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沛根
初中是學生剛開始接觸物理的時期,是學生以后物理學習的鋪墊。所以,學好初中物理是非常重要的。此時,利用小實驗進行教學就顯得極其重要,這決定了學生以后對物理學習的熱情。小實驗的物理教學方式可以鞏固學生的物理知識,對初中物理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做好教師指導
初中物理教材中包含著很多小實驗,都是一些操作比較簡單的實驗,學生在做的時候也會感到更加有趣,遇到的困難也不會那么多。教師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起到的就是一個較好的指導作用,在學生做小實驗遇到困難的時候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這樣對于學生的物理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比如,有一個小實驗叫做筷子提米,有的學生剛開始做總是不成功,很大程度上都是器材的原因,這時教師就應該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教師應該讓學生選擇一些硬度大一些、內壁較為粗糙的杯子,把米粒壓緊實,學生就在親自動手操作的實驗中找到了成功的滿足感,同時學生也確定了摩擦力的存在,也知道了摩擦力和壓力之間的關系。小實驗可以指導并解決學生在物理知識中遇到的疑惑,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減小物理學習的難度。在實驗制作和實踐過程中,讓學生進行小組之間的討論和研究,讓學生逐漸掌握一些學習的方法和步驟,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提升了教學成果。又比如,教師在講解“壓力”這一章節(jié)的時候,可以讓每個學生拿出一支鉛筆,放置于自己左右兩手的食指上面,然后輕輕用力,體驗鉛筆帶給自己兩個手指不一樣的感覺,從而更好地掌握壓力不同作用帶來的效果。所以,教師的指導在物理小實驗教學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搞好學生展示
每個人做實驗都是不一樣的,同一個實驗,同一種器材,不一樣的人會用不一樣的方法演示出來,會有不一樣的結果顯示出來。在講“氣體的壓強和流動速度的關系”時,可以把一個乒乓球放在只有瓶頸這一部分的瓶子里面,從瓶嘴的地方向下面吹氣,乒乓球并不會掉下來,實驗過程中大部分學生是不會成功的,有的是肢體的協(xié)調性不好,配合不好,有的是學生吹氣的氣流太小了,還有一些是乒乓球保持的時間太短了,只有極個別的學生成功了,教師就可以讓這部分學生上去進行演示,講講他自己做成功的訣竅。沒有做成功的學生可以借鑒成功的學生的方法和經驗,一直到大部分的學生都成功為止。教師可以讓多個成功的學生都上去進行演示,讓學生用更多的方法進行嘗試。這樣在多次嘗試下,學生必然會找到屬于自己的方法,然后獲得實驗成功,得到正確的結論。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讓更多學生把實驗做得很成功,還可以讓那些原本自己就做成功的學生體驗到自信感和滿足感。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增強自信心,相較于以前直接讓學生了解正確的方法更能讓學生接受,并且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好。因此,在小實驗的過程中讓學生上講臺適當演示對學生的物理學習有更大幫助。
三、發(fā)掘課本以外的實驗
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只讓學生演示一些課本上的實驗,學生都看過了便會覺得無趣,對物理學習也就沒有那么濃厚的興趣了。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環(huán)境和資源為學生尋找課本以外的實驗,一些在學生操作范圍內的有趣小實驗,利用身邊可以輕易拿到的器材,而且操作也不是非常復雜的,這樣學生就會更感興趣,也會對物理知識的探索保持好奇心,學習的熱情也會更大。比如,講授“摩擦產生電”的知識,教師可以找來一些較細的易拉罐,然后把它用衛(wèi)生紙摩擦幾下,接著把一個已經廢棄的舊易拉罐放在課桌上面,在吸管要靠近易拉罐的時候,易拉罐就會自己滾動起來,形成一個小吸管令罐頭滾動起來的現(xiàn)象,學生就會覺得非常新奇有意思,這樣教師就可以在保持學生好奇心和興趣的過程中將學生引入用帶電物體吸引輕小物體的課堂中,讓學生有對新知識學習的熱情。
又如,在講授“壓強”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先將大試管中裝滿水,再在其中套入一個管口直徑相差不大的小試管,然后教師就將大試管的管口向下。之后,學生就可以清楚地觀察到大試管中的小試管不但沒有掉下去,反而出現(xiàn)了緩慢上升的現(xiàn)象。這是一種較為奇怪的現(xiàn)象,課本并沒有這個實驗,學生在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中也沒有看見過,教師就可以通過這一個小實驗將學生引入壓強學習的課堂中。所以,在課堂中引入課本以外的實驗也可以為物理課堂帶來生氣,讓課堂更有趣。
總而言之,教師要在今后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更好地掌握實驗的教學方式,推動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物理是一門與生活相聯(lián)系的學科,與學生的生活密不可分。所以,教師應通過實驗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而教師也必須認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性,鍛煉學生的實驗技巧,在實驗的道路上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探索,想出更加切合實際的實驗,做出更好的實驗,促進物理實驗教學的發(fā)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