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音克西克
摘要:我國屬于社會主義國家,公民是國家的主人,因此,可以說我國的法治也是公民的法治。由此可見,要想把法治文化在全社會得以形成不僅要傳播法治理念,而且還要培養(yǎng)公民的法治思維方式,當代大學生在未來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中起著關(guān)鍵的作用。因此,加強對大學生法治思維的培養(yǎng)既可以樹立其法治信仰又對高校法治文化的形成具有促進作用。文中主要闡述了高職院校學生法治思維的培育途徑及方法。
關(guān)鍵詞:高職院校;法治思維;培育途徑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0-0-01
法治國家的建設,不僅要求公民要形成法治理念相對應的思維方式,而且也要求公眾必須接受這種法治理念,然而法治教育是形成公民法治思維的前提條件。作為當代的高職大學生,是我國社會發(fā)展的中堅力量,因此,必須加強重視培育大學生的法治思維,塑造其健全的法治人格,從而使高校院校法治文化得以真正的形成,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的法治建設。
一、培育高職院校學生法治思維的必要性
(一)樹立高職院校學生的法治信仰
法治社會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就是“法律至上”,法治社會也要以其為重要的形成標志,要想實現(xiàn)“法律至上”,必須要重視法律權(quán)威的樹立,真正讓人們產(chǎn)生法律信仰。重點培養(yǎng)高職院校學生的法治思維,把法治觀念扎根于學生的思想意識里,從而有利于其形成遵紀守法的良好行為習慣,處理事情時把法律作為準繩,從而有利于避免處事時受社會潛規(guī)則以及人情的影響,要本著“法律至上”的原則,而不應該過分重視錢財、權(quán)利和社會地位,要始終相信公平正義是在法律規(guī)則下進行維護的,對養(yǎng)成遵法、守法的行為習慣是有利的,最終法治人格被成功塑造,法治信仰得以形成。
(二)促進高職院校法治文化的形成
在傳統(tǒng)思維方式的影響下,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管理學生的模式都太趨于行政化或者是人情化,因此,在思維方式上也就形成了行政型和人情型的思維方式,也就是說屬于一種“權(quán)力”大于“法律”的體現(xiàn),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主要依賴于感性經(jīng)驗,在學生的管理方面過于注重人情化,這種管理方式較易導致不公平的情況發(fā)生。由此可見,加強高職院校法治文化方面的建設,摒棄傳統(tǒng)的行政型和人情型的思維方式,采用法治思維方式來管理高職院校學生,設立法務管理部門并且使高職院校日常運行的制度得以完善,從而使高職院校學生的公平和正義有效地被維護。
二、高職院校學生法治思維培育的主要途徑及方法
(一)高職院校學生法治思維的形成
1.通過課堂教學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對法律的認知
思維方式的形成是以理論知識為基礎的,由此可以看出,法律的理論知識也是形成法治思維的基礎。所以,必須加強重視普及和教育高職院校學生的法律知識,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來傳授各方面的法律知識,高職院校學生可以把所學到的法律知識進行內(nèi)化,從而形成法治理念,最終使法治思維得以形成。高職院校可以開設不同類型的關(guān)于法律常識方面的選修課,對非法律專業(yè)的學生來說有利于掌握各種類型的法律常識,并做到學以致用。除此之外,還要善于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來傳授法律基礎知識,高職院校老師要把法律課程內(nèi)容與實際相結(jié)合,并對其加以擴展,不僅是單純的把法治思維方式體現(xiàn)在課本和課堂上,而更應該扎根在學生的思想里。
2.在實踐教學中培養(yǎng)高職院校學生的法治理念
單純的傳授法律知識只能豐富學生對法律的認知,然而并不有利于運用法律知識,因此,一定要使用多種教育手段,讓學生能夠通過模擬法庭、法律知識競賽、參與法律知識宣傳教育活動等形式把所學到的法律知識最終形成法治理念,并且在社會中加以運用。通過不同類型的實踐教學手段把法律知識傳遞給學生可以增強感染力。
3.鼓勵高職院校學生進行公眾參與
目前,高職院校傳播法律知識都是通過假設案例來進行傳播的,如果僅僅依靠課堂教學,就會產(chǎn)生與實際相分離的局面,為此,要想使高職院校學生的法治思維得到良好培育,就要鼓勵其進行公眾參與,把學習到的法律基礎知識以及所形成的法治理念真正的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不僅能讓學生投身于校園的管理中,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法治思維方式的重要性和主觀能動性,而且也能讓學生真正走出課堂,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二)建設高職院校的法治文化
1.組織宣傳法治思想活動
從某種程度來看,高職院校學生法治思維的形成也受校園法治環(huán)境的影響,在法治文化底蘊深厚的校園里進行學習和活動,學生很容易被校園文化所感染,從而有利于其形成法治思維。高職院校要利用好進行宣傳的媒介資源來對法治思想進行宣傳,并且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來教授學生怎樣把法治思維運用到實際問題的處理中。除此之外,還可以定期舉辦宣傳校園法治文化的主題活動,讓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進去,利用師生互動的形式來制造學習法律知識的氛圍,最終使高職院校學生的法治思維得以形成。
2.完善高職院校制度化管理
傳統(tǒng)的高職院校管理中,過于重視行政化和人情化思維,因此常常出現(xiàn)權(quán)大于法的情況。因此,要想提供給高職院校學生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并且建設高校法治文化,必須要求健全和完善學校的規(guī)范制度。首先,在學生管理方面要形成健全的規(guī)范制度,制定制度要以學生的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內(nèi)容上要求和諧一致,形式上要求完整有序,并且在其它院系中也要被利用和得到傳播。其次,一旦形成了完善的規(guī)范制度,就要嚴格執(zhí)行,并且對其進行有效監(jiān)督,從而使高職院校在學生管理上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三、結(jié)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法治建設的加強,高職院校學生法治思維的形成開始備受矚目,現(xiàn)階段,普法教育在高職院校越來越盛行,因此,高職院校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yǎng)都有所提高,盡管如此,在法治思維的培育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之處,為此,高職院校必須采用合理有效的途徑和方法來加強培育高職院校學生的法治思維。
參考文獻:
[1]劉曉梅,趙文聘.法治社會[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55-56.
[2]房文翠.法學教育價值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37-139.
[3]人民日報評論部.讓法治成為一種全民信仰[N].人民日報,2013-3-1(2).
[4]尹禹文.新常態(tài)下高職學生法治理念培育現(xiàn)狀探析[J].法治與社會,2016-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