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慶
感恩是一種美好的情感,是每個人都應(yīng)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而如今的爸媽,總是忙于工作,幼兒基本上是由爺爺奶奶照管。由于爺爺奶奶的溺愛,長輩們百依百順,整天圍著幼兒團團轉(zhuǎn),深怕他們吃不好,穿不靚,有什么閃失!當家長側(cè)重于培養(yǎng)幼兒的知識、能力、特長和興趣愛好時,卻忽視了幼兒良好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尤其是愛心和感恩心的培養(yǎng)。
一、關(guān)注幼兒生活中與親人的交往,培養(yǎng)感恩意識
1.通過接送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學會感恩。要讓幼兒學會感恩,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的感恩意識。當每天早晨,幼兒來園時,教師要和接送幼兒的家長打招呼,并對送幼兒來園的家長說一聲“謝謝”,幼兒覺得很納悶,為什么要說謝謝,但教師只是微笑,不說話。連續(xù)好幾天,教師每天早晨都以這種方式和家長打招呼,慢慢地竟然有幼兒也學著教師說起來,有時候教師還沒說,幼兒就搶著說了。通過每天早上教師的言行,幼兒似懂非懂地模仿著教師的言行,也許幼兒已經(jīng)有所體悟。
2.抓住生活中的點滴,讓幼兒學會感恩。作為教師,應(yīng)該抓住幼兒的每一個生活點滴,走進幼兒的內(nèi)心世界,及時誘導,言傳身教,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愛。用愛擦拭幼兒心靈的鏡子,放大那些滋潤幼兒成長的愛和幸福。讓幼兒萌發(fā)感恩之心,激發(fā)幼兒的感恩之情,不斷增強幼兒的感恩意識。
二、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在幼兒心里播撒感恩的種子
1.小小生日會,讓幼兒體會媽媽的愛。媽媽對幼兒的愛,總是那么的無私。“過生日”是每個幼兒最向往的事情,因為在生日那天可以吃蛋糕,可以收到各種生日禮物,他們無法理解那天是媽媽最難熬的日子。所以,幼兒園開展了以“感恩媽媽”為主題的每月生日會。而每一次的生日會,都會以不同的形式開展。通過每一次不同形式的生日會,幼兒會漸漸懂得生日的真正含義,也會在心里種下另一顆感恩的種子。
2.利用各種節(jié)日,開展感恩教育。家人為幼兒默默付出的同時,教師也要讓幼兒試著為家人付出,所以在各種節(jié)日的時候,幼兒園會開展多種活動,讓幼兒與家人進行互動。在每年的三八節(jié),各班會以不同形式,讓幼兒為媽媽送上自己的祝福。如,對媽媽說一句感恩的話,自己親手做禮物送給媽媽,為媽媽唱一首歌,幫媽媽洗腳、敲背、做家務(wù),等等,讓幼兒去學會感恩。重陽節(jié)、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的時候,引導幼兒在家為長輩做一些簡單的家務(wù),學著也為家人付出,讓幼兒對感恩教育有著深刻的記憶。
三、將感恩教育滲透在日常生活之中,讓幼兒懂得珍惜
1.用餐中體現(xiàn)珍惜。感恩教育無處不在,感恩要成為一種習慣,還必須體現(xiàn)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中午用餐的時候,當阿姨為幼兒送來午餐時,教師要讓幼兒說一聲“謝謝”,并告訴幼兒是阿姨辛苦地為他們準備午餐,所以不能浪費。通過觀看農(nóng)民伯伯烈日下勞動的照片,讓幼兒漸漸地萌發(fā)珍惜的情感。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做大人的小幫手。家長的包辦代替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幼兒動手能力差了,總是等著教師去幫忙。幼兒的這種現(xiàn)象,是因為家長的過分溺愛,生怕他們做不好。因此可以開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活動,活動中,告訴幼兒,家人已經(jīng)很忙,很累,不能在麻煩他們了。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兒還要在家里幫家人一起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幼兒園也可以幫教師擦擦桌子、掃掃地,做教師的小幫手。通過這樣的活動,幼兒不僅提高了動手能力,也體會到付出的快樂和滿足。
日積月累,讓感恩浙浙地成長為幼兒的一種自然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