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ko
親情與仇恨,背叛與救贖。命運本不可知,莫要被無妄的信念和恐懼毀了自己的人生。
去年,《釣魚的男孩》轟動了文壇和媒體,幾乎包攬了所有的小說類獎項和提名。這是尼日利亞作家奇戈?!W比奧瑪?shù)奶幣?,是一部糾結著背叛、宗教、救贖、人生與價值的小說,被稱為非洲版《追風箏的人》。
它講述了20世紀90年代一個尼日利亞中產家庭的悲涼故事:在阿庫雷生活的兄弟4人放學后無事可做,來到被人們視作“邪惡之地”的河邊釣魚。在那里,他們遇見了瘋子先知阿布魯,阿布魯預言:老大伊肯納將死于自己的兄弟之手。
伊肯納聽信了他的預言,性情大變,開始疏遠、懷疑甚至不斷激怒弟弟們。原本的親密信任被徹底粉碎,直到有一天老二波賈忍無可忍,真的如預言所說,砍死了哥哥伊肯納。但波賈自己也沒能逃脫罪責,在悔恨中投井自盡。老三奧班比和老四本杰明的命運也因此被改寫,走上復仇之路——殺掉阿布魯。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導致了這個悲劇的發(fā)生。瘋子阿布魯?shù)纳耦A言?父母的教育?阿庫雷人民的愚昧?還是伊肯納的恐懼?或許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不同的作用。
阿布魯?shù)暮詠y語讓4個孩子心生疑竇;母親在得知伊肯納變得暴躁不馴的真正原因之后,阻止其他孩子和他接觸,從而使伊肯納變得更加孤僻;父親的“回報”教育讓伊肯納的行為更加偏激——唯有暴力才能解決暴力;阿庫雷人民視阿布魯為預言家,對他憎惡又敬畏,也正因如此,伊肯納才毫不懷疑地相信了那個瘋子的話。
在所有這些原因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恐懼的力量。這種人類最原始的情感,是每個人心頭的巨石,搬不動,也挪不開,只能任憑其折磨。當恐懼滋長到一定程度就會生出仇恨。
伊肯納與弟弟們的矛盾來自于他對死亡和命運的恐懼,所以一直幻想和暗示自己會死于弟弟波賈之手。而恐懼因人而異,反映的是內心世界。正是因為伊肯納從小爭強好勝,對波賈有隱隱的嫉妒,這才一點點將他深埋在心中的恐懼撕扯出來。
很多時候,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認為真相是什么。與其說命運逃無可逃,不如說人性避無可避。
在看到奧班比和本杰明謀殺阿布魯之舉敗露,決定逃跑的那一段時,我私心多么希望他們能躲過士兵的追查,永遠平安地生活下去。但本杰明卻在逃跑的路上做出了返回的決定,8年后他刑滿釋放,坐在回家的車上,望著道路兩旁的街景,陌生又熟悉。我意識到,他不愿再做哥哥的追隨者,而是選擇了一種讓自己心安的方式救贖自己。
【推薦書籍】
《同棲生活》
作者:【日】吉田修一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8
懶散的筆調中,作者講述了4個來歷不明的人的合租生活。他們各自構建自己的空間,沒有守望相助,也從不侵入對方的生活。每個人用虛假的交際掩飾內心的空虛和無奈,淡漠成為生活的必需品。在孤獨的時代,誤解和距離反而是人與人之間最容易滋長的東西。
《二手時間》
作者:【白俄】S·A·阿列克謝耶維奇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1
這是從1991年到2012年,20年間從蘇聯(lián)人到俄羅斯人的回憶錄:戰(zhàn)后重建,暴風驟雨的解體,寡頭黑幫統(tǒng)治一切,阿富汗戰(zhàn)爭,全民下?!?0年代的天真一去不返,失去偉大理想的人民頃刻間似乎一無所有。時代的門軸翻動,最痛的永遠是夾縫中的每一個個體。
《不屬于我們的世紀》
作者:【美】馬修·托馬斯
出版社: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9
一個窮盡一生追求完滿家庭的女人,不料卻功虧一簣;一個選擇成為最真實的自己的男人,最終卻由不得自己隨性而活;一個被生活束縛的男孩,難以掌控自己的命運。一家三口的日常,兩種牽系的消亡,半個世紀的光陰,一場破碎的美國夢,折射出一幅關于愛與心碎、希望與失敗的家庭圖景。
《七夜物語》
作者:【日】川上弘美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3
本以為是日式唯美童話,沒想到川上弘美筆下的這個兒童世界是那么晶瑩剔透,又是那么幽暗神秘,甚至讓人覺得有些憂郁。兩個4年級的小學生來到異界探險,穿插著成長小煩惱與現(xiàn)實大危機,那里既有閃爍著螢火蟲微光的仙境,也有無邊無際的孤獨與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