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
近日,收到斗平賢侄寄來的畫作和一些回憶文章,知悉他即將出版《盛世藝征——沈斗平翰墨緣》,想把自己近年來的新作、珍藏多年的名家墨寶以及與各位前輩交往的記憶、照片編輯成冊并公之于眾,由衷為他感到欣慰和高興。
我與斗平賢侄一家相識、交往甚久了。乃父沈錫純是福建畫壇的元老,我們經(jīng)常來往,結(jié)下了深厚情誼;之后看著斗平子承父業(yè),自幼隨父習畫,弱冠之年又不斷求教于啟功、沙孟海、陸儼少、謝稚柳等前輩,得到諸位名家的面授指點,藝術(shù)水準日漸純熟。記得 1992 年他就在中國美術(shù)館舉辦了個人畫展,我應(yīng)邀到場參觀,當時就覺得斗平頗具藝術(shù)功底和藝術(shù)個性。這些年,斗平尋師訪友、筆耕不輟,今天再看他的作品,已是一番新的面貌,尤其在花鳥畫方面已漸成氣象。這都得益于他那刻苦的磨煉和虔誠的拜師學藝,取百家之長處、聽逆耳之良言、悟藝術(shù)之真諦。這些年他用功之勤、悟性之高、進步之快,雖在情理之中,卻又出人意料。
更難能可貴的是,斗平賢侄將多年來珍藏的名家手跡、老照片收集整理,配上簡短的文字告訴我們一幅幅真跡、一張張照片背后的感人故事,其赤子之心可見一斑,其意義也非同尋常。這些都是他向眾多書畫界前輩虛心請教和虔誠學習的印記,敘說著斗平與他們交往情誼、心靈交流的“翰墨緣”,飽含著各位前輩與他的“師生情”。
冰心、巴金、啟功、沙孟海、謝稚柳等等,他們或是文壇巨匠,或是名重一時的書畫泰斗,能夠如此厚愛、善待晚生,既緣于斗平對前輩的敬重、對藝術(shù)的真誠和為人坦誠寬厚的性格特點,也從另一個側(cè)面體現(xiàn)了前輩們的高尚人格和大家風范,而后者正是當下這個時代所欠缺的。撫今追昔,不由感慨系之!
斗平將自己的畫室取名為“學樂齋”,意在學習快樂為要旨、不斷追求藝術(shù)的真諦。我想,作為一個把繪畫當成自己一生追求的畫家,把畫畫還原為一種生活的狀態(tài),讓心手呼應(yīng),讓畫筆直指內(nèi)心,兼容并包,師法自然,創(chuàng)造自我、超越自我、追求無我,應(yīng)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斗平會給我們帶來更多佳作、更多驚喜。
(作者系國家商業(yè)部原部長、福建省原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