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鋒
【摘要】小學班主任合理地運用語言藝術,對于保障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具有重要意義,管理語言藝術的使用情況,將會對班級管理的質(zhì)量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這就需要小學班主任加強對管理語言藝術的重視程度,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科學合理地運用班級管理語言藝術,進一步提升班級管理的質(zhì)量與效率。
【關鍵詞】語言藝術 管理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0-0187-02
引言
語言溝通一直都是教學與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小學班主任與學生構建和諧的關系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深入分析語言藝術的運用,了解語言運用特點是解決許多問題的前提。良好的溝通能夠讓學生理解、認可班主任的工作,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1.班主任合理語言運用的重要性
語言溝通少不了情感,語言是情感的載體,班主任想要將學生管理的科學有效,符合學生發(fā)展,必須要有情感。有情感的語言溝通是當前小學班級不能缺少的,學生的心靈是最為純潔的,最需要交流的群體?!昂醚砸痪淙碑攲W生遇到困難了;生病、心情低落的時候,我們親切的問候他們,耐心的詢問原因,親切的語言是最好良藥。
這樣的耐心和溝通需要長期使用才會有效果,雖然許多班主任明白這個道理,但依舊有一些班主任對有問題的學生談話是另一種語言方式,帶一些刺激的語言來挖苦學生,這樣的溝通顯然只會傷害學生的心靈,特別是小學生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還不夠強大,不僅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把學生心靈鎖死。
2.班主任語言溝通特點的重要性
2.1 言之有理,以理服人
一些教師認為以理服人是對成人或者大年級學生而言的,那就大錯特錯了。作為學生的表率,每一件事和每一句話都要以理為據(jù)。小學生剛開始接觸各類事物,其實他們是最容易被道理所信服的群體,在沒有形成自己價值觀之前,邏輯清晰的道理他們接受能力很強。因此,小學班主任在語言藝術方面要做到言之有理,學生犯錯要通過良好的語言道理將事情講明,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當,增強自身的自律性,明白老師的管理不是情緒使然。其次要注意在表述的過程中,所用語句應當平和,避免出現(xiàn)添油加醋,嘲諷意味等。
2.2 語言表述要言之有據(jù)
如果說講道理是原則的話,言之有據(jù)就是溝通的重要方式了。小學班主任的語言溝通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們的語言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那么言之有據(jù)的特點是成功的語言溝通中不可缺少的方式,溝通中有事實的融合,做到有理有據(jù)能夠直觀和有效將班主任的意圖表達清楚。這樣的溝通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教師說的道理,更能夠能加強學生的理解力。小學生的成長需要這樣的言之有據(jù)的溝通,需要讓他們從心底信服。
2.3 根據(jù)個體不同進行靈活變化的特點
語言藝術的巧妙之處在于其千變?nèi)f化,十分的靈活。因為語言不是公式,學生不是機器。班主任在進行管理工作的時候要根據(jù)不同的學生性格特點,進行不同的語言運用,對學生心理產(chǎn)生一種特別的親切感。語言溝通的重要性在這個特點中主要就體現(xiàn)在學生的心理變化方面,針對性格靦腆的學生,語言的構成更多的是引導,確保學生能夠放下班主任想了解事情真相的戒心,讓學生想與班主任溝通,避免學生的自尊心受傷害。
3.改善班主任管理語言溝通的建議
3.1 管理多元化,教學過程中強化情感
小學低年級班主任管理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先進的班主任管理手段,例如,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課件制作,然后結合活潑的語言,建立一個相對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這樣也是提高情感管理效果的有效途徑,目前,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生教育中應用比較普遍,技術也相對成熟,可以通過圖片、聲音等形式再現(xiàn)情景,并且進行具體的情景設置,讓學生如同身臨其境,感受到更為真實和客觀的情感。
3.2 做好溝通技巧的創(chuàng)新工作
對于教師與學生來說,在溝通中班主任才是主動者,并起到了主導的作用。但是通過調(diào)查可以看出,一些班主任在進行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往往以自身為中心,雖然認識到了教育管理活動需要建立在溝通順暢的基礎上,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卻并沒有找出有效的教學方法。班主任在進行管理工作時,要從自身的學術以及人格魅力等方面入手,認識到學生的平等地位,同時還要不斷地理解與尊重學生,這樣才能在管理的過程中營造出良好的溝通環(huán)境,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馮麗娟.專業(yè)化角度探索小學班主任管理藝術[J].中國校外教育,2013(S2).
[2]李云潔.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中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4( 34).
[3]解庭蓉,解庭秀.淺談小學班主任的語言藝術[J]新課程: 2011 (3)
[4] 王丹丹.試論小學班主任管理的語言藝術[J].中國校外教育,2015(13).