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龍
摘要 總結(jié)了樂清市鐵皮石斛附生栽培技術(shù),包括栽培環(huán)境選擇、樹種選擇、種苗選擇、栽培方法、日常養(yǎng)護、采收、加工等方面內(nèi)容,以供種植者參考。
關(guān)鍵詞 鐵皮石斛;附生;栽培技術(shù);浙江樂清
中圖分類號 S567.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9-0105-02
Abstract Epiphytic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Dendrobium candidum were summarized,including cultivation environment selection,species selection,seed selection,cultivation methods,daily maintenance,harvesting and processing and other aspect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growers.
Key words Dendrobium candidum;epiphytic;cultivation techniques;Leqing Zhejiang
鐵皮石斛始載于古代我國第一部藥學專著《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味甘,平。主傷中,除痹,下氣,補五臟虛勞、羸弱,強陰。久服,厚腸胃、輕身、延年”。其后的本草著作大多沿用該書記載。1 000多年前的《道藏》將鐵皮石斛列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石斛為蘭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以莖入藥,在2000年以前受種苗繁育和栽培技術(shù)制約,多為野生,只有少量人工栽培[1-2]。21世紀以來,石斛人工栽培技術(shù)獲得突破,樂清已成為鐵皮石斛全國設施基質(zhì)栽培面積最大的區(qū)域,被命名為“中國鐵皮石斛之鄉(xiāng)”,并列入鐵皮石斛國家生物產(chǎn)業(yè)基地?,F(xiàn)總結(jié)鐵皮石斛活樹附生栽培技術(shù)。
1 栽培環(huán)境選擇
鐵皮石斛喜陰涼濕潤的環(huán)境,尤其喜愛半陰半陽的地方,常附生于陰涼濕潤的樹上和巖石上。以樂清地區(qū)為例,適宜石斛生長的環(huán)境條件為海拔300~700 m,河流山谷西北或東北坡向的低山區(qū),要求較陰濕[3]。
2 樹種選擇
鐵皮石斛良種活樹附生的附生樹應選樹干粗、樹冠密、樹皮厚多縱溝紋、含水量多,常有苔蘚植物生長的闊葉林,選擇以楓楊、楓香、板栗、松樹、紅豆杉、杉木、柏木等組成的針闊混交林或純林,將林分的透光率調(diào)整至35%~40%。
3 種苗選擇
目前,鐵皮石斛主要采用組織培養(yǎng)法進行快速繁殖,技術(shù)成熟,經(jīng)濟合理。25 ℃左右是鐵皮石斛生長的最適溫度,溫度過高停止生長,過低則凍傷凍死。鐵皮石斛活樹附生要特別注意抗寒品種的應用,浙江地區(qū)種質(zhì)要求耐-6~ -5 ℃低溫,浙江農(nóng)林大學已選育出了可耐-10~-8 ℃的抗低溫種質(zhì)。
浙江地區(qū)鐵皮石斛活樹附生栽培時間一般為3—5月。選擇根系發(fā)達、生長健壯、萌蘗多、無病蟲害的一至二年生苗,連根挖出,視莖數(shù)多少分為若干叢,剪去枯莖、斷枝和過長的須根,每叢應留有健壯莖2~5枝。
4 栽培方法
在選好的樹干上每隔35 cm(層距)種植1圈,每圈用稻草或無紡布自上而下呈螺旋狀纏繞,3~5株1叢,叢距8 cm左右。捆綁時,只可綁其靠近莖基的根系,露出莖基,以利于發(fā)芽(圖1);但也不能離莖基太下,否則影響植株固定與直立,甚至影響生長(圖2)。
捆綁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植株直立,外敷苔蘚,用麻繩、尼龍繩捆扎,這種最常用;二是植株倒立,根部在上,外敷苔蘚,再捆扎,這種稱為倒捆;三是植株直立,不敷苔蘚,用麻繩、尼龍繩捆扎;四是植株直立,外敷樹皮,用木工槍釘固定,此種方法為樂清斛農(nóng)首創(chuàng),效率最高。
5 日常養(yǎng)護
種植后晴天每天都需要噴水2 h以上,保持樹皮濕潤與環(huán)境濕度在70%左右,未噴水對照與合理噴水如圖3、4所示。一般夏季生長旺盛期濕度相對需要高些,冬季休眠期可適當降低濕度。同時要注意防止軟體動物(圖5)、鼠害及其他動物危害。葉斑病是常見病害,常于初夏發(fā)生,嫩葉上呈現(xiàn)黑褐色斑點,斑點周圍顯黃色,逐漸擴散至整個葉片,最后葉子枯黃脫落。發(fā)生期用1∶1∶150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1 000倍液噴霧防治[4]。
6 采收
鐵皮石斛活樹附生栽培一般2~3年后即可采收,一年四季均可進行采收,最適宜的收獲時間在11月上旬至翌年3月上旬,此時枝莖充實飽滿,干燥率較高。采收時要求剪大留小、收老留嫩,嚴禁將石斛全株連根拔起,以便年年采收[5-6]。
7 加工
鐵皮石斛可鮮用,也可加工成楓斗或干(烤)條。冬春季采收后,去除須根及葉片,集中堆放,用草席或稻草覆蓋,每隔2~3 d噴水1次,漚15~20 d,用稻谷殼搓掉莖上鞘膜后烘炕,烘炕時火力應均勻,上蓋草席、麻袋,半干時翻動1次,再炕至全干;加工成楓斗主要選用鐵皮石斛等植株的粗短部分,用文火烤軟,搓成螺旋形或彈簧狀后,再烤,如此反復搓烤數(shù)次,直至成型不變,最后烤至全干。在加工過程中,要將多余的細根除掉,只留2根稱為“龍頭”,同時要完好地保留莖末細梢,稱為“鳳尾”。一般每叢可收鮮石斛0.25~0.75 kg,鮮干比為5~7∶1。
8 參考文獻
[1] 項雄,盧啟強,吳文彪.樂清市鐵皮石斛人工設施種植技術(shù)[J].農(nóng)業(yè)科技通訊,2013(11):244-245.
[2] 斯金平,俞巧仙,宋仙水.鐵皮石斛人工栽培模式[J].中國中藥雜志,2013,38(4):481-484.
[3] 高育劍,宮莉霞.鐵皮石斛的栽培與應用[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16.
[4] 斯金平,陳梓云,劉京晶,等.鐵皮石斛懸崖附生栽培技術(shù)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5(12):2289-2292.
[5] 魏鳳娟.鐵皮石斛組織培養(yǎng)與栽培技術(shù)研究進展[J].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10(4):81-85.
[6] 斯金平,諸燕,朱玉球.鐵皮石斛人工栽培技術(shù)研究與應用進展[J].浙江林業(yè)科技,2009(6):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