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腫瘤醫(yī)院CT室(江蘇 南京 210009)
顧小榮 王美芹 姜久艷劉念龍
能譜CT在胃癌術前分期中的應用研究*
江蘇省腫瘤醫(yī)院CT室(江蘇 南京 210009)
顧小榮 王美芹 姜久艷劉念龍
目的 探討能譜CT在胃癌術前分期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3月我院腫瘤外科收治的經手術病理證實的50例進展期胃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病例患者術前均行能譜CT掃描,對所有病例患者CT能譜特征進行回顧性分析,并與病理結果對照,進而探討能譜CT在胃癌術前分期中的應用價值。結果 能譜CT顯示50例胃癌患者病變部位賁門部25例,胃底體部18例,胃竇部7例;低、中、高分化腺癌例數分別為31例、18例、1例;組織病理學檢查提示胃癌術前T分期中T1、T2、T3、T4期所占百分比數值分別為8.00%、18.00%、52.00%、22.00%。結論 能譜CT在胃癌術前分期中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對胃癌患者進行較準確的術前分期診斷,為其臨床及時、合理治療提供科學理論依據。
胃癌;能譜CT;術前分期;價值
胃癌為國內最常見腫瘤之一,由于胃癌臨床癥狀常不典型或多被掩蓋,因而臨床對其準確診斷存在一定困難,早期發(fā)現、準確分期和及時適當治療可為胃癌患者爭取較好預后效果[1];胃癌術前分期準確診斷對合理綜合治療方案及外科手術方式的選擇及預后的評價尤為重要,可見對術前分期方案進行精準、合理的研究是目前胃癌研究領域共同關注的焦點[2]。目前手術方式是胃癌治療的有效方法之一,手術過程包括切除腫瘤、清掃鄰近脂肪及周圍淋巴結等,術前明確胃癌TNM分期,并準確評價腫瘤惡性程度是選擇手術方案及判斷預后的重要依據[3]。隨著影像學技術不斷發(fā)展,胃癌術前分期診斷的準確率逐漸提高,臨床常用的多排螺旋CT、超聲內鏡、MRI等診斷方法雖均具有一定診斷價值,但能譜CT作為一種雙能量成像設備,提供了全新的多參數成像診斷模式,實現物質分離與鑒別,因而能譜CT在胃癌診斷中具有更顯著優(yōu)勢[4],本研究旨在探討能譜CT在胃癌術前分期中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08年8月~2015年7月我院腫瘤外科收治的經手術病理證實的50例進展期胃癌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①入院前均行胃鏡活檢,經病理證實為胃癌;②無肝腎功能不全;③無前列腺肥大、心動過速;④患者及其家屬術前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術前經過放化療;②胃腸道氣體偽影明顯,影響圖像觀察或病灶測量;③胃腔未充盈或充盈不佳。收集所有病例患者能譜CT掃描資料,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35~68歲,平均年齡(51.50±1.23)歲,所有病例患者術前均行能譜CT掃描,手術病理:印戎細胞癌10例,腺癌28例,胃周脂肪浸潤12例。
對現代宇宙學界來說,這是自1929年哈伯發(fā)現河外星系紅移即宇宙膨脹現象以來又一次劃時代的重大發(fā)現。彭齊亞斯和威爾遜追究令人討厭的噪聲,竟帶來了現代宇宙學發(fā)展的第二次高潮,他們獲得了1978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理由是他們的“貢獻是一項根本性的發(fā)現,使人們有可能得到很久以前——在宇宙形成時——所發(fā)生的宇宙變化過程的信息?!?/p>
1.2 方法
1.2.1 檢查方法:病例患者檢查前禁食8h以上,檢查前10min注射10mg山莨菪堿并口服1000ml飲用水使胃腔充盈,患者仰臥位,采用由GE公司提供的寶石能譜CT掃描儀(Discovery CT750HD,GE Healthcare,Wisconsin,USA)進行腹部掃描。先行常規(guī)上腹部平掃,掃描范圍為膈頂到雙腎下極,電壓為120kVp,自動mAs調制,探測器寬度為0.625mm×64、層厚5mm、間隔5mm、螺距0.984,旋轉時間0.6~0.8s。CT增強掃描以能譜掃描模式為主,CT掃描條件:0.7s/r的螺旋掃描速度,0.984的螺距,0.625mm×64mm的探測器寬度,瞬時高速切換的高低能量(140和80kVp)電壓,約600mA的管電流,指數為21.8mGy的腹部CT劑量。增強掃描為雙期動態(tài)掃描,雙期動態(tài)掃描條件:碘對比劑為碘普胺,劑量80~120ml,3.5ml/s的注射流率;以腹腔干水平腹主動脈內CT值監(jiān)測促發(fā)掃描為動脈期掃描開始時間,達監(jiān)測閾值后延遲7s再行掃描,動脈期結束后30s為門靜脈期開始時間;掃描完畢后,以能譜掃描數據為基礎重建101組圖像(層厚1.25mm,層距1.25mm,能量范圍:40~140keV)。將動脈期和靜脈期能譜圖像數據傳入ADW4.5(Advantage Worstation 4.5,GE Healthcare,USA)后處理工作站使用GSI軟件包進行分析。
1.2.3 組織病理學診斷標準:診斷依據為American癌癥聯合委員會頒布的第6版胃癌TNM分期標準。
1.3.3 圖像處理及分析。
1.3.1 所有病例患者能譜CT表現,主要對病例患者術前分析診斷結果進行分析。
在鄉(xiāng)村,大多數學生認為只要記住一些好詞、好句,語文積累就大功告成;要么只強調語言典范的積累,背古詩、名篇、名句,答考試默寫題時派上用場。在他們來看,背誦積累說到底就是為了得分。通過積累獲得文化熏陶,提高個人道德修養(yǎng),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他們的目標。這樣浮躁的社會,我們的學生也急功近利。這樣的思想,又怎能在語文考試中獲得高分?
1.3 分析指標
輸水系統部分:提水泵站布置于距大壩約800 m處,泵站裝機3臺,單機560 kW,總裝機1 680 kW,其中一臺備用;提水流量1.089 m3/s,最大提水揚程51.14 m;引水線路總長16.019 km,設計引用流量1.089 m3/s,前后段輸水管道采取雙管布置,管徑均為DN800,前段輸水管道采用預制混凝土管,長 1.116 km,后段輸水管道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管,長9.053 km,管道出口接水廠;中段輸水隧洞為城門洞形無壓隧洞,長5.85 km,過水斷面為2 m×2 m。建3.5萬kV變電站1座。
2.2 常規(guī)混能軸位圖像與術后病理評估胃癌T分期對比能譜CT常混能軸位圖像對胃壁T分期診斷的準確性、敏感性、特異性值分別見表1。
1.2.2 CT圖像后處理分析:依據第6版標準的多排螺旋CT判斷胃癌浸潤深度標準,由我院3名經驗豐富的專業(yè)醫(yī)師在得知胃鏡檢查結果前提下,將常規(guī)混能軸位薄層數據上傳至后處理工作站(GE AW 4.4),并采用GSI Viewer軟件分別行橫軸位、冠狀位、矢狀位并將MPR進行多向調整,重建層厚和層間據以2.0mm為主,MPR多向調整操作步驟:固定點為原始薄層軸位圖像原發(fā)病灶最大層面,并繞X、Y、Z軸轉動層面,力求以同層展示最大范圍胃癌病變,MPR重建圖像以與胃癌病灶長軸方向相垂直,由該3名醫(yī)師對上述不同軸位圖像進行第一次讀片,并分析胃癌術前分期情況。
2.1 所有研究對象均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25例病變部位為賁門部,術前分期:2例T1期,6例T2期,12例T3期,5例T4期;18例為胃底體部(9例胃底部,9例胃體部),術前分期:2例T1期,2例T2期,9例T3期,5例T4期;7例為胃竇部,術前分期:1例T2期,5例T3期,1例T4期。病理結果顯示:低、中、高分化腺癌例數分別為31例、18例、1例;組織病理學檢查提示胃癌術前T分期中T1、T2、T3、T4期所占百分比數值分別為8.00%、18.00%、52.00%、22.00% 。
將蜂蜜樣品置于40 ℃數顯恒溫水浴鍋中加熱20 min,過200目篩除去蜂蜜樣品中不溶性的雜質,真空脫氣。
1.4 統計學處理選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以采取率(%)表示,組間對比進行χ2檢驗,以P<0.05為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1.3.2 CT常規(guī)混能軸位圖像與術后病理評估胃癌T分期對比。
2.3 圖像處理及分析見圖1-8。
胃癌為一種起源于胃粘膜上皮的常見惡性腫瘤,有較高發(fā)病率,為目前全世界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5],多排螺旋CT成像已逐漸廣泛應用于胃癌術前分期及分化程度的診斷中,但診斷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隨著影像學技術不斷進展,能譜CT在胃癌診斷中的應用逐漸廣泛,其具有一次掃描即可獲得高能量圖像、低能量圖像及混合圖像顯著優(yōu)點[6]。
能譜CT具有較多優(yōu)勢,如具有常規(guī)螺旋CT的不同后處理功能,并具有全新掃描技術和分析方法,目前其在臨床應用中于不同層次能量水平下對疾病均有一定診斷價值[7]。目前能譜CT在胃癌應用的研究涉及較多方面如對胃癌分化程度有定量評估作用,對患者病理類型有較好的術前評估作用,對胃癌前病變亦具有較好的術前評估作用,且有研究顯示功能CT成像在胃癌診治中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8],但有關能譜CT在胃癌術前分期中的應用相關報告較少涉及,為此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討能譜CT在胃癌術前分期中的應用價值。Lv P[9]等研究認為能譜CT在70keV條件下,具有較小的單能量圖像噪聲,可見在70keV條件下CT圖像可提供更優(yōu)的圖像信噪比。腫瘤穿透漿膜早期以及周圍炎癥反應均會引起胃周脂肪間隙密度增高或漿膜面毛糙,只有漿膜面呈結節(jié)狀改變才可診斷為腫瘤穿透漿膜,由于部分容積效應的影響,在CT上較難顯示[10];此外腹腔內脂肪含量少的患者可同時表現為脂肪間隙密度的增高,因而螺旋CT對胃漿膜面侵犯診斷準確性不高,而能譜CT對胃癌病灶是否侵犯漿膜面的診斷有較高準確性[11]。同時本次研究還顯示能譜CT聯合后處理重建技術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部分部分容積效應,有效降低誤診率,以往的多排螺旋CT對胃癌T1期的檢出率不高。聯合多平面重組圖像對術前T1期胃癌診斷準確率較單純軸位圖像高,但增長幅度不大,可能與本次研究中樣本量較小有關。胃癌T2期病變胃壁浸潤深度伴有進一步局灶性增厚,但具有較清晰的外邊界光整和較清晰的病灶周圍脂肪間隙,與T3期病變可較好區(qū)別,最佳單能量軸位聯合矢狀位圖像和多向調整MPR圖像具有較高的診斷胃癌原發(fā)灶的T3分期效能,提示最佳單能量軸位聯合冠狀位圖像或常規(guī)混能量圖像聯合多向調整MPR圖像均具有較高診斷效能[12]。能譜CT之所以在胃癌術前分期中有較好的診斷價值,是因為其應用過程中采用快速的kV開關法,兩種能量可瞬時切換,有較好高低能量數據瞬時采集能力,并具有多參數成像技術,其可產生具有不同物質特征性的吸收曲線,并可對物質進行分離,生成不同的等密度圖像,為臨床疾病診斷提供更為全面更為科學的參考信息,能譜CT在腫瘤鑒別及定性方面有著較廣泛的應用前景,已成為胃癌診斷及術前分期評估中的一種新的方法[13]。
2)由液氮冷浸前后的掃描電鏡觀察可知,液氮對飽水煤樣的破壞程度遠高于干燥煤樣,水結冰體積膨脹作用導致煤樣出現裂隙延伸、裂隙加寬等現象,使煤體滲透能力大幅度提高。
表1 常規(guī)混能軸位圖像與術后病理評估胃癌術前分期比較
圖1-6提示為賁門中分化腺癌,以最佳單能量分析,顯示58keV的最佳單能量水平。圖1-5提示最佳單能量軸位圖像,MPR多向調整,矢狀位圖像,冠狀位圖像;圖5和圖6分別為常規(guī)混能多向調整MPR圖像所顯示病灶及矢狀位圖像所顯示病灶;圖1-4病灶對比度較圖5-6明顯,依據圖1可診斷病灶為T2分期,并聯合圖2、圖3、圖4可診斷為T3期,經術后病理證實為病變侵及全肌層,并證實漿膜面受侵。依據圖7、8分別為最佳單能量軸位及多向調整MPR圖像,并可診斷為胃竇部中分化腺癌;圖7提示胃竇周圍脂肪間隙模糊圖像;圖8提示多向調整MPR對胃竇可全程顯示,周圍脂肪間隙清晰,可診斷為T2期,經術后病理證實為T2期。
綜上,能譜CT對胃癌術前分期診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能譜CT聯合多種平面重組技術在胃癌T分期診斷中具有較高價值,為其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學合理依據。
[1]Rugge M,Genta RM,Graham D Y,e t a l.C h r o n i c l e s o f a c a n c e r f o r e t o l d: 35u2005years of gastric cancer risk assessment[J]. Gut,2016,23(15):1136-31.
[2]趙群,李勇,胡子龍,等.多層螺旋CT對胃癌術前分期及腫瘤最長徑的評估價值[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5,25(3):227-231.
[3]潘自來,張歡,丁蓓,等.胃癌術前T分期影像學比較研究多層螺旋CT、超聲內鏡、經腹超聲與病理對照[J].中國CT和MRI雜志,2004,2(1):25-28.
[4]柴亞如,高劍波,邢靜靜,等.能譜CT虛擬平掃壓碘圖像在胃癌檢出與顯示中的可行性探討[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6,96(5):329-333.
[5]Feng H,Wang Y,Cao L,et al.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differentiated-type early gastric cancer: a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surgically resected c a s e s[J].S c a n d i n a v i a n j o u r n a l o f g a s t r o e nterology,2016,51(1):48-54.
[6]許琦,張建軍,章文敘,等.寶石能譜CT對胃癌區(qū)域淋巴結轉移的診斷價值[J].浙江醫(yī)學,2015,34(6):454-457.
[7]高飛,董江寧,韋樹華,等.能譜CT單能量技術對胃腺癌供血動脈CT血管成像質量的優(yōu)化[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4,33(4):600-603.
[8]黃瑋,田添,孫國平,等.寶石能譜CT成像在鑒別不同病理類型腫瘤及其轉移淋巴結中的作用[J].安徽醫(yī)藥,2013,17(11):1877-1880.
[9]Lv P,Lin XZ,Chen K,et al. Spectral CT in patients with small HCC:investigation of image quality and diagnostic accuracy[J].Eur Radiol, 2012,22:2117-2124.
[10]胡立江,管文賢.胃癌轉移淋巴結的顯影進展[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2013,33(6):783-786.
[11]陳麗紅,薛蘊菁,段青,等.CT能譜成像定量評估胃癌分化程度[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3,29(2):225-229.
[12]陳巖,梁盼,高歌,等.能譜CT多向調整多平面重組在術前評估胃癌T分期中的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6,35(2):213-219.
[1 3]潘梁,劉松,何健,等.C T能譜成像在胃癌術前精確T分期中的應用[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4,32(7):1144-1146,1153.
(本文編輯: 汪兵)
Application of Energy Spectrum CT in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Gastric Cancer
GU Xiao-rong, WANG Mei-qin, JIANG Jiu-yan, et al., CT Room, Tumor Hospital of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09, Jiangsu Province,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T in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gastric cancer.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50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confirmed by operation and pathology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during June 2014 - March 2016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ll patients underwent energy spectrum CT scan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energy spectrum CT in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gastric cancer. Results Energy spectrum CT showed that lesions in 50 cases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distributed in cardia in 25 cases, in fundus of stomach in 18 cases and in antrum in 7 cases. The numbers of cases with lowly, moderately and highly 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were 31, 18 and 1 case, respectively.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the percentages of stage T1, T2, T3 and T4 in preoperative T stage were 8.00%, 18.00%, 52.00% and 22.0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Energy spectrum CT is of high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gastric cancer. It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timely and reasonabl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Gastric cancer; Energy spectrum CT; Preoperative staging; Value
R445.3;R735.2
A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201215,81371715)
10.3969/j.issn.1672-5131.2017.06.033
劉念龍
2017-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