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琴
摘要:學困生是班級學習活動中的一個弱勢群體,他們沒有得到很好的關愛,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和課堂教育教學的和諧。本文筆者就如何安撫轉變學困生,積極構建和諧課堂發(fā)表了自己的一點見解。
關鍵詞:學困生;和諧課堂
有教育,就會有學困生。任何一個群體的個體都不可能是一刀切的。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弟子有三千多人,賢者才七十來人。作為教師,要學會喜歡學困生,關心和愛護學困生,讓他們的學習生活充滿快樂和陽光。
一、我們來說說學困生的特點現狀
學困生一個普遍特點是學習能力差。上課時理解和接受能力差,跟不上學習節(jié)奏,注意力不集中,在課堂上干別的;不能完全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作業(yè)不能獨立完成,照抄或干脆不做等等。我們學校,每班學困生都將占四到五分之一。學習跟不上,老師批評,給壓力;學校用成績考量老師,造成老師對學困生要求高了些,達不到要求,老師批評,家長責備,給其心理造成很大壓力;有壓力就有抗壓力,甚至產生偏激行為,造成師生關系的緊張,不和諧。學困生經常面對老師嚴厲批評,同學的看不起。內心就會自卑,困惑,焦慮。面對學習活動他們消極應付,被動逃避。有的甚至由學困生變成了“問題生”。所以,學困生急需安撫,這樣現狀急需改變。
二、學困生需要安撫
許多學困生都有舊傷,傷口需要安撫,安撫好了,心靈的陰影消除了,才有可能轉變。他們是一群受傷者,他們的心靈需要安撫和呵護。安撫舉措有以下幾種:
(一)適當降低學習的要求和標準
好學生考八九十分正常,學困生考四五十分也正常,都屬正常,為什么不能以正常的心態(tài)對待他們呢!為什么獎勵和表彰是好學生的專屬而和他們無緣呢!為什么就不能降低一下要求,從情感態(tài)度上一視同仁,讓學困生獲得學習的公平感、愉悅感和自信心呢!
(二)對學困生要多看進步,少看分數高低
要求和標準降低了,學困生就會達到老師的要求和標準。達到要求和標準就應該及時表揚和鼓勵。對學困生我們主要關注的不是成績有多高,而是進步有多大。只要每次有提高,每次有進步,就是最棒的。關鍵是看思想轉變了沒有,心態(tài)調整了沒有,行為習慣改變了沒有,學習方法掌握了沒有,學習的能力提高了沒有。
(三)努力發(fā)現閃光點
學困生有的勞動踏實;有的體育有特長;有的文藝有特長;有的品行好……這些都是優(yōu)點,教師學會發(fā)現并及時予以肯定和表揚。不要把眼光老盯在文化課的成績上。發(fā)現閃光點,通過贊揚,就會使其產生前進和轉變的動力。
(四)積極為學圍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
體育好的讓他們在學校運動會,班集體體育競賽中充分展示;能歌或善舞的積極推薦他們參加各種表演活動;品行好、勞動踏實的利用學校和班級小報予以表揚。以陶冶他們的情操,塑造他們美好的心靈,幫他們重拾自信,抹去往日的不快,安撫受傷的心靈。教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過程。情感的變化,心靈的觸動,思維的擴展,認知的提高都是在過程中獲得的。所以我們不可忽視其對學困生的安撫和轉變作用。
三、要構建和諧課堂
現在我們的課堂出現了很多不和諧現象,如學生不聽老師指教,頂撞老師的,甚至課堂出現學生打老師的,使得師生關系很不融洽。原因主要是老師沒有重視構建和諧課堂,學困生的問題沒有解決好。和諧課堂的構建,有利于學困生的轉變。構建和諧課堂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教師愛學生要公平
教育需要公平,孔子說“有教無類”,實質就是指教育者對待被教育者要公平,要平等對待。有些老師只愛好學生,不愛學困生,好學生犯個錯誤,老師總是輕描淡寫,一掠而過。學困生有點錯,就橫加指責,寫檢查,叫家長。這種不公平的待遇,導致個別或部分學生和老師關系緊張,從而影響到正常教育教學,因此,教師一定要丟棄喜愛好學生不愛學困生的陋習,公平對待并關愛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學困生。
(二)師生關系要民主平等
時代在變,一切都在變,師生關系也要變。教師不能老板著一副面孔,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讓學生望而生畏。教師和學生尤其學困生談話或提問要親切、自然、真誠,要有親和力,只有“親其師”,學生才會“信其道”。教師要主動和學困生多交往,要能和他們打成一片。即主動和學困生聊天、交談,一起參加一些文體活動。在交流和互動中加深師生情感,建立師生友誼。只有師生心靈的交流和碰撞關系才能和諧與融洽。教師要和學困生平等對話,傾聽他們的心靈呼聲,要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了解他們的需求,及時滿足他們力所能及的合理愿望。用自己的真誠對待和幫助每一位學生,用自己的笑容回應每一位學生的訴求。
(三)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
尊重學生尤其是學困生,才能使教育在學生身上獲得成功。人格就像樹的根,根傷則樹難生,嚴重傷害學生的人格,就有可能毀了學生的一生。要謹記“育人難,毀人易”教育道理。學生犯錯誤在所難免,尤其學困生更容易犯錯誤,教師的批評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注意場合和分寸,用語要準確恰當,要以理服人,就事論事,不牽扯,不連帶;在尊重學生人格的同時,還要尊重學生的思想情感和興趣愛好。
(四)愛學生要寬而有度
對學困生應有寬容的態(tài)度,寬容的目的是為避免傷害,從而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讓其失去進步的動力。但一味的寬容,無原則的讓步,就會把學生慣壞。寬容要有限度、有原則,不該寬容的事絕不能寬容,對違背原則性的錯誤要對學生曉之以理,使其明確錯誤的不可寬容性,逐步培養(yǎng)學困生的自我反省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總而言之:學困生不可避免,承認人的個體差異,就得承認學困生的存在。一個人的智力受遺傳影響較大,學習上肯定存在差別。對學困生而言,教育的目的任務就是不要或盡量減小個體差異對學生心靈、性格、品行、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造成較大的不良影響。讓一個雖然學習不好的學困生,能成為一個積極主動持續(xù)參與學過程,在心理、品行、性格、志趣和學識等方面都能健康發(fā)展的人。而不是把他們排擠到課堂教育教學的邊緣,使他們心靈和精神受到傷害。學困生的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今天他們給課堂、學校、教育帶來不和諧,明天就會給家庭、社會、國家?guī)聿缓椭C。任何一個教師或教育者都應關注并重視學困生的發(fā)展和和諧課堂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