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濱
中圖分類號:G808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5-000-01
摘 要良好的競賽心理策略是教練員和運動員競賽思維高度謀略化發(fā)展的結果,同時也是青少年運動員在體育競賽中發(fā)揮自身競技水平的基本保障,對青少年運動員運動成績的取得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鑒于此,本文就從競賽激發(fā)策略的應用和競賽應對策略的應用兩個方面入手針對青少年競賽心理策略的應用問題進行了分析,以期能夠為青少年運動員競賽心理的調節(jié)和訓練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競賽心理測量青少年運動員競賽激發(fā)策略競賽應對策略
青少年運動員的競賽心理策略,簡單來說,實際上指的就是教練員或者是青少年運動員為了在體育競賽中達成競賽目標、獲得理想的運動成績,而根據(jù)體育競賽的實際情況所采用的、用于調節(jié)青少年運動員競賽心理狀態(tài)的、有效的措施、方法以及手段等。良好的競賽心理策略是教練員和運動員競賽思維高度謀略化發(fā)展的結果,同時也是確保青少年運動員在體育競賽中發(fā)揮自身競技水平的基本保障,對青少年運動員運動成績的取得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鑒于此,本文就針對青少年競賽心理策略的應用進行了簡要的探索與分析。
一、 青少年運動員競賽激發(fā)策略的應用
青少年運動員相較于成年運動員而言,在感知覺方面具有無意注意仍然占據(jù)著重要地位,注意力水平相對較低,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和干擾等特點,再加上由于自身的知識經驗較為有限,所以,多數(shù)青少年運動員的思維獨立性和批判性還有待進一步的提升。針對青少年運動員上述的感知覺特點,在臨場比賽時,就必須要采用一定的競賽心理激發(fā)策略,來幫助和引導運動員對自己的競賽心理進行調節(jié)。具體來說,青少年運動員常用的競賽激發(fā)策略主要有自我暗示法、目標設置法和注意力集中訓練法等幾種:
一是自我暗示法。自我暗示法是利用語言等刺激來對運動員的競賽心理狀態(tài)施加影響的一種方法,例如:在臨場比賽時,青少年運動員就可以采用“我已經準備好了”“我現(xiàn)在很放松”等語言來對自己進行心理暗示,以消除賽前心理緊張,以更好的心理狀態(tài)投入到比賽之中。自我暗示法是調節(jié)青少年運動員競賽心理狀態(tài)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如果在運用自我暗示法時,如果能夠將其與放松訓練法和想象訓練法等結合起來進行運用,往往能夠取得更為有效心理調節(jié)成效。
二是目標設置法。目標設置法指的是在臨場比賽時,為了確保運動員比賽動機的合理激發(fā),而設置某一具體的比賽目標和實現(xiàn)目標的具體步驟,以提高運動員自信心的一種心理調節(jié)方法。在臨場比賽的過程中,如果教練員和青少年運動員能夠根據(jù)比賽和自身的實際情況設置科學、現(xiàn)實的目標,并明確目標完成的具體步驟和完成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障礙與困難,不但能夠讓青少年運動員在心理上和思想上為比賽做好充分的準備,還能夠有效激發(fā)運動員的比賽動機,提高運動員的信息,為理想運動成績的取得提供保障。在運用目標設置法這一競賽激發(fā)策略對青少年運動員的競賽心理狀態(tài)進行調整時,最為關鍵的問題是要注意目標設置的合理性、明確性和現(xiàn)實性,只有確保目標設置的合理性、明確性和現(xiàn)實性,才能夠確保目標設置法心理調節(jié)作用的有效發(fā)揮。
三是注意力集中訓練法。注意力集中訓練法,實際上就是通過一定的目標指向和集中來提高青少年運動員注意穩(wěn)定性的一種心理訓練方法,其主要采用的是通過引導青少年運動員將自己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在當前的競賽任務之上,而提高青少年運動員在比賽中的注意力水平,以盡可能的降低外界因素影響與干擾,確保運動員競技水平得以充分發(fā)揮的心理訓練和調節(jié)方式。注意力集中訓練不但可以作為競賽激發(fā)策略在臨場比賽階段根據(jù)青少年的行為表現(xiàn)進行有針對性的運用,還可以將其貫穿于青少年運動員的日常訓練日之中,以穩(wěn)步提高青少年運動員的注意力集中水平。
綜上所述,自我暗示法、目標設置法和注意力集中訓練法均是青少年運動員常用的競賽激發(fā)策略,上述競賽激發(fā)策略的合理有效應用,能夠通過制定具體、明確、現(xiàn)實的比賽目標,運用積極的暗示語言和提高注意力水平等方式,確保青少年運動員在賽前保持適度有效的喚醒激發(fā),從心理上和思想上為比賽做好準備。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針對不同運動員的臨場行為表現(xiàn)采用不同的、有針對性的策略,以免出現(xiàn)激發(fā)過度、激發(fā)不足或者是盲目激發(fā)等問題,反而對青少年運動員競技水平的發(fā)揮產生消極不利的影響。
二、 青少年運動員競賽應對策略的應用
青少年運動員在參加體育競賽活動的過程中,常常需要面對不同的應激源,而是否能夠科學合理的處理這些外界刺激往往會對比賽成績和比賽結果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在比賽的過程中,競賽應對策略的應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體育競賽的過程中,運動員常用的競賽應對策略,主要有積極型應對策略和回避型應對策略兩種:
一是積極型應對策略。積極型應對策略,指的是運動員面對比賽中的應激源或者是在意識到了壓力之后,積極、主動尋求解決方案來解決問題的一種應對策略;二是回避型應對策略?;乇苄蛻獙Σ呗?,指的是運動員在比賽的過程中,通過回避比賽中的外界刺激,避免想象與比賽相關的運動情境,從而將注意力從具體動作的執(zhí)行上轉移開來的一種競賽應對策略。對于青少年運動員來說,理想的競賽應對策略應當是在面對現(xiàn)實的、自己能力范圍內能夠解決的問題時,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尋求積極的解決措施,采用積極型的應對策略;而在面對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則可以采用回避型的應對策略,通過超越或者是回避的方式來進行處理,以免因此影響到自己比賽信心和比賽表現(xiàn)。但是,對于多數(shù)青少年運動員而言,由于他們的年齡比較小、訓練時間比較短,比賽的經驗比較少,所以,競賽應對經驗往往比較有限,競賽應對策略的掌握仍然有待進一步的提升。針對這種情況,在組織開展日常訓練工作的過程中,就應注意針對青少年運動員競賽應對策略的掌握和應用進行專門訓練。
參考文獻:
[1] 王一眾.運動員賽前心理訓練研究.2015第十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三)[Z].2015.
[2] 杜萬新,王卉.我國運動員競賽心理能力研究的辨析[J].浙江體育科學.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