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制動機綜合作用教學的研究探索,總結(jié)出一套利用控制關系、管路圖、圖表結(jié)合的學習方法,加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理解,提升參與度,解決教學中的難點,提高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DK-1電空制動機;綜合作用;控制關系;管路圖
機車制動機是機車上保證行車安全的重要部件,為了適應鐵路運輸安全的需求,要求機車乘務員能夠熟練掌握制動機的性能和作用。由于DK-1電空制動機是以電信號作為控制指令,壓力空氣作為動力源的制動機,既有電路又有氣路,綜合作用是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在實際學習中存在一定難度,學生反映沒有頭緒、記憶困難,根據(jù)教學實際,不斷研究探索,在教學中總結(jié)出一套DK-1電空制動機綜合作用的教學方法,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DK-1電空制動機的綜合作用。
1 利用控制關系掌控大局
DK-1電空制動機在電空位控制全列車的邏輯關系:
該控制關系應該貫穿整個制動機學習的始終,特別是在綜合作用講解中,學生覺得困難的是哪些部件會影響結(jié)果,各部件間如何連接,動作順序又如何?為明確地告訴學生出現(xiàn)在控制關系的部件就是能夠影響到最終結(jié)果的部件,將電空位控制全列車的邏輯關系增加一些部件,形成如下邏輯控制關系:
從控制關系可以知道每個部件在系統(tǒng)中都是接受前一部件的控制產(chǎn)生變化,從而控制后一部件的動作,進而明確系統(tǒng)各部件的動作順序。通過控制關系的分析,讓學生理解司機通過操縱電空制動控制器在不同手柄位置,控制相應電空閥的得電和失電,使均衡風缸充風或排風,再通過中繼閥動作控制列車管的充風或排風,列車管的壓力變化一方面控制車輛的緩解或制動,另一方面通過機車分配閥主閥部動作控制作用管的排風或充風,使分配閥均衡部動作控制機車制動缸的排風或充風,從而形成機車的緩解或制動。
2 結(jié)合管路圖理清各氣動閥的動作
通過控制關系的分析,學生明白了電路控制電空閥得電或失電,電空閥控制氣路的接通,氣路壓力的變化引起各氣動閥的動作。具體分析中又產(chǎn)生了新的問題:每個電空閥溝通的氣路如何描述?幾個氣動閥的動作混在一起……
首先要明確按照電空閥排列的順序描述溝通的氣路,這樣不會遺漏。
其次得電或失電的電空閥溝通的氣路怎樣表述?這個問題一定要結(jié)合管路圖,以電空位操縱下電空制動控制器手柄置于“運轉(zhuǎn)位”位為例,緩解電空閥得電,根據(jù)下閥口和中閥口溝通的原則,從緩解電空閥下閥口引出的管路出發(fā)向下尋找,中間會出現(xiàn)分支,如果是通往別的部件內(nèi)部的不要管(如通往壓力開關208、209內(nèi)部),如果是穿通過去的繼續(xù)向下走(如通過止回閥55、塞門157等),直到管路出現(xiàn)標注的名稱——總風缸管即為盡頭。同樣的原理找到緩解電空閥中閥口管路盡頭的名稱是均衡風缸,則得出結(jié)論:總風缸通過得電的緩解電空閥向均衡風缸充風。
最后理清各氣動閥的動作,幾個主要的氣動閥——中繼閥、分配閥主閥部、分配閥均衡部,通過在管路圖上的分析發(fā)現(xiàn),如果把中繼閥逆時針轉(zhuǎn)動90度,則這幾個閥膜板、活塞桿的方向是一致的。
氣動閥的原理是接受某一管路氣體壓力的變化,使膜板帶動活塞桿移動,打開另一管路充風或排風的通路從而控制其壓力變化。中繼閥膜板(逆轉(zhuǎn)90°)上下側(cè)分別是列車管和均衡風缸管的壓力,主閥部膜板上下側(cè)分別是列車管和作用管的壓力(此處工作風缸管雖然在膜板下側(cè),但它的壓力變化和列車管一致,省略),均衡部膜板上下側(cè)分別是制動缸管和作用管的壓力。根據(jù)控制關系,電空位操縱下電空制動控制器手柄置于“運轉(zhuǎn)位”位時它們的動作順序為:均衡風缸壓力增加→中繼閥膜板上移→列車管壓力增加→分配閥主閥部膜板下移→作用管壓力降低→分配閥均衡部膜板下移→機車制動缸壓力降低,機車緩解。
它們的共同點是,膜板下側(cè)壓力大則上移,膜板下側(cè)壓力降低則下移,膜板上移則上側(cè)管路充風而壓力增加,膜板下移則下側(cè)管路排風而壓力降低。
3 通過圖表總結(jié)分析壓力變化
在授課中采用多媒體可以演示出綜合作用各個部件的動作順序以及管路中充風和排風的動作過程,但其演示講解的速度偏快,學生因為對課程不熟悉往往接受不了,所以還需要結(jié)合管路圖分析講解,利用圖表總結(jié),邊講邊寫,放慢速度,學生能增強參與的程度,提升學習的興趣,達到化繁為簡,舉一反三的效果,講解了運轉(zhuǎn)位,鍛煉學生總結(jié)制動位的閥動作圖表。
實踐證明,在教學中采用利用控制關系、管路圖、圖表結(jié)合的學習方法,能加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理解,提升參與度,解決教學中的難點,提高教學質(zhì)量。有學生反映:學完電力機車制動機,不用背書,拿著管路圖就能將所學內(nèi)容理解。
參考文獻:
[1]董振東.JZ-7型制動機綜合作用教學研究[J].科技與生活,2011(04):200
[2]李永順.JZ-7型空氣制動機教學方法探索[J].科技與創(chuàng)新,2015(05):119-121
作者簡介:
尹慶玲(1974-),女,廣西桂林人,柳州鐵道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