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歡
【摘要】小學數學新課標指出:“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從學生現有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數學知識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設置具有生活氣息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切身地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并讓學生能夠看到生活中存在的數學思想和數學知識,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增強學生的數學運用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小學教學;生活數學;創(chuàng)新能力
現階段的初中數學教學,很多數學教師為了能夠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往往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大量知識點和習題的教學,忽視了對學生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夠看到數學知識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導致學生不能夠運用學習到的知識點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學生缺乏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不到提升.因此,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現階段廣大初中數學教師亟待解決的教學難題.
一、在教學中導入生活實例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前講課處理得當與否,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思維的活躍程度.在講課階段導入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生活實例,能夠充分地引發(fā)學生的共鳴,調動學生探究的欲望,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知識點的學習中來.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設計教學的內容,讓學生從課堂學習中看到數學知識和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有種置身于生活情境的感覺,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課堂學習中來.如,教學“倍數”時,筆者在導入時會對學生講解富含生活氣息的趣味小故事:“印度的一個國王為了獎勵象棋的發(fā)明者,讓象棋的發(fā)明者提出一個要求,發(fā)明者讓國王在每格的棋盤中都放入稻谷,一共64格,第一格放1粒谷子,第二格2粒,第三格4粒,第四格8粒,第五格16粒,第六格32?!詈笕澜绲墓茸佣疾豢赡軡M足發(fā)明者的要求.”通過這種趣味性的新課導入,充分地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看到了數學的奇妙,學生都能夠積極地投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中來,有效提升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數學問題情境生活化,培養(yǎng)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的源泉
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數學情境不僅包含與數學知識有關的信息,還包括那些與問題聯系在一起的生活背景,具有生活化的數學.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努力把數學問題情境生活化,貼近學生生活,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學習聯系起來,使課堂充滿生活氣息.新課標指出,教師應當根據教學課程的總體目標,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學生通過思考、討論、交流等方式完成學習任務.這些內容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備課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學生的實際數學學習水平來設計符合學生興趣的教學內容,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從單一枯燥的數學課堂學習中解放出來,幫助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積極地轉動思維.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很容易激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發(fā)現和解決問題.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夠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將復雜抽象的知識點簡單化,將知識點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例如,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筆者給學生講了一個小故事:“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但是大家肯定不知道他還是一個偉大的數學家,因為他早在1 800年前就提出了三角形穩(wěn)定性的理論.”學生通過教師這種生動的舉例,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聯系生活實際中,從數學問題情境生活化中發(fā)現了數學問題,產生創(chuàng)新的思維火花,在思維火花的誘導下,形成了自主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三、設置具有生活化的課后作業(yè)
課外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是課堂教學的補充.高效的課外作業(yè)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對課堂教學知識點的理解,鞏固學生的學習成績.生活化的課后習題訓練也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但是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喜歡采用“題海戰(zhàn)術”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認為通過大量的習題訓練就能夠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但是小學生由于心理原因,學生通過大量的習題訓練會產生厭倦心理,長此以往,使學生逐漸對數學學習失去學習的興趣,使教師的教學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設計訓練的習題,學生的加減乘除法掌握得不牢靠,可以安排學生在生活中幫助家長計算電費、水費和購物的費用等,通過這種符合學生興趣特點的創(chuàng)新性的課后習題練習,不僅幫助學生強化對知識點的掌握,還給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機會和空間.
總之,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必須在教學中積極地采用符合學生興趣特點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通過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情境和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不斷的探索和發(fā)現中提升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徐建.挖掘生活素材,有效融合小學數學課程資源[J].數學大世界(下旬),2016(07):76.
[2]許龍游.生活素材在小學品德教學中的有效利用[J].考試周刊,2016(7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