來這些人已在物欲橫流中迷失了方向……本角度適宜從網(wǎng)絡熱點事件中選材。
角度三:辯證思維——如何在信息化時代,用真正的閱讀來拯救我們的精神,這應該是我們最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我們可以寫“把握閱讀”“抓住根本”“淺閱讀與深閱讀”等話題。
選材小貼士:時代發(fā)展,讓信息變得泛濫了,如果全盤接受,迷失自我固然不妥;但全部否定,退避三舍,就真的明智嗎?我們辯證分析,就可以發(fā)現(xiàn),當蕪雜的信息侵略人們的精神家園時,我們完全可以用傳統(tǒng)的深度閱讀去抵御,進而對這些信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個角度既可以寫成記敘文,在生活中選材;也可寫成議論文,在社會中選材。
【高分素材】
推薦素材一:上海茂名南路159弄2號,一個逼仄的小后門里,有位老人,名叫吳根城,大家都叫他阿大。從28歲開始,他就在做蔥油餅,一做就是32年。醒面、涂油酥、放五花、煎餅、明火烤……每一步,阿大都按照最傳統(tǒng)的工藝制作,保持老上海最原始的味道,從不貪多求快。
素材點撥:“每一個優(yōu)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他們不為外物所惑,專注做一件事,就像阿大,用一張張蔥油餅,驚艷了整個城市。
推薦素材二:梁博21歲那年,在《中國好聲音》中一舉成名,卻為制作一張純粹的音樂專輯,在商業(yè)大火時,果斷放棄遠赴美國。那段時間,他的生活范圍不超過方圓一公里:每天在房間彈琴,在戶外跑步,在固定的幾家餐館吃飯。真正過起了“無通告,無作品,無演出”的三無生活。
素材點撥:拋卻浮華做自己,梁博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沒有迷失,他掙脫了名利的羈絆,讓那些“被時間和空間證明它高貴和美的東西”與自己的生命相連。
推薦素材三:易中天教授曾提出“開卷有益,讀書無用?!彼f:“讀書只分為兩類:一種養(yǎng)心,一種養(yǎng)生。希望借看書來謀生,根本不能算是閱讀。所以,讀書無用,而無用之用,才是大用?!币捉淌诘膬删湓捊?jīng)典地道出了現(xiàn)代社會常見的兩種讀書狀態(tài):養(yǎng)生、養(yǎng)心。
素材點撥:易中天教授一語道出現(xiàn)代社會讀書的狀態(tài),也是當今社會兩種常見的生命存在。養(yǎng)心固然重要,養(yǎng)生也不可或缺。
【素材演練】
悠悠的“雅”,淡淡的“俗”
毛雨晴
“每年,全世界生產(chǎn)800萬首新歌、200萬本新書、1.6萬部新電影、300億篇新博客文章、1820億條推特(微博)信息……”當瘋狂的信息豐富我們的眼球時,也塞滿了我們的心。“表面上你占有了信息,實際上是信息占有了你,你再也抓不住自己的生命?!?/p>
信息時代,我們將何去何從?不甘心被魚龍混雜的信息俘虜,那么斗志昂揚,將其“一網(wǎng)打盡”?當然也不妥?!案嗟刈x一些被時間和空間證明它高貴和美的東西,讓它們和你的生命連在一起?!庇脗鹘y(tǒng)閱讀豐盈生命,經(jīng)營精神家園,把海量的信息作為生活的調劑,才不失為一種智慧。正所謂悠悠的“雅“,吟唱生命的主旋律;淡淡的“俗”,調節(jié)著嚴肅的生命旅程。
易中天教授曾在閱讀論壇上提出“開卷有益,讀書無用。”此語一出,四座皆驚。他繼而解釋:“讀書只分為兩類:一種養(yǎng)心,一種養(yǎng)生。希望借看書來謀生,根本不能算是閱讀。所以,讀書無用,而無用之用,才是大用。”易教授的兩句話經(jīng)典地道出了現(xiàn)代社會常見的兩種讀書狀態(tài):養(yǎng)生、養(yǎng)心。其實二者結合起來,就應該是我們每個人在這個時代需要的讀書態(tài)度,我們可以“淡淡妝”——瀏覽信息,用碎片閱讀養(yǎng)生;我們也可以“濃濃抹”——用傳統(tǒng)的深度閱讀養(yǎng)心,它們分立卻不對立,把握好就能相得益彰。
“誰不能主宰自己,誰就永遠是一個奴隸。想左右天下的人,須先左右自己?!敝軐W家蘇格拉底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是啊,世間的事物本無所謂好與壞,它們就像你手中的一件工具,關鍵看你怎樣去利用。現(xiàn)在海量信息在左,傳統(tǒng)的深度閱讀在右,它們始終平靜地圍繞在我們左右,只不過更多的人被信息表面的熱鬧所吸引,慢慢丟掉了傳統(tǒng)的深度閱讀。所以,此刻需要清醒,走出“陷阱”,要知道多彩的信息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擾亂了我們的平靜。當然,徜徉于“深度閱讀”流連忘返,思考沉淀我們的思想,也會讓我們失去奔跑的活力。
我們需要悠悠的“雅”,讓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閱讀扮靚生命;我們也不拒絕淡淡的“俗”,讓信息化的淺閱讀偶爾放松身心,跟上時代腳步。這就好比聽音樂,經(jīng)典名曲《二泉映月》讓人空靈脫俗,流行歌曲《月亮之上》也能瞬間讓人熱情澎湃。
信息時代,當生命被鋪天蓋地的俗文化所包圍時,我們不必如臨大敵,更不要退避三舍,定好生命的主色調——悠悠的雅,再攜一點淡淡的俗,這樣的人生才會真正的圓潤、豁達。
【教師評點】文章構思精巧,采用欲揚先抑的手法,跌宕有致。開篇引用材料關鍵詞,引出“深閱讀與淺閱讀”,辯證分析二者的關系,更值得稱道的是小作者沒有就事論事而是在結尾升華主題,讓文章立意有深度,發(fā)人深思。另外小作者還運用類比的論證方法,深入淺出,形象生動。
編輯/關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