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1.泵送混凝土材料及配合比
(1)骨料級配應良好,粗骨料的最大粒徑與管內徑之比,碎石不大于1∶3,卵石不大于1∶2.5,細骨料采用Ⅱ區(qū)中砂,細度模數在2.4~2.8之間,通過0.315篩孔量不小于15 % ,0.016篩孔不小于5%,砂率值一般取38%~45%。
(2)摻合料:摻入粉煤灰和外加劑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粉煤灰須符合現行的有關標準,摻量由試驗確定。
(3)外加劑:采用復合型減水劑或泵送劑,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4)水泥:泵送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與輸送管直徑、泵送距離、骨料等有關,最小用量為300kg/m31)。
(5)泵送混凝土配合比: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應根據材料的質量、運送距離、輸送管管徑、當地氣候條件,澆灌方法及澆灌部位等確定?;炷烈辛己玫目杀眯?,且應具有良好的粘滯性。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為0.4~0.6,高強度混凝土摻入高效減水劑后水灰比可取0.37~0.45。泵送混凝土含氣量不宜大于4%,高強泵送混凝土不宜超過3.5%。
2.泵送混凝土的拌制
拌制泵送混凝土主要流程為:上料→計量→投料→攪拌→卸料。材料配置精度允許偏差1%~2 %以下。投料順序應按設計要求確定,粉煤灰宜與水泥同步,外加劑宜后于水和水泥。
3.泵送混凝土的運輸與供應
泵送混凝土宜采用攪拌運輸車運送,為保證混凝土的均勻性和連續(xù)供應,運輸車在向泵車喂料前,應高速度轉動20s~30s,混凝土攪拌車的運輸量應比泵送量大?;炷吝\輸延續(xù)時間不得超過混凝土初凝時間的一半。
4.混凝土泵送設備及管道的選擇與布置
(1)根據澆灌區(qū)的劃分,確定好混凝土泵的位置和數量。
(2)配管設計應根據混凝土的澆灌方案,盡量縮短輸送管的長度,減少轉彎的使用及便于澆灌過程中配管的更換等原則進行。
(3)垂直配管時在一般情況下每10m高的垂直管下端設置相當于落差H的5倍長度的水平配管,當下傾斜大于7時,還應在下斜管的上端設置排氣活塞。
(4)下傾斜配管的傾斜度大于4時,應在下斜管的下端設置相當于落差H的5倍長度的水平配管,當下傾斜大于7時,還應在下斜管的下端設置排氣活塞。
5.混凝土的泵送與澆筑
混凝土泵送前應檢查泵車運轉狀況,然后應用0.5m砂漿進行潤滑壓送。
(1)開始壓送混凝土時,泵車應處于低速轉動狀態(tài)(油泵轉速在500rad/min~550rad/min),并注意觀察泵的壓力和各部分工作狀況后方可提到正常運轉速度。
(2)壓送要連續(xù)進行,慢速壓送時應保證混凝土從攪拌加水至壓送完畢的時間不超過90min,在壓送過程中,如須接長輸送管時,大于3m長的管都應預先用水或水泥漿或砂漿潤滑,并且此時泵活塞的行程應盡量采用大行程運轉。
(3)壓送過程中斷時間不宜超過60min,當停歇時間超過30min時,應作間歇振動防止混凝土在管內離析或堵塞。
(4)澆筑混凝土應由遠而近,先豎向后水平的原則進行,按施工工藝要求保證好澆筑質量。
6.混凝土質量的檢驗與管理
(1)對泵送混凝土有關原材料的質量應經常進行試驗,根據實驗結果,及時調整配合比。
(2)混凝土坍落度試驗每一工作班至少做一次,試驗結果應保證被壓送的混凝土不產生離析,壓送時的混凝土坍落度與原配合比設計值相差不大于100±20。
(3)混凝土可泵性差,出現泌水離析,難以泵送和澆灌時,應立即對配合比、混凝土泵、配管、泵送工藝等重新進行調試,并采取相應措施。
(4)結合施工現場具體情況,建立質量控制制度,對材料、設備、泵送工藝、混凝土強度等進行系統(tǒng)的科學管理。泵送混凝土具有輸送效率高,既能水平輸送又能垂直輸送,機動性高的優(yōu)點,并且還不受施工場地的限制。因此,從施工技術及其效率來分析,泵送混凝土技術適應性強,優(yōu)先于其他施工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