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齊欣
角度決定美
圖文|齊欣
圖1 秋晚?!鞍l(fā)現(xiàn)角度之美”,具有明顯光影的拍攝視角,畫面給人印象深刻
圖2 明代古建筑一絕——徽州寶綸閣。這種場景采用中心構(gòu)圖,以平視的視角拍攝
拍攝角度,就是被攝對象與相機的位置關(guān)系。其實,拍攝角度統(tǒng)稱幾何角度,因為拍攝角度包括拍攝高度、拍攝方向和拍攝距離。拍攝高度分為平拍、俯拍和仰拍三種;拍攝方向分為正面角度、側(cè)面角度、斜側(cè)角度、背面角度等;拍攝距離是決定景別的元素之一。此外還有心理角度、主觀角度、客觀角度和主客角度等。
在拍攝現(xiàn)場,選擇和確定拍攝角度是攝影者的重點工作,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造型效果,具有不同的表現(xiàn)功能。角度可以紀實再現(xiàn),或夸張表現(xiàn)大俯大仰,有特殊的表現(xiàn)意義。選擇哪種拍攝角度,主要服從于內(nèi)容的需要,哪一種角度最能體現(xiàn)被攝者的特征,最富有表現(xiàn)力,就采用哪種拍攝角度(圖1)。
拍攝角度包括與攝影者的眼睛高度一致的視線高度、從低處往高處的仰拍,以及從高處往下的俯拍。
平視角拍攝,簡稱“平攝”,就是指水平拍攝,拍攝時讓相機與被攝對象處于同一水平線、同樣的高度上。可以說這是一種最為自然的拍攝角度,也是紀實角度,拍出來的畫面效果平視平穩(wěn),就如同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一樣,很容易讓人感覺親近與親切。
平視角度拍攝,一般還可以細分為正面、側(cè)面、斜面3種。正面拍攝,鏡頭光軸與被攝對象視平線(或中心點)一致,構(gòu)成正面拍攝。正面拍攝的優(yōu)點是,畫面顯得端莊,構(gòu)圖具有對稱美。用來拍攝氣勢宏偉的建筑物,給人以正面全貌的印象(圖2);拍攝人物,能夠比較真實地反映人物的正面形象。其缺點是缺乏立體感,因此常常借助場面調(diào)度,增加畫面的縱深感。
側(cè)面拍攝,從與被攝對象視平線成直角的方向拍攝,側(cè)拍又分為左側(cè)和右側(cè)。側(cè)拍有利于勾勒對象的側(cè)面輪廓。斜面拍攝,介于正面、側(cè)面之間的拍攝角度,斜拍能夠在一個畫面內(nèi)同時表現(xiàn)對象的兩個側(cè)面,給人以鮮明的立體感(圖3)。
大多數(shù)平視角度拍攝的畫面,容易成為一張流于平凡、讓人過目就忘的標準照片,很難有特別的亮點產(chǎn)生,不能引起視覺沖擊性效果。因為前后景物容易重疊,而看不出前后景及背景的景次關(guān)系,不利于空間層次、空間深度的表現(xiàn)。為避免水平角度拍攝的畫面過于平庸,不妨在拍攝前注意選擇背景,盡量選擇簡單、與氣氛相符的背景;同時,可以在清晰主體之外選擇少許襯托物,一來強調(diào)主題,二來可以巧妙地形成多種多樣新穎的構(gòu)圖(圖4)。
在拍攝人物時,相機應(yīng)該大致位于人物肩部的高度,同時相機的視角幾乎與地面平行。這種拍攝角度,常常被使用在快照和拍攝人物坐姿的情況中;如果遇到理想或美麗的背景,也可以考慮用這種角度拍攝人像,用背景襯托人物(圖5)。
平視角拍攝的效果也與拍攝距離有關(guān)聯(lián)。在使用同一焦距鏡頭時,相機與被攝體之間的距離越近,相機能拍攝到的范圍就越小,主體在畫面中占據(jù)的位置也就越大;反之,距離越遠,拍攝范圍越大,主體顯得越小。通常根據(jù)選取畫面的大小、遠近,可以把照片分為特寫、近景、中景、全景和遠景(圖6)。
圖3 孟春時節(jié)。平視角度中,斜面拍攝是最常見、應(yīng)用頻率最高的拍攝角度
圖4 夕陽無限好。簡練的背景,相諧的氣氛,讓平視角度畫面成為佳作
圖5 公主。最為自然的平攝角度,如實記錄被攝對象,背景也易于利用
圖6 春的畫卷。平視角度的景別選擇,具體掌握要看需求
圖7 通衢。由上而下的俯拍,猶如君臨天下般的視野
俯視角拍攝,簡稱“俯攝”,就是相機以高于被攝目標的位置向下拍攝,給人以低頭俯視的感覺。俯攝鏡頭視野開闊,用來表現(xiàn)浩大的城市、地貌場景或者某些畫面的全景,有其獨到之處(圖7)。古語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機位越高,拍攝的場面就越大,給人的感覺就越廣闊。從高角度拍攝,畫面中的水平線升高,周圍環(huán)境得到較充分的表現(xiàn),而處于前景的物體與背景的透視比例漸漸削弱。隨著高度的增加,前景逐漸變得矮小,甚至被壓近地面。爬到制高點,或使用無人機航拍,都是獲得俯視角度畫面的好辦法(圖8)。
俯拍方式通常會把靠近鏡頭的部位放大,拍攝人物可以凸顯其可愛、渺小。由于相機從被攝者上方往下拍攝,畫面的透視變大,是一種適合拍攝人物臉部特寫的角度,可以較好地呈現(xiàn)人物視線和表情。需要清楚的是,如果拍攝人像站立姿勢的全身照,人物的臉會顯得比較大,腿看起來則比較短小,人物會顯得比實際身高矮小,所以一定要選擇合適的角度,盡量避免全身人像。不過這樣的角度看起來有一種滑稽的效果在里面,在某些特定的場合也十分有用(圖9)。
俯視角拍攝中,有一種“頂攝”,就是相機拍攝方向與地面垂直(或近乎垂直)。它可以從通常人們根本無法達到的角度,把一些富有表現(xiàn)力的造型,拍成構(gòu)圖精巧的畫面。無人航拍器的廣泛應(yīng)用,為頂角拍攝提供了非常便利、成本極低的條件。正向俯攝的缺點是,如果在無投影天氣條件下拍攝,畫面的立體感盡失。
幾近垂直的頂攝還改變了被攝對象的正常狀態(tài),把人與環(huán)境的空間位置,變成線條清晰的平面圖案,從而使畫面具有某種情趣和美感(圖10)。
在人物活動中,用頂角拍攝某些民俗活動場景,或雜技節(jié)目、歌舞演出,也有獨到之處。因為可以從通常人們根本無法達到的角度,把一些富有表現(xiàn)力的造型,拍成構(gòu)圖精巧的畫面。
圖8 山鄉(xiāng)秋晚。使用無人機航拍可以機動靈活地調(diào)節(jié)視點高度、方位,畫面似乎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圖9 古巷兒童。俯角拍攝會因近大遠小產(chǎn)生夸張的效果,人物因此變得更加可愛
圖10 蟬翼。高俯拍取大場面,使人對環(huán)境、地貌一目了然
仰視角拍攝,簡稱“仰攝”,是指攝影者處于低位,將相機和鏡頭抬高,以獲得仰視的拍攝角度。以這種角度拍攝的畫面,與俯角拍攝時有著截然不同的視覺感受:由于透視關(guān)系,仰攝使畫面中水平線降低,前景和后景中的物體在高度上的對比因此發(fā)生變化,使處于前景的物體被突出、被夸大,渲染氣氛,從而獲得特殊的視覺藝術(shù)效果(圖11)。
仰攝適用于拍攝高處的景物、比較高大的建筑物,可以凸顯其雄偉壯闊之勢,也可以用于拍攝需要突出某些任務(wù)的偉大的畫面。同時,被攝對象本身的線條均向上匯聚,夸張效果明顯,會給人新奇感。但如果運用過多過濫,效果會適得其反;特別要慎用靠得很近而且角度很低的正面仰拍,最好多利用側(cè)面進行仰拍(圖12)。
相機從低處向上拍攝,代表的是人物視線,有時可以表示對象之間的高低位置。仰攝的角度近似垂直,叫做大仰。在拍攝人物時,如果被攝者是男性,將給人高大豪邁的印象;如果被攝者是女性的話,則能看到高挑身材和誘人身姿。另外仰攝鏡頭,常用于表示對英雄人物的歌頌,或?qū)δ撤N對象的敬畏(圖13)。仰拍這種角度所拍出來的效果,如果感覺不理想,往往是因為人物面部表情太過于夸張,出現(xiàn)明顯的變形,因此在不合適的場合使用這種視角可能會扭曲、丑化主體。
為了獲取理想的仰視角度,有時需要將相機壓得很低,不妨嘗試蹲低甚至趴在地上進行拍攝。有取景屏翻轉(zhuǎn)功能的相機,往往能毫不費力地將相機緊貼地面,即使場面不大,也會讓人感覺被拍攝對象看起來具有氣場和震懾力(圖14)。
總之,攝影就是在生活中尋找不同的角度,去發(fā)現(xiàn)你想看的角度,讓畫面說話,以體現(xiàn)角度的誘惑力。
圖11 儺戲高蹺馬。仰視拍攝改變了上下對比關(guān)系,利于深化主題,豐富畫面內(nèi)容
圖12 烈日下的扎什倫布寺。所攝景物一定要有足夠的垂直線度,才會有明顯的仰視效果
圖13 桔子洲頭青年毛澤東雕像。仰拍角度適合表現(xiàn)人物的高大
圖14 儺舞。相機貼近地面向上拍攝,就感覺像以寵物的視角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